APP下载

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与传统桡骨远端掌侧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对比

2021-12-20熊亮宇黄海清邹水桃丁静

当代医学 2021年35期
关键词:掌侧桡侧腕关节

熊亮宇,黄海清,邹水桃,丁静

(樟树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西宜春331200)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群,占前臂骨折的80%[1]。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该类骨折的发病率呈双峰分布,青壮年患者增多,多以运动伤或高热量损伤为主[2]。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固定是临床的主流手术方式,可较好的显露骨折块并进行处理[3]。其中桡骨远端掌侧Henry入路与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掌侧入路,但对于何种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更佳,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与传统桡骨远端掌侧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Α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4.46±5.74)岁;ΑO分型:C1型8例,C2型12例。B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4.23±5.48)岁;ΑO分型:C1型9例,C2型1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经CT检查确诊;单侧骨折;无尺骨骨折。排除标准:静态影像学可见腕关节不稳;存在同侧上肢其他部位骨折;神经血管损伤;腕部畸形史。

1.2 方法两组均使用臂丛麻醉,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操作。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完善CT平扫二维三维重建检查后行择期手术(受伤后2~10 d),围手术期予甘露醇消肿、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维生素C预防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麻醉满意后取仰卧位。

Α组采用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切口取桡骨远端掌侧Henry,“Z”型越过腕横纹达舟骨结节位置,经桡侧腕屈肌及桡动脉间隙暴露旋前方肌,“L”型切开旋前方肌并剥离,向桡侧剥离暴露肱桡肌腱,“Z”型松解(离断)肱桡肌腱,松解桡骨背侧附着肌肉,将骨折近端旋前即可暴露背侧骨折块(可经掌背侧骨折块间隙暴露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骨折块复位克氏针暂时固定,将骨折近端旋后复位干骺端,予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骨折端,完成骨折复位固定,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B组采用传统桡骨远端掌侧Henry入路:掌侧Henry入路,切开桡侧腕及桡动脉进入旋前方肌,并暴露骨折端,清除血肿及嵌插组织。直视下复位满意后,暂时固定克氏针,如桡骨茎突骨折,需将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切开后再进行复位,透视复位满意,置入合适的T形锁定加压钢板在桡骨远端掌侧,钻孔,置入螺钉,位置满意后,逐一钻孔,置入螺钉,缝合旋前方肌或收拢覆盖钢板。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②术前及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影像学参数,采用X线测量,包括尺偏角、桡骨高度及掌倾角。③术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ΑS)[5]评估两组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剧烈;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6]评分评估两组腕关节功能,≥21分为差,9~20分为可,3~8分为良,0~2分为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Α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Α组(n=20)B组(n=20)t值P值手术时间(min)52.34±6.02 58.68±7.78 2.882 0.007术中出血量(mL)49.42±14.98 73.42±21.12 4.145 0.000术后引流量(mL)23.21±5.43 32.21±8.65 3.941 0.000住院时间(d)6.53±1.65 10.68±2.47 6.248 0.000

2.2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术前,两组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偏角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均大于术前,桡骨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maging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maging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时间术前术后组别Α组(n=20)B组(n=20)t值P值Α组(n=20)B组(n=20)t值P值掌倾角(°)-3.08±5.36-3.12±5.35 0.024 0.981 11.47±3.16a 10.98±3.23a 0.485 0.631尺偏角(°)12.53±5.42 12.54±5.38 0.006 0.995 18.85±5.12a 18.13±4.95a 0.452 0.654桡骨高度(mm)8.18±2.47 8.23±2.45 0.064 0.949 11.89±2.96a 11.24±2.64a 0.733 0.468

2.3 两组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比较Α组术后VΑS评分(1.95±0.38)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2.03±0.43)均低于B组的(2.33±0.42)分、(2.75±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000、4.268,P=0.05、0.00)。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类型以老年人居多,C型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最严重的类型,均累及关节面[7]。桡骨远端C型骨折由于关节面塌陷、皮质骨粉碎、松质骨压缩等因素,导致保守治疗并不能有效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8]。相关研究[9]指出,掌侧入路有更多的空间放置钢板,骨面较为平坦,且可保护患者的旋前方肌,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其中桡骨远端掌侧Henry入路是较为经典的掌侧入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掌侧Henry入路较为困难,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位与固定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Α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均大于术前,桡骨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组术后VΑS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与传统桡骨远端掌侧Henry入路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较轻,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传统桡骨远端掌侧Henry入路在术中将桡动静脉显露,拉向桡侧,且血管位于切口的一侧,是导致其受到损伤的重要原因,患者术后出现疼痛,不利于腕功能恢复。且单一的桡侧腕屈肌入路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需联合掌背侧联合入路,但该术式损伤较重,术后疼痛程度严重,恢复较慢[10]。而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操作较为简单,术中无需显露神经血管,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损伤的发生风险,术后疼痛较轻。桡侧腕屈肌延长入路可充分显露桡骨远端尺侧及下桡尺关节,在采用钢板固定时,支撑能力较强;且掌侧呈凹形,组织间隙较松,桡骨表面的旋前肌将屈肌腱和接骨板分开,进而减少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桡骨远端掌侧面较为平坦宽大,有坚韧的桡腕韧带附着,具有维持桡腕稳定的作用,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因此,采用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可经掌侧单一切口达到关节面和背侧,将骨块进行显露固定,提升骨折复位质量,促进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与传统桡骨远端掌侧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较轻,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掌侧桡侧腕关节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桡侧腕短伸肌副腱变异1例报告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成人桡侧腕伸肌神经入肌点定位
桡侧多指畸形的影像学分型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DVR解剖型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大鱼际肌皮瓣在拇指掌侧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悬吊固定拇长展肌腱填塞治疗第1腕掌关节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