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研究

2021-12-18齐伟伟曹文屹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教学创新立德树人

齐伟伟 曹文屹

摘  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当前,对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能力培养不应仅仅关注专业知识部分,立德树人能力的提升同样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建立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培育的整体研究框架,分析培育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家政策分析其可行性,运用层次分析模型,构建出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每个因素相对于其他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而构造判断矩阵,借助MATLAB软件对判断矩阵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层的单排序结果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得出在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学创新、立德树人培训、丰富立德树人载体各要素分别所占权重,并据此探析立德树人能力培育的方式和途径,最后,总结分析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培育的意义以及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教学创新;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1-0001-05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高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提出高等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要建设一流的大学,就要培养全面的人才[1]。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教师作为道德教育实践的主体,具备立德树人的职能。而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成员,必须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自由全面发展以及道德修养的提高,都与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教育育人的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只靠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只注重专业课,一味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缺乏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提高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迫在眉睫[2]。

一、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基础研究

(一)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内涵和总体框架

1. 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内涵

所谓“立德”,强调的是高校专业课教师对德育的重视,最终的根本还是要归到“树人”上,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专业课知识的综合指导下,培养一批有报国情怀与爱国之志,愿意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高素质专业性爱国人才[3]。

2. 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整体框架

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整体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二)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必要性分析

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主体,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关键的引导性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为“立德”和“树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牢记培育学生的政治思想,加强学生的政治觉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以有利于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三)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可行性分析

1. 国家政策支持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在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研究既是对“三全”育人理念的貫彻,又是加强“课程思政”工作建设的体现[4]。

2. 文献基础扎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3年,以“立德树人”为关键词的文献研究逐渐增多。2016年至今,与立德树人相关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焦点。

(四)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遵循的原则

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原则。这些原则在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发展方向、教育内容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均有指导意义。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培养自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并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时,全方位地向学生渗透[5]。

二、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体系建立

(一)评价指标的构建

本研究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典型性、可比性原则,对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各个因素进行归类及层次分析,将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评价过程

1. 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每个因素相对于其他因素的重要程度,构造判断矩阵,表2—5中的数字表示一个指标相对于另一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具体判断矩阵如表2—5所示:

2. 一致性检验

利用层次分析理论的思想借助MATLAB软件对判断矩阵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层的单排序结果,如表6所示。

3. 层次总排序

对指标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评价指标的各权重值。

(三)立德树人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基于层次分析模型对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评价体系的分析,得出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主要路径且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教学创新、立德树人培训+评价、丰富立德树人载体。

1. 教学创新

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入马克思主义等理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时代青年。

首先,高校应积极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学术储备能力、跨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做好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充实课上课下任务分配、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教学,促进教师所传授知识层面的不断扩展。

其次,高校应发掘专业课教师的学术发展潜力,不断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发挥教师作为思想引领者的创造性作用。

最后,高校应加强成果转化能力,鼓励优质课程积极申报各类省级示范课程以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加快成果产出。

2. 立德树人培训+评价

“育人”和“育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高校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的学习入手,把这些理论作为专业课教师提升立德树人能力的原则,并展开集中培训。

高校应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定期考核,确保专业课教师拥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浓烈的家国情怀、辩证的创新思维、开阔的观点视野、自律的生活习惯、独特的人格魅力。高校应系统地提升专业课教师的“立德树人”能力。

3. 丰富立德树人载体

高校应鼓励教师挖掘立德树人的教育素材和探寻立德树人的新载体,这些理论学习是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基础,也是能力提升的主要路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室、实验室、用人单位、教育基地、社区、网络媒体均能作为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培育载体。高校应通过多种载体的运用,丰富和完善专业课教师的综合能力,为培养专业性和政治性相结合的综合人才做出最大贡献。

三、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意义

(一)以“专业课教师”为研究对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

面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来源多样化以及多种社会思潮并存的现实,我国高校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态势,个别学生道德缺失、道德素质有待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若仅仅靠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理应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高校应培养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的过硬本领,引导其践行“三全”育人理念[6]。

(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一直推崇的价值理念。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是对教育根本任务和价值的积极探索,探讨“高校专业课教师”和“立德树人”之间的关系,寻找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路径,是对立德树人理论深化研究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立德树人理论的具体内容。

(三)有利于高校专业课教师师德建设和育人能力提升

本项目将对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工作职能、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梳理,研究高校专业课教师以“立德”为途径、以“树人”为目的的专业教育活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高校专业课教师需要检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探索自身的精神世界,以促进教书育人的职能作为己任。所以,本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高校专业课教师师德建设水平,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

(四)落实 “课程思政” 建设工作

高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借助更丰富的载体,如企业、基地、实验室等,必须结合各种课外活动、志愿活动、实践活动来进行。要求專业课教师在设计授课内容时,不能仅以书本和教室为依托,必须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

(五)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的不是单纯的管理和调教,也不是单纯接受专业知识的灌输,而是需要接受良好的精神层面的引导,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本项目的研究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加重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有利于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完备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在体制、心理、智慧、行为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提升[7]。

参考文献:

[1] 周晓明. 新时代大学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97-98.

[2] 王壹.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塑造[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12):57-59.

[3] 黄容霞,魏萍,潘孝珍.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以湖北省地级市为例的实证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21(01):70-76+95.

[4] 王悦,孙凯. 新时代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我国高校教师多元能力生成[J]. 未来与发展,2020,44(08):84-89.

[5] 姜海涛.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透视”[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4):144-149 +156.

[6] 郑婕,张涛涛.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95-97.

[7] 张大良. 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 中国高教研究,2021(01):5-9.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教学创新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