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爱国教育融入红色旅游资源的路径探析

2021-12-15吴昊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爱国教育红色旅游高校教育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夯实高校学子牢固思想战线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基础精神支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红色资源的形成具备一定的历史特殊性和时代特征,是革命时代所独有的精神文化特质,与爱国主义一脉相承,也是宏观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的具象化表现。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当代高校学子的爱国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从当前国内的红色旅游事业发展情况来看,存在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脱节、创新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对高校学子的爱国教育意义。基于以上,本文就高校爱国教育融入红色旅游资源的路径展开全面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育;爱国教育;红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0-122-03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合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资源的形成具备一定的历史特殊性和时代特征,是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由共产党人、各界革命人士以及人民群众共同构筑的红色文化。既有时代的鲜明特征,也蕴含着澎湃激昂的革命精神。当代高校学子的思想活跃,综合素质较高,对各类思潮比较敏感,学习能力较强。与此同时,这些“00”后们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个人主义占思想上风的情况,具体表现为缺乏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抗压能力较弱等。结合地方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集体意识,明确学习方向,树立坚定的人生信仰。在长期的工作中,高校爱国教育融入红色旅游资源的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氛围建设不足、创新能力有限以及缺乏合力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指明了发展路径。

1 高校爱国教育融入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

伟人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是人民的朴素情感,是根植于祖国大地随着时间流淌越发厚重的一种情感,是维系民族和谐、稳定的基石。对中国而言,爱国主义体现了中华儿女们对民族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代表着人民对祖国深沉的爱与眷恋。弘扬爱国主义,是跨越社会群体、层级的基本工作。2019年我國党中央和国务院共同签署文件,下发给各级政府,要求各地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结合文件指示精神与具体的实施纲要,并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发展情况,贯彻落实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深入人心,增强人民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信心。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前沿阵地,高校人才的思想水平直接关系其未来的个人成长以及对国家能做出的贡献。高校对大学生承担着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重任。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近代以来无数革命仁人志士剖头颅、洒热血谱写成的一页页历史,而这些历史由文字、物品、故址等所承载与传颂,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今人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我国之前发布的有关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系列文件和指示中,多次提到要充分发挥现有的爱国主义基地的作用,包括具有红色属性的博物馆、展览馆以及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是践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先天具备权威性和较高的实操性。按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来看,我国高校近年来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中做出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较差、与红色旅游资源衔接薄弱、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力度较小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后续阶段各地区高校应当紧密依托党中央、国务院下达的文件指示,与当地政府、红色旅游资源管理方等形成合力,在实践中磨合和找寻合适的融合教育路径与策略,集中优势资源攻克薄弱环节,形成多方教育主体的合力,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

2 高校爱国教育融入红色旅游资源的意义

当代高校学子是建设和发展祖国的生力军,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外部国际形势风云诡谲,通过加强高校爱国教育,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对于振兴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对于牢固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坚定大学生的强国之心,塑造大学生的爱国之行有深远意义[1]。

红色文化的核心视觉为红色,反映的是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显著的具象为国旗,红色的国旗既是对革命先辈们热血的记录,也是革命精神以及昂扬斗志的承载。地方的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革命名人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处处渗透着红色元素,通过对这些红色旅游地区的参观,能为大学生创设书本所无法呈现出的具象革命情境,引领学生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近距离感受革命人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激昂,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爱国热情。

理想是基于现实的反馈,在脑海中形成的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理想与信念受现实的影响与感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于行为的实现有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红色旅游资源背后代表着的是千千万万革命人士在战争年代通过行动对自身理想信念的践行。革命人士们始终秉承着拳拳的爱国之心,信念矢志不渝,在理想与信念的指引下前仆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这种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重要意义[2]。

3 高校爱国教育融入红色旅游资源的路径

3.1 在校园中营造红色氛围

分别立足“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在校园中营造红色氛围。

在校园中将红色名人故事、诗词在楼道、园林、长廊中以宣传栏的方式或者摆画的方式展出,将这些区域打造为校园红色文化持续输出的阵地。一方面能有效构建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能供学生们漫步在校园时驻足学习,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强化红色文化教育。斥资在校园内建立具有地标意义的红色艺术雕塑,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性与文化性的探索,例如有人工湖的高校,可选择在湖畔放置一个“南湖红船”[3],附带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一方面能丰富校园的文化景观,另一方面也能借由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文化,向学生传递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结合不同的革命纪念日,在校园内组织各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例如七一活动、八一活动、国庆活动等,活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班级为参赛主体开展红色歌曲竞赛、红色革命话剧公演以及红色革命摄影展等。在平时也要通过多样化宣传渠道的融合,开辟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校园内的输出作为常态工作。

3.2 建立双向沟通渠道

爱国教育和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与校外红色旅游资源管理主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校外建立高校红色爱国主义实践基地。由校方组织学生分批次、有计划的外出到红色旅游资源区域学习和实践。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爱国热情和对党的赤忱之心。参观与实践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个人或团体为主的参观游览、演讲、导游实践等,相比书本上的理论学习,实践的方式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有效果[4]。

结合校方资源和优势,将周边地区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引入学校,建立线上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平台,号召学生们登陆网络平台,广泛浏览和阅读红色旅游文化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等。邀请红色旅游资源的导游或者主讲人到校[5],以线下讲座的方式并结合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为学生们开设一堂别开生面的线下爱国主义教育。

3.3 结合融媒体加强宣传效能

基于学生们的网络冲浪习惯,灵活应用融媒体推介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加强宣传效能,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学生认知[6]。例如通过校方的双微、短视频平台等发布与红色旅游资源相关的故事、人物传记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接收方式,以或严肃、或生动的内容输出风格,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学生,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介的教育传播能力有所下降,但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传统媒介在教育层次和教育持久性方面依然具有新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不能放弃对传统媒介的应用,依托书籍、报刊、广播等方式,持续对高校学生形成系统、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以班级为单位或者院系为单位,建立红色图书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和翻阅图书角的内容。发动院系宣传部的力量,在校内走廊、宣传栏等宣传载体为爱国主义教育板块留出固定空间,以大字报、涂鸦、漫画等方式宣扬爱国内容。校园广播也可增设爱国主义故事、歌曲赏析的固定栏目,定期邀请地方革命后人或者红色旅游资源的讲解员前来做客,为全校学生奉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广播座谈会。

第二,结合声、光、影等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献上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要消除刻板的严肃、沉重的印象,爱国主义教育在基本内核之外,表现和输出形式应当多样化,为加强宣传力度和效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输出不能拘泥,而是要以不同时代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例如在校内礼堂播放爱国主义电影,既可以是怀旧的《地道战》、《英雄儿女》等,也可以是《战狼》、《红海行动》等。此外,也要加强与地区优秀文艺作品的联系,充分发挥高校所在地区的红色旅游与文化资源,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第三,融合时代主流信息模式,实现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统一。在微信、微博平台建立与红色旅游资源相关的公众号、微博账号。主要面向的粉丝群体为高校学生,以或严肃、或诙谐生动的方式定期发布短视频、文字等内容。素材可从地方红色旅游资源中取材,素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革命事迹、革命故址介紹等。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在阳光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大学生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却激情昂扬的年代,近距离感受民族奋起的强烈呼喊与仁人志士们的不屈斗争精神。

3.4 形成多方合力的联动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与地方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共同发力,唯有多方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资源的融合,方能有效提升对高校学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

首先,地方政府要积极依托党中央与国务院的文件指示,结合地方资源以及发展实践,积极探索融合教育的保障制度,在地区试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高校学生的“免票”制度,降低高校学生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门槛;由政府组织负责建立和完善区域高校、红色旅游资源联动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并基于实践反馈持续完善工作流程和保障制度;最后,关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传承与保护,在开发与传承地方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客观认知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确保红色旅游资源能持续发挥对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效用。

其次,高校教育要融合红色旅游资源,选择有意义的内容与思政教材结合,并与线下课程结合展开,例如增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内容,如果地方有比较知名的红色旅游资源,也可选择性的纳入教材和课堂教学。如石家庄地区的教学可融合西柏坡的革命事迹,南昌地区的教学可融合南昌起义的革命事迹等,通过这些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一方面能加强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另一方面也能极大的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生动。校园也要大力发展融合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们对红色旅游资源以及其背后蕴含着的红色精神的关注和理解,构筑一张覆盖面更广的红色教育大网。

4 结语

红色资源的形成具备一定的历史特殊性和时代特征,是革命时代所独有的精神文化特质,与爱国主义一脉相承。结合地方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集体意识,因此要通过在校园中营造红色氛围、建立双向沟通渠道以及结合融媒体加强宣传效能等方式实现高校爱国教育与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马琳. 如何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J]. 魅力中国,2019,2019,(40)(40).

[2]王桂霞,张媛. 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路径探析[J]. 旅游纵览,2021(2):3.

[3]寇泷炜. 新时代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J]. 大学:思政教研,2021(1):2.

[4]彭舸珺,苏玉婷. 新时代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J]. 现代交际,2020(10):2.

基金项目: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2021Y11)

作者简介:吴昊,男,(1989-),讲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金华市婺州街1188号旅游学院(浙江金华,321000),研究方向:学生思政教育、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红色旅游高校教育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