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研究

2021-12-15杨莉莉张文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9期
关键词:危组白血病计数

杨莉莉,张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血液内科,江苏 南京 211100)

0 引言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造血干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血细胞增殖失控、分化受阻、凋亡障碍。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出现、感染以及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的临床表现。目前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仍以联合化疗为主,但化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会造成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使患者出现不成程度的感染及出血,甚至因严重感染及颅内出血等致患者死亡,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1]。通常临床上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选用输注血小板的方式,但患者频繁地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会导致患者自身产生血小板抗体,影响临床治疗疗效。目前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用来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刺激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血小板的生成,与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具有相似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从而提高血循环中血小板的数目。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殖分裂,提高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2-4]。所以,本文将我科室于2015 年4 月至2021 年5 月收治的120 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选为研究对象, 120 例患者分别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治疗,现报道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室于2015 年4 月至2021 年5 月收治的120 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60 例患者接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治疗,观察组60 例患者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照组(n=60):AML 患者60 例,男性40 例,女性20 例,中位年龄(46.57±2.54)岁,根据NCCN 指南成人AML 遗传学分层高危组11 人,中危组32 人,低危组17 人;观察组(n=60):AML患者60 例,男性 35 例,女性25 例,中位年龄(46.86±1.77)岁,根据NCCN 指南成人AML 遗传学分层高危组13 人,中危组30 人,低危组17 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细胞遗传学低危、中危、高危构成比例及化疗方案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本研究实施前,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 120 例患者诊断均满足《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患者均在诱导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排除标准:排除M3、治疗后出现DIC、严重感染及血栓患者。

1.2 方法

收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 例在诱导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方案为: 60 岁以下患者选用蒽环类或蒽醌类联合阿糖胞苷即IA、DA 方案诱导化疗,60 岁以上患者采用减低剂量化疗或CAG 方案化疗。化疗后接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3046)治疗者60 例,皮下注射1.5mg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每日1 次,治疗7-14d。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生产企业: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49)治疗者60 例,皮下注射15000U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 次/日,用药7d-14d。当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升高50×109/L 或超过100×109/L,应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血小板计数差异:记录患者治疗后两周的血小板计数最小、大值,比较患者血小板计数持续降低时间组间差异;(2)对比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是否出现心悸、水肿、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5]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血小板计数差异

观察组经治疗,患者血小板计数最小值、最大值(25.37±5.02)×109/L、(241.33±30.85)×109/L、血 小 板计数持续降低时间(10.77±4.16)d,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患者血小板计数差异组间对比表(±s)

表1 患者血小板计数差异组间对比表(±s)

组别 n 血小板计数(×109/L) 血小板计数持续降低时间(d)最小值 最大值对照组 60 (10.35±3.11)(172.39±23.66)(14.91±5.89)观察组 60 (25.37±5.02)(241.33±30.85)(10.77±4.16)t 5.353 8.574 3.565 P 0.034 0.045 0.025

2.2 对比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

经临床治疗,观察组发生头痛、发热不良反应5 例,发生率8.3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对比表(n,%)

3 讨论

急性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细胞分化受阻停滞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并在骨髓和其他组织器官中蓄积,严重影响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6-7]。急性白血病患者如未及时治疗,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数月内死亡。故急性白血病患者一旦确诊,应立即启动抗白血病治疗,急性白血病治疗应以消灭患者体内血病细胞、防治并发症为主要原则。当前临床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常选用放化疗、免疫、靶向、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式但由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通常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出血,这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几率。针对化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临床一般选择输注单采血小板,但长期频繁输注血小板,会导致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血小板的抗体,难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所以,选择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对缓解病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故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2015 以来AML 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别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重组人白介素-11 治疗后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的改善及血小板激计数恢复情况[8]。

由研究结果可知,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最小、大 值(25.37±5.02)×109/L、(241.33±30.85)×109/L、血 小板计数持续降低时间(10.77±4.16)d,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经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在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及提高血小板计数方面疗效优于重组人白介素-11。观察组发生头痛、发热不良反应患者5 例,发生率8.3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给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较少,能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治疗中,有助于提升患者血小板计数,对患者血小板计数持续降低时间具有缩短作用,其用药疗效及安全性强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猜你喜欢

危组白血病计数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古人计数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