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座位排布顺序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2021-12-18李月月

求知导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自信心小学生

李月月

摘 要:本文以情绪体验与自我效能感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探讨座位排布顺序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座位排布顺序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情绪体验,使其产生不同的自我认知及自我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也有所差异。

关键词:小学生;座位排布顺序;自信心;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6-0008-02

引    言

每到开学初,教师们总会收到来自家长的特殊要求:请将其孩子的座位安排到尽量靠前的位置。教师们很无奈,这样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公平性,违背了教育平等的原则。座位排布方式与其空间形式有关,确实潜在地影响着整个课堂氛围。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对其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课堂参与积极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内外比较常见的座位排布方式有行列式排列(国内学者称为秧田式排列或插秧式排列)、圆桌式排列、半圆形排列、U形排列、椭圆形排列、小组式排列、会议式排列及马蹄形排列。其中最常见、最适合大班教学的是行列式排列,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17世纪初以来一直是座位排布的主要形式。从应然角度来讲,科学的师生比例和人数使得学生无论坐在哪个角落都能受到关注,但事实并不理想。为探究座位排布顺序对学生的影响,笔者从学生培养中的热点——自信心的角度展开相关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标取样和方便取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一年级7岁男孩川川(化名)及7岁女孩曼曼(化名)为研究对象。川川的父母是某大学教师,祖父祖母是大学退休教师,三代人住在一起,祖父母与父母共同教育川川;曼曼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是大学讲师,母亲是一位舞蹈教师。这两名幼儿家庭结构完整,家长学历较高,且学生在教室的固定位置是最后一排,这些条件满足研究需要。

(二)研究工具

编制“自信心行为观察记录表格”,记录学生在座位改变前后的课堂表现。该观察表从倾听、互动与情绪三个角度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倾听主要衡量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课堂,不逃避任务;互动包括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两种形式,主动与被动两种状态,问答式、情境式、讨论式及评价式四种方式,单独或集体回答教师的问题、与同伴讨论问题、反驳与质疑提问都属于学生的自我表现;情绪主要考量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自信、轻松愉悦,不紧张、不畏缩,对回答问题和完成任务充满自信。

编制“访谈提纲”,对家长和教师进行实验前与实验后两次访谈,了解学生在课堂外和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探究两名學生的自信心在实验前后是否有差异。访谈提纲为开放式,主要调查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自信心的评价。访谈问题从情绪体验及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出发,包括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成就动机三个维度。

(三)研究过程

1.观察前准备

根据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对象与工具,并制订观察计划。

2.观察过程

在座位改变前每天进行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典型事件。对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探讨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眼中的形象,获得更加全面的了解。座位调整后再次进行观察与访谈。

3.数据搜集

两位观察者填写“自信心行为观察记录表格”,对学生自信心进行打分,其KAPPA系数达到95%,较高的评分者一致性提高了本研究的信度。

二、结果及分析

(一)座位排布顺序影响学生情绪体验

自信心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锁定目标坚持到底的一种心理状态[1]。自信心是一种自我情绪体验,往往与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有关,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自信心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坐在前面(插秧式排列)或正面朝向教师的学生(马蹄形排列等)更能看清楚教师的面部表情,观察其动作的视角也更全面,受到丰富情感感染的程度更深,使学生自然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受到了教师的重视;而坐在特别靠后或特别侧面的学生正好相反,认为教师不喜欢自己。个案观察也证明了以上观点。

班里刚转来一个新同学。课上,教师直接让他坐在第一排的空位上。川川上学迟到后发现他第一排的位置被新同学“霸占”了。带班教师没有考虑到这件小事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直接让失去位置的川川坐在了最后一排空位上。这使这个平时很爱笑的小男孩今天一言不发。后来,他委屈地问:“老师不喜欢我了吗?”

在学生看来,位置在前面的同学才是教师喜欢的人,这种因为不平等排列位置带来的不同情绪体验往往维持时间不长,但这种情绪体验给个人自信心带来的影响永久存在。车丽萍认为,自信是通过对认知、动机等若干中介的调节来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2]。座位排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体验,并在长时间的情绪积累过程中逐渐影响到学生自信心的发展。坐在靠近教师位置的学生会得到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其自我认同感逐渐增强;而坐在距教师较远位置的学生则更加自卑、敏感,自我评价不高,缺乏自信。

(二)座位排布顺序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

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概念最接近的是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王娥蕊与杨丽珠认为两者具有极大相关性[3],学生自信心的发展维度之一是自我效能感的提高[4]。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在正确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成人交给的任务或应付某种情境所做出的有效判断和预期[5]。一般而言,优势区域的学生在上课时距离教师更近,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效果都好于其他学生,且做小动作的机会明显更少,所以注意力更加集中,对于教师的提问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回答,从而得到教师的肯定。这使得这部分学生更容易产生优越感。而坐在不利位置的学生因为接收信息不全面且与教师的互动较少,即使偶尔尝试与教师互动,也可能由于距离问题没有被教师察觉,难以得到及时的积极反馈。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变得沉默内向,不愿再参与师生互动,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与自我否定。个案观察也证明了以上观点。

曼曼与川川较为沉默内向,不喜欢跟其他学生交流。曼曼很少讲话,交流时多选择点头或摇头,上课时虽然看着教师却在走神,教师提问时,他从未主动举手。在一次美工课上,教师示范结束后提问:“我看看哪个小朋友学会了?”多数学生不管会不会立刻就举起了小手,但是曼曼没有举手。教师走到曼曼身边,蹲下来问:“曼曼,你不会吗?”她轻轻摇头,低头不语。虽然她的作品做得非常漂亮,但她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在长期的观察后,笔者又将两名观察对象的位置从最后一排调整到第一排。初期效果并不明显,这两名观察对象仍然较少与教师互动,但是走神现象消失了,能认真听讲。6天后,他们开始用点头和摇头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对于教师的提问基本有了反应。两周后,他们能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逐渐有自信且自我效能感不断提升。“自信心调查表”的评分结果显示,曼曼的自信心行为平均分由实验前的66分提高到实验后的92分,川川的也从70分提高到95分。笔者访谈发现,教师认为学生的自信心显著提高,家长也觉得有所提高。由此可见,因为座位的排布顺序,不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有所差异,坐在前面的学生更加自信,而座位靠后的学生总觉得自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三、讨论及思考

从教育视角来看,座位排布要符合教学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原则及教学目标来确定。从生理视角上来说,田慧生认为,座位排布必须遵循孩子的生理发展特征,考虑孩子的视力范围、身高问题[6]。座位排布对学生的影响受到研究者与教师的广泛关注,宋秋前等人的研究發现,位于中排的学生学习态度是最积极的,前排次之,而后排最差[7]。Steinzor对座位排布的研究发现,在圆环形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成员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回应。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座位的排布与学业成绩无关。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室座位对学生的影响未达成一致共识,但对学生来说有不同意义是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探究座位排布新方式有一定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娥蕊. 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发展特点及教育促进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2]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86-89.

[3]王娥蕊,杨丽珠.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的教育现场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2006(02):86-89.

[4]王娥蕊,杨丽珠. 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特点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03):45-48.

[5]郭本禹.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7.

[6]田慧生.浅谈课堂座位的编排设计及其教育学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1995(06):15-16.

[7]宋秋前,丁佩君.座位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1999(04):45-4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栖霞区教育科学第十一期个人课题“课程调整对随班就读儿童共同注意力影响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栖科个”(20)第543号]的系列成果。

作者简介:李月月(1991.6—),女,河南焦作人,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自信心小学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