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其治理策略

2021-12-15王洪福

山西农经 2021年16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战略

□王洪福,雷 敏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我国精准扶贫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而乡村振兴战略处于初级阶段。在两项工作的衔接阶段,需要利用精准扶贫政策服务于乡村振兴。2019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贫困县摘帽后,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县党政工作人员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贫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所以,在保证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政策体系进行合理调整,在满足精准扶贫战略要求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共同富裕。

1 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

1.1 精准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三农”问题与当前阶段的国计民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党的重点工作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而精准扶贫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入手点和突破点,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的基本执政原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并将解决相关问题当作党的重点工作内容。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发布各种政策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目的,要想彻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首先就要全面提升政府执政水平,将乡村振兴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目标[1]。

1.2 乡村振兴为精准扶贫提供政策支持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政府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任务,既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与社会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对现有的发展政策进行创新。此外,要想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还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部分突出的“三农”问题将会得到解决,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速度。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扶贫制度体系

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动态性较强。开展扶贫工作之前,需要全面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精准扶贫制度和政策。不断改进和完善扶贫政策体系,确保各项扶贫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不断提升农村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实现彻底消除贫困的目标。通过对当前阶段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精准扶贫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的部分地区,需要充分结合党中央的具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脱贫方法,将其落实到扶贫工作中,有效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此外,还存在相关解决方法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相符的问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部分地区制定的脱贫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出现差异,对脱贫政策的作用造成严重影响,并且阻碍了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2]。

2.2 扶贫主体比较单一

政府部门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主体,具体通过中央政府统筹协调完成相关工作,各级政府也肩负着一定的主体责任。市(县、乡镇)是贫困治理模式的应用主体,充分发挥体制的作用是这一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能够将各方面力量汇集到一起,然后利用这些力量攻克难关。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对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等。政府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扶贫工作有形式化发展趋向,部分贫困地区没有全面了解自身发展情况,在产业扶贫方面比较盲目,重视面子工程。

其次,部分地区的扶贫压力较大,为了凸显业绩,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制造脱贫的假象。

再次,扶贫工作过度依赖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度偏低,甚至在部分地区将社会组织或个人挡在门外,不允许他们参加扶贫工作。

最后,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导致市场力量无法得到很好的应用,使脱贫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2.3 扶贫工作缺乏针对性

首先,贫困户识别缺乏精准性,部分地区存在“被脱贫”和“假脱贫”的现象,这些问题增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难度,相应的扶贫政策不够准确,比如对农民收入的估算偏差较大,有些地区的干部违反相关规定,将自己亲人列入贫困户筛选名单或受别人之托将其加入名单之中。农村地区的人口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加大了贫困户动态监测工作的难度。

其次,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没有全面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导致出台的扶贫政策缺乏针对性,扶贫政策无法很好地满足贫困户的实际需求,部分内容形式化和表面化问题严重,扶贫资金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部分资金甚至没有被用到相关工作中,出现了私自挪用资金和贪污等问题,影响扶贫工作成效。

再次,缺少一套完善的扶贫考核机制,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乡村基层干部激励制度,扶贫工作的监督问责制度也没有落实到位。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的优化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扶贫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需要不断改进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

首先,需要完善监管体制,科学管理扶贫资金,创建资金使用信息公示机制,对不同部门的扶贫资金进行整合,将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权下放到县级政府。要求县级政府全面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明确资金使用范围,确保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透明性。

其次,可以参考优秀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经验,建立完善的脱贫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扶贫队伍主体责任。一线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基层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查,不断提升扶贫队伍的责任意识[3]。

再次,需要充分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制定“互联网+农业”发展策略,将互联网技术合理应用到农业中,进一步提升当地的农业生产力。

3.2 创建多主体参与的扶贫模式

扶贫工作不能完全由政府承担,需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

首先,需要将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其次,科学利用市场机制,结合市场情况合理分配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将扶贫工作全面融入市场主体,加大对地方特色优势资源的重视和利用,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再次,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让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到扶贫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扶贫资源总量。调动个人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对有意愿回乡创业的优秀人才给予适当的补贴和帮助。

3.3 构建多维识别机制,提高扶贫精准性

政府部门需要以现有的识别机制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多维度识别标准,改变仅把人均年收入作为判断标准的错误做法,对农户家庭成员信息和不动产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充分掌握他们的实际生活情况[4]。与此同时,不断更新和补充现有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全面考虑每一户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以及可支配收入情况,创建科学完善的贫困户识别机制。还需要及时开展贫困户的分类工作,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方式,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帮助贫困户脱贫。

3.4 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内容

为了保证贫困地区的脱贫计划可以得到全面落实,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内容融入精准扶贫中,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首先,确保产业兴旺。在精准扶贫战略中,产业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相关扶贫措施顺利实施有很大影响。所以,需要不断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深化,始终坚持绿色兴农基本原则,积极推动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建立,创建完善的经营体系,实现各种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的目的。

其次,加强对生态宜居目标的重视。农村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所以在推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落实生态宜居理念,加强科学治理,确保农村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可以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持。为确保农村精准扶贫顺利实施,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需要积极解决当前农村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