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路径探析

2021-12-18库来西·依布拉音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新时期途径

库来西·依布拉音

摘  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走进校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领广大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七条增进民族团结教育的举措,希望能以此筑牢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

关键词: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1-0024-03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必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1]青少年关乎国家、民族未来,青少年工作是基础性、源头性、战略性工作。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走进校园开展民族团结意识教育,教育引领广大青少年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民族团结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民族理论和国家的民族方针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以广大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以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方向,以促进五十六个民族的学生团结为目标,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工作。

一、影响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因素

近年来,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弱化。随着国家少数民族考生特殊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子进入高校学习,高校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不断攀升,但相应的教育并没有跟上节奏甚至严重滞后。从国际环境看,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宗教、民族问题等发动一系列颜色革命,导致各种矛盾更加激化,狭隘的民族思想蔓延,恐怖主义更加猖獗。境外势力不断对部分少数民族青少年进行渗透,进行“西化”“分化”,一些少数民族青少年受到影响出现民族观念异化,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血脉认同感有所淡薄,对民族团结大背景与个人成长发展休戚相关的认识有所淡化,从而影响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1]少数民族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强盛,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推进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迫在眉睫。

二、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民族团结意识教育不到位

学校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频次较少,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不能满足青少年成长需求和时代要求。学校对民族团结教育规律研究和总结不足,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不强、方式陈旧、手段单一,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概念灌输,或者开展阶段性的宣讲活动。针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依旧停留在活动开展、领导关注、场面铺排、宣传氛围等层面,对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形式、深挖教育内涵等做得不够。

(二)学校团学组织作用发挥不足

少先队、共青团、高校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是联系青少年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凝聚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光荣使命。但在依托学校团队组织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方面还显不足,尤其是存在将民族团结教育和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不够,将增强青少年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与增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结合不够的现象。

(三)外部不良成长环境的影响

当代青少年获取信息途径更加多元,但是青少年不能有效分辨网络上充斥的放大民族矛盾、宣扬民族仇恨、鼓动国家分裂等不良信息和西方敌对势力的宣传,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鼓动和影响,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认知和情感认同,甚至影响到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一些社会团体通过对学生进行资助、提供访学机会、举办夏令营等形式,不同程度地向青少年进行渗透、灌输宗教思想。个别家长自身价值取向偏颇,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因为不正当教育和影响,导致青少年的民族团结信念先天不足、中华民族认同感深受挑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淡薄。

三、多措并举,筑牢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民族团结意识教育进校园提供坚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1]。因此,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与办法,是每个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各级党委、政府等要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进民族团结意识教育进校园纳入青少年事业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格局进行统筹规划。学校加强政策宣传,就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方面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突出问题,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工作开展。学校要从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做起,推进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在青少年中唱响主旋律,传播民族团结和创新发展理论。民族团结教育要坚持以十九大报告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

(二)凸显组织作用,为推进民族团结意识教育进校园给予有力支持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学生会、社团、少先队团结教育引导青少年的作用,把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纳入群团改革内容之一。依托高校“石榴籽”“同心圆”等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室,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深入调研青少年民族团结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务实、有效对策。积极争取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推动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培养与加强学校党建团建和思政工作的有机融合,推动在学校成立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教研组,在增强青少年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创新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形式等方面聚才集智。

(三)聚集多方力量,为推进民族团结意识教育进校园聚集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華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通过家长课堂、民族家庭手拉手共成长等方式,让青少年免于宗教势力、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袭,配合学校和团学组织,做好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养成。要优化青少年上网用网环境,净化网络环境,提高青少年辨别网上信息和理性表达的能力素质,创新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工作载体,积极探索新媒体等教育手段,让民族团结的正能量在网上发出声音、让正能量发声有声势。高校还应动员社会力量,立足民族团结,从构建校园周边良好秩序、创建民族团结意识教育进校园、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方面做起,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四)深化文化育人,为推进民族团结意识教育进校园注入活水源泉

校园文化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育人为主要目的,具有感染力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能够对青少年思想观念、政治信仰、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产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着当今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当今接触网络新媒体最多的群体,把握新时代青少年“网络原住民”的时代特征,把中华传统文化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因势而新,构建“互联网+校园”生态育人体系,引导青少年融入底蕴深厚、创新活跃的校园文化中。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将民族文化、民族礼仪、民族风俗、民族英雄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平等、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开发一些深受青少年喜欢的民族团结意识教育文化产品和精品课程,在学校推广使用,利用新媒体手段,多渠道开展线上线下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多种形式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开展实践活动,为推进民族团结意识教育进校园提供落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3]学校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如举办校园各民族“结对认亲”促融合、“中秋月圆话乡情,同心共叙民族情”中秋茶话会、冬至包饺子、趣味民族运动会、“同心营”素质拓展、民族文化节、品尝民族美食、欣赏民族歌舞、体验民族文化、观赏民族手工艺品等主题活动,有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与认同。

(六)发挥朋辈引导,为推进民族团结意识教育进校园形成长效机制

民族团结教育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事关高等教育的使命,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学校在高质量、创造性地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可坚持“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做好少数民族青年引路人”的工作理念,挖掘、培养、树立一批高校优秀少数民族学生骨干,走进中小学,通过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选树身边的民族团结榜样、开展“领航多彩青春,争做民族骄子”青少年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发挥朋辈引导作用,切实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实效。

(七)运用红色资源,为推进民族团结意识教育进校园铸牢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历史的特殊时刻,人们更要不忘初心,担当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这笔宝贵财富[4]。

红色资源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淀的历史遗存,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其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阵地,高校可为我所用,挖掘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5]。挖掘运用红色资源中民族团结生动实例,可以切实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效。

学校可组织青少年赴革命老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践调研和现场教学,通过参观学习,使青少年近距离触摸党史,接受红色教育,亲身体会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无畏牺牲的气概和精神,更好地体验红色文化资源的巨大魅力,感受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培养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领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厚植各民族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向心力,坚定理想信念,用引导青少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画大同心圆[6],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和谐、祖国繁荣强盛的人生华章。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汪洋讲话[EB/OL]. (2021-08-30). http://www.zytzb.gov.cn/tzyw/359465.j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EB/OL]. (2020-08-29). http://www.gov.cn/xinwen/2020-08/29/content_5538394.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20-09-26). 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83.htm.

[4] 何源. 赓续红色基因,大力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 大学,2021(32):158-160.

[5] 李康平. 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4):67-70.

[6] 李健芸. 当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探索——基于粤北地区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03):101-104.

(荐稿人:王怀民,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新时期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民族院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途径研究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