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

2021-12-16王仲超赵晓冲崔金鸽周鹏张凡刘新朕夏宗祥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硬化剂消融术射频

王仲超, 赵晓冲, 崔金鸽, 周鹏, 张凡, 刘新朕, 夏宗祥

(巩义市阳光医院 血管外科, 河南 巩义451200)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血管外科常见疾病, 患者大多无明显不适, 但随着病程进展, 可发生营养障碍性皮肤病变, 出现溃疡、 浅静脉炎等, 危害极大[1]。 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效果肯定, 但该术式创伤较大、 术后并发症较多[2]。 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腔内射频消融术、 激光闭合、 硬化剂注射等因其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势被逐渐应用于临床。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16 例,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n =107) 和研究组 (n =109)。 对照组男59 例, 女48 例; 年龄39 ~73 岁, 平均年龄 (55.31 ± 8.09) 岁; 病程4 ~16 年, 平均病程 (9.40 ± 2.68) 年; 患病部位: 左侧63 例, 右侧44 例。研究组男60 例, 女49 例; 年龄38 ~72 岁, 平均年龄 (54.01± 7.64) 岁; 病程4 ~15 年, 平均病程 (8.99 ± 2.47) 年; 患病部位: 左侧62 例, 右侧47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经查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 ②单侧静脉曲张, 瓣膜功能正常, 深静脉血流通畅; ③国际静脉联盟提出的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 (CEAP) 分级为C3 ~C6 级, 有手术治疗指征;④知情本研究并签署承诺书。 排除标准: ①泡沫硬化剂过敏;②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 ③伴有下腔静脉病变、 髂静脉压迫等其他原因造成的静脉高压; ④合并下肢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对照组予以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治疗,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处理,患肢常规消毒铺巾, 于大隐静脉根部作切口 (长约5 cm), 逐层剥离皮肤皮下组织, 暴露出大隐静脉根部, 准确寻找静脉主干、 属支, 距股总静脉0.5 cm 处高位结扎大隐静脉, 对膝上大隐静脉主干实施内翻式剥脱, 小腿曲张浅静脉行点式剥脱, 术后对患者下肢予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并在术后24 h 进行弹力袜更换, 保持脚踝处压力约30 mm Hg。 研究组予以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 均采用局麻, 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 患肢常规消毒铺巾, 从膝关节下方内侧8 cm 处开始,在超声引导下沿大隐静脉主干周围充分注射麻醉肿胀液, 麻醉成功后, 彩超引导下在膝关节下方使用穿刺针穿刺大隐静脉,置入6F 导管鞘, 跟进射频导管, 如导管进入大隐静脉严重迂曲主干或穿通静脉时, 可使用导丝引导, 超声定位射频导管头端在距隐股静脉交界处2 cm 停止前进, 接通射频发生器, 调整温度, 使用彩超探头对大隐静脉管壁加压后进行射频消融,进行2 次20 s 射频, 回撤导管至标记部位, 直至大隐静脉主干完全闭合, 抽出鞘管, 加压包扎穿刺点; 然后在小腿静脉曲张处注射泡沫硬化剂 (聚桂醇, 国药准字H20080330, 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 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2 mL 聚桂醇与8 mL 空气充分混合, 采用Tessari 法制作聚桂醇泡沫硬化剂。 头皮针穿刺曲张静脉, 采取多点注射聚桂醇的方式进行硬化, 依据患者静脉曲张情况控制具体用量, 术后7 d 使用弹力绷带包裹, 随后换成弹力袜, 穿戴1 ~2 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②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标准如下: 治愈: 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超声显示无血液反流, 下肢静脉曲张消失; 好转: 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 超声显示伴轻微血液反流, 肉眼可见下肢有较小曲张静脉; 无效: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 血液反流及静脉曲张情况无变化, 甚至恶化。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 100%。 ③比较两组的切口感染、 皮肤瘀斑、 隐神经损伤、 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相关指标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 (mL) 手术时间 (min) 住院时间 (d)研究组 109 19.15±4.06 43.36±6.21 6.01±1.55对照组 107 48.26±9.74 52.17±7.84 7.98±2.01 t 28.762 9.164 8.075 P 0.000 0.000 0.000

2.2 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1%, 高于对照组的85.98%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n (%)]

2.3 并发症研究组发生切口感染1 例、 皮肤瘀斑2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75% (3/109); 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7 例、 皮肤瘀斑7 例、 隐神经损伤3 例、 静脉血栓2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7.76% (19/107),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289,P=0.000)。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多是由长久参与重体力劳动、 站立不动、 腹腔压力增高等因素导致, 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 病情可逐渐恶化, 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极大[3]。 手术是目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手段, 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虽可解除静脉曲张, 但需作长约5 cm 的切口, 创伤较大, 手术时间较长, 术中可出现隐神经损伤, 术后恢复易发生皮肤瘀斑[4]。 腔内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 手术创伤小, 在超声引导下可避免增加其他损伤, 仅需穿刺置入鞘管进行射频消融, 破坏大隐静脉内膜结构, 加压包扎下促进静脉粘连, 并在迂曲静脉内借助血液流动发挥泡沫硬化剂粘附作用, 导致血管永久性闭塞, 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 泡沫硬化剂可迅速诱发血管痉挛, 且泡沫对血管内皮选择性作用可减少组织损伤风险, 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6]。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较短, 治疗总有效率较高,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P<0.05), 提示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较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效果更好, 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显著, 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患者恢复。

猜你喜欢

硬化剂消融术射频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成功实施
低场核磁共振短死时间射频线圈与射频开关的设计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心率的变化特征分析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探究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