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蜡染手工业产业发展探究

2021-12-15□刘

山西农经 2021年16期
关键词:手工业蜡染贵州

□刘 芸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4000)

1 贵州蜡染产业现状

民族传统手工是民族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以蜡染为代表的传统民族产业因地域性、民族性问题,导致产业规模小。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背景下,蜡染等民族文化产品被更多人了解与消费。贵州蜡染产业化发展是蜡染民族文化传承与当地民族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蜡染属于手工业,制作流程相对复杂,耗时较长,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对贵州蜡染手工业进行研究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传统手工业发展,调整贵州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2 贵州蜡染市场结构及规模分析

2.1 市场集中度

贵州蜡染产业处于低市场集中度的状态,市场消费群体小。在整个行业中并没有形成大企业,行业分散,竞争力弱。蜡染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依靠手手相传,许多优秀的蜡染技艺消失在时间长河之中。工业化进程改变了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蜡染人才愈发不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贵州蜡染产业得到一定发展,进入蜡染行业的劳动者增多,但该产业发展模式以小规模作坊为主,采用生产销售结合的方式运营,依靠旅游业带动销售,整个行业市场分散[1]。

2.2 产品差别化

民族文化产品是文化的精华,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蜡染属于民族手工制品,是民族文化的沉淀。每个民族或每个地区制作的蜡染产品也不尽相同。从这一角度而言,蜡染的差异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因其技术含量较低、工艺简单,种类及花纹容易模仿,行业门槛较低。

2.3 行业壁垒

贵州蜡染手工业以小规模作坊为主,中型蜡染厂较少且拥有的长期劳动力不足。应针对消费者年龄喜好采取相应的策略,培养蜡染技术人才,靠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开展市场化运作,实现良性循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支持蜡染行业投融资,出台优惠政策,市场准入基本无限制。就进入壁垒而言,厂商进入受阻的原因在于产品差异化,主要表现为区域文化资源开发及民族文化融入。民族文化技术的传承者、创新技术、创新思维等均是民族产业发展壁垒。

3 贵州蜡染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3.1 宣传和促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民族产业和旅游产业得到发展,消费者对贵州的蜡染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利用互联网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模式,使更多贵州之外的顾客能购买到具有贵州特色的蜡染手工品。蜡染手工艺品没有针对性的市场,其利润较低,风险大,难以发展壮大。蜡染手工艺品促销模式缺乏,主要依靠代理商销售,零售基本靠旅游业带动[2]。

3.2 产品及研发

虽然贵州蜡染独具文化特色,但其极易被模仿并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研发的外部性强。绝大多数蜡染厂商没有注册商标,蜡染的图纹大多依靠老辈的记忆进行传承,生产者的产品专利意识淡薄,不愿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过多成本。产品研发与产品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应培养人才,推动产品创新,在满足共性需求的同时满足个性需求,将各民族不同的蜡染图纹进行结合并创新,使其在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具备时代气息。

3.3 价格战略

小规模蜡染作坊与中型蜡染厂是蜡染产业的组织形式,中型蜡染厂的利润相对较高。从产品结构来看,蜡染分为创新与传统两大类,传统蜡染在市场中处于中低端,创新蜡染则处于中高端。蜡染商品的形式多样,有些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工艺相比较简单。对于消费者来说,蜡染的使用价值较小,收藏价值较大,其定价不符合成本加成定价原理。

3.4 内部组织

贵州蜡染产业的组织相对简单,其组织结构不健全,分工方式依旧停留在自然分工层面。小型蜡染作坊的主人大多是乡村手工艺人,大部分以家庭或村寨为单位。农民经济合作社也是蜡染的组织形式之一,主要以市场、合作社和人员形成经验管理模式。微型企业由传统手工艺人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其制作销售均为同一批人。

3.5 兼并与整合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整个蜡染行业发展相对较快。安顺、镇宁等地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较多,这些地区的蜡染产业各具特色,小规模小作坊相对较多。安顺建立了蜡染博物馆。在政府的帮扶下,部分小型作坊合并后入驻蜡染博物馆。同时,政府对从事蜡染产业的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将蜡染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形成连带效应,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 市场绩效

4.1 技术进步与效率

贵州蜡染手工业处于民族地区,外来资本投入少且本地资本不足,蜡染产业的规模较小。普通蜡染产品做工精良但耗时长。劳动力不足,创新型劳动力稀缺,市场上存在抄袭现象,使蜡染产业陷入了同质产品间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对蜡染手工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4.2 产业质量与资源

蜡染产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最初只是民族地区妇女自产自用,工艺较为复杂、耗时长。受主流文化冲击,许多民族文化、工艺、技术等逐渐消失,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蜡染等手工技艺后继无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提高蜡染从业者待遇,注重人才培养。政府应支持其发挥能动作用,激发蜡染产业的内生动力,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文化发掘,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合理分配现有资源,带动蜡染手工业发展。

4.3 经济发展

贵州蜡染手工业大多处在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发展蜡染产业能够解决当地人口的就业问题,尤其是民族妇女的就业问题。民族地区蜡染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后,能够形成连带效应,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显著提升当地村民收入。

5 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蜡染手工业发展对策

贵州蜡染手工业是贵州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之一,发展历史悠久,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从市场结构及规模分析角度来看,整个蜡染产业的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与进入壁垒均较低。从市场行为角度来看,企业品牌意识差,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研发创新投入少,产业组织结构不健全。从市场绩效角度来看,技术发展较慢,蜡染的延续和行业发展进程慢,创新能力不足,融资难。

5.1 坚持原生态手工蜡染

贵州蜡染最初是民族地区人民为满足自身需求所产生的,其图纹与民族发展历史及文化密切相关。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贵州蜡染手工业发展的优势,也是与其他手工业竞争的基本要素。要想推动贵州蜡染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当地独有的特色,不能为了利益与效率而降低质量。蜡染手工业受旅游业的影响较大,两者的耦合度不断提升,蜡染产业应该在保持传统精华的同时不断创新[3]。

5.2 推动蜡染产品创新

产业化发展建立在需求之上,大众的消费需求多样,在保持共性的同时,要满足个性需要。蜡染最初因民族地区的衣着需要而产生,服饰上的花纹款式固定,符合传统审美。随着时间推移,花纹与款式缺乏时代性,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应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对蜡染手工业进行发展,拓宽产品线,对图纹与款式进行创新。民族间蜡染存在差异,可将不同民族图纹进行结合创新。蜡染手工产业化发展是必然要求。创新是发展的内生动力,是贵州蜡染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5.3 市场方式多样化

产业化过程就是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贵州民族旅游业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贵州并了解贵州文化,为贵州蜡染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旅游业为蜡染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贵州蜡染产业属于贵州民族文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容之一。蜡染行业与广告传播业结合,有利于更好地推广蜡染等民族产业,让具有贵州文化特色的产品广为人知。应结合当地实际,将贵州蜡染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新型产业联合发展模式。

5.4 加强产业管理

目前,发展贵州蜡染手工业需要实施有序化管理。第一,建立行业标准。只有严格建立行业标准,才能生产出优质蜡染产品。第二,建立蜡染产业市场准入制度,避免市场不良竞争,减小对优秀蜡染产品的影响。第三,从技艺水平与创意方面对蜡染产品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防止并杜绝抄袭或侵权的现象,保护原创者的权益,激发创作积极性。第四,从蜡染从业者的经济收益方面提供保障,使更多人投入蜡染行业,保障产品质量。

猜你喜欢

手工业蜡染贵州
论河南传统陶瓷手工业的当代发展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丹寨蜡染千年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20世纪50年代中共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对象认识演进探析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马丽蜡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