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1-12-16谢雪娴龙权生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唾液酸神经节体征

谢雪娴, 龙权生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 儿科, 广东 江门529100)

新生儿颅内出血属于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疾病, 多由缺氧和产伤所致, 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严重损伤, 危害极大, 故临床针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提倡早发现、 早诊治[1]。 研究[2-3]表明,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显著改善颅内出血新生儿的临床症状, 并可较大程度恢复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颅内出血新生儿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颅内出血新生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 观察组男性19 例、 女性11 例, 平均日龄 (10.43 ± 1.99) d; 对照组男性17 例、 女性13 例; 平均日龄 (10.73 ± 1.66) d。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标准[4];②偶尔发生惊厥、 抽搐等, 意识模糊, 经CT 检查确诊有颅内出血灶; ③患儿家属同意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家属不同意加入研究; ②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脏器疾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颅内出血常规方案治疗, 包括吸氧、止血、 抑制惊厥发生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712) 治疗。 将20 mg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与20 mL 5%葡萄糖混合均匀静脉滴注, 滴速0.3 mL/min, 1 次/d,连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颅内出血吸收时间和颅内压恢复稳定时间。 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新生儿神经行为系统(NBNA) 评分[5], 包括行为能力、 被动肌张力、 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 一般评估等5 个方面, 共20 项, 满分40 分, 分值越高则新生儿神经行为越好。 ③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 显效: 患儿生命体征稳定, 颅内出血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 NBNA 评分>37 分; 有效: 患儿生命体征稳定, 颅内出血主要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NBNA 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无效: 患儿生命体征不稳定, 颅内出血主要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未改善, NBNA 评分较治疗前持平。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④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内出血吸收时间和颅内压恢复稳定时间观察组颅内出血吸收时间、 颅内压恢复稳定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颅内出血吸收时间和颅内压恢复稳定时间比较 (±s, d)

表1 两组的颅内出血吸收时间和颅内压恢复稳定时间比较 (±s, d)

组别 n 颅内出血吸收时间 颅内压恢复稳定时间观察组 30 19.50±1.53 1.70±0.69对照组 30 24.40±2.14 3.03±1.25 t 10.202 5.102 P 0.000 0.000

2.2 NBNA 评分治疗前, 两组的NBN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的NBN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NBN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NBNA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的NBNA 评分比较 (±s, 分)

n组别 治疗后观察组 37.03±1.25对照组 31.80±2.64 t 9.807 P 0.000 t P 30 30治疗前24.95±3.46 25.08±1.27 0.193 0.848 17.985 12.564 0.000 0.000

2.3 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n (%)]

2.4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 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早期出现的疾病, 多见于早产儿, 但也可见于足月儿。 早产儿颅内出血主要是由缺氧引起;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多见于足月儿, 主要由胎头大, 产程长,急产等所致; 凝血因子缺乏、 血小板减少、 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等也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6-7]。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临床表现有兴奋性和抑制性症状, 兴奋性症状如抽搐、 尖叫、 双目凝视、 前囟门隆起等; 抑制性症状如肌张力差、 呼吸暂停、 昏迷、 呻吟等; 还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频繁的呼吸暂停, 体温降低、 失血性休克、 不明因素导致的黄疸。 该疾病若不及时诊治可对患儿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 影响视觉、 听力及智力发育, 甚至危害新生儿生命。 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尚无特效药, 主要给予吸氧、 控制惊厥、 维持体温、 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 虽有一定效果, 但患儿预后往往较差, 常伴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存在于细胞膜的基本物质, 属于神经营养因子, 分布广泛于组织细胞中, 其作用主要通过调控钙离子浓度而增强神经生长因子, 调控基因的表达, 降低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害作用, 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颅内出血吸收时间、 颅内压恢复稳定时间短于对照组, 治疗后的NBNA 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表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 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效果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唾液酸神经节体征
奇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唾液酸的生物活性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唾液酸的制备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电针“梨状二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NPY、SP及神经节的影响
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