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折叠式缝合对治疗子宫下段收缩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2-15马海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9期
关键词:出血量剖宫产产后

马海蓉

(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2488)

0 前言

剖宫产是产科临床上常见的分娩方式,经常被用于出现难产或其他产科合并症的分娩情况中,可以保障产妇分娩顺利[1]。我国的剖宫产率随着麻醉技术的提高也在逐年上涨,随着二胎政策放开,二次、三次剖宫产也随之增加,同时也提升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2-3],而剖宫产后的产妇极容易出现产后出血。尤其二次、三次剖宫产术中产妇的子宫壁薄、子宫瘢痕隐形破裂、胎盘前置、血窦不能闭合,这些都易发生产后出血。若发生子宫下段收缩不良的情况也会加大产后出血的几率,这是因为当妊娠12 周开始胎儿逐渐长大,巨大儿、多胎妊娠或是羊水过多剖宫再孕都会导致子宫下段被过度拉伸,肌纤维失去收缩力,宫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的症状。肌肉组织在子宫下段分布较少,所以当产妇出现收缩不良时选择增强子宫收缩力方法对其出血症状的缓解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对此,本文选取80 例行剖宫产术后出现子宫下段收缩不良的产妇作为分析对象,以此研究子宫下段折叠式缝合对治疗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下段收缩不良产妇的临床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 年5 月至2020 年6 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子宫下段收缩不良的产妇80 例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原则下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0 例)和实验组(40 例)。其中,对照组,初产妇/ 经产妇,10/30;产妇年龄23~35 岁,平均(29.37±4.35)岁;孕周35~40(38.35±2.25)周。第一次剖宫产10 例第二次剖宫产30 例,实验组,初产妇/ 经产妇,10/30;产妇年龄24~37 岁,平均(30.11±4.23)岁;孕周36~40(38.23±2.16)周。第一次剖宫产10 例第二次剖宫产30 例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好,P>0.05。

纳入范围:产妇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配合相关医护人员完成治疗。排除范围: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产妇;②肝肾脏器功能不全的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为传统手术治疗组,主要通过对产妇的子宫进行按摩,用热盐水纱布垫对产妇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或选择缩宫素或其他常规止血药物。选择“8”字缝合法将出血部位缝合,并以传统手术方法对产妇双侧子宫动脉结扎,于宫腔采取填塞。

实验组为下段折叠式缝合手术治疗组,具体操作:首先充分下推膀胱,对产妇的子宫下段与膀胱底的界限进行分辨,以1 号针对子宫横切口右顶端外5mm、上下15mm 处浆肌层进行缝合处理。将第2 针定于与第1 针相距15mm 处,进针点选择在子宫下段与膀胱底交接处往上20mm 的浆肌层。接着沿着浆肌层波浪式进出针2 次,出针点选择在子宫切口下缘并继续常规连续缝合子宫切口上缘,于子宫切口上缘出针,拉紧缝线使子宫下段出现折叠。根据第2 针手法进行第3、4 针的连续缝合操作。使子宫下段纵向折叠20~30mm,其余操作方法不变,倘若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在进行缝合时,还应采取综合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产妇进行手术的具体时长及分娩后24h 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 22.0 系统进行处理,产妇的手术时长及分娩后24h 出血量归为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s),检验方法为t检验;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归为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若P<0.05,认为所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及分娩后24h 出血量比较

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在手术时长及分娩后2h、24h出血量两方面的表现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手术时长及分娩后24h 出血量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手术时长及分娩后24h 出血量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 分娩后2h 出血量(mL) 分娩后24h 出血量(mL)实验组 40 42.68±8.65 250.32±20.35 340.69±42.63对照组 40 48.72±8.43 380.76±28.95 450.12±45.23 t-8.399 23.313 11.135 P-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目前我国放开二孩政策后,产妇年龄开始偏高,瘢痕子宫再孕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长,由此导致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并发症的几率也在不断增高。女性的子宫下段主要由子宫峡部构成,从产妇产周12 周开始,子宫峡部会逐渐伸展,发生拉长和变薄等变化,由原先的8mm 至1cm 可伸展至临产前的7cm内[4]。但当子宫下段的伸展出现过度时,或者子宫肌纤维发生变性、结缔组织出现增生断裂等情况时,子宫下段肌纤维产生的收缩力变得非正常,从而对子宫体的收缩造成影响而引发产后出血[5-6]。吴庆荣[7]等在研究中指出,瘢痕子宫的产妇再次妊娠则会提高并发症的危险,也会增加剖宫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严重者则会因切口愈合不良而加重粘连症状,这些危险因素都会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诸多临床研究均已证实,宫缩乏力是导致剖宫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产妇存在其他病理因素,如凶险性胎盘前置、子宫畸形等则缩宫素也达不到治疗效果[8]。临床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手段很多,传统的治疗手段操作复杂且具备一定的难度,一旦发生紧急出血则会贻误抢救时机,也会造成大出血的危险,严重时甚至需要切除子宫来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致使医疗满意度降低[9]。临床妇产科医学的发展,手术缝合技术也在不断随之改进, 子宫下段折叠式缝合是一种操作简单但却行之有效的止血方式,通过人为方式,缩短下段肌纤维,帮助恢复肌纤维收缩的整体协调,能够控制产后出血量,可在切口缝合时同时进行,不仅对产后出血者效果显著,也能有效预防发生子宫下段收缩出血[10]。本研究结果中,实验组产妇在手术时长及分娩后24h 出血量两方面的表现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子宫下段折叠式缝合手术在缝合子宫切口时同时进行相关手术操作,在手术时间的控制上效果明显,有效缓解产后出血的症状,减少了输血率,降低了输血量,还能促进产妇的术后康复,临床应用还需根据产妇的个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必要时可采取综合措施,配合药物和按摩子宫等方法,对保全子宫,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子宫下段折叠式缝合对治疗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下段收缩不良的效果良好,止血迅速,安全性高,不仅有效缓解产后出血的症状,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有助于产妇早日恢复,值得广泛借鉴。

猜你喜欢

出血量剖宫产产后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