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后小康时代”农村高质发展的思考
——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2021-12-15□李

山西农经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小康村干部农户

□李 进

(中共东海县委党校 江苏 连云港 222300)

截至2020 年底,我国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攻坚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目前,东海县的农村已经基本实现全面脱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农村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但是与农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要求相比,依然面临诸多发展短板和挑战,如防止边缘户返贫、改善乡村环境卫生、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以及村党支部核心作用弱化等。这些挑战已成为“后小康时代”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美丽乡村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防止贫困户返贫

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结束。衡量脱贫攻坚的成效,关键在于做到不返贫,实现脱贫效果可持续[1]。

1.1 防止返贫不仅要“扶智”,更要“扶志”

从调研情况来看,东海县的每个村都有不求上进、消极生活的劳动力,应首要帮扶这部分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需要解决思维层面的问题,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另外,要积极引导边缘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激发其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干劲,消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树立“要穷穷一代”的信念,通过这一代人的辛苦,给子女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终结贫穷的代际传递。可以说,帮助村民摆脱贫困思维,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念,是农村摆脱贫困、持续向好的治本之策。

1.2 因户而异,出台多样的防返贫帮扶政策

不同的农户有不同的致贫因素,有的是缺乏技术,有的是劳动力不足,还有的是家庭成员多。针对不同情况的脱贫边缘户,应采取不同的防返贫措施。对于拥有正常劳动力的农户,可以帮其介绍工作;对于部分丧失劳动力的家庭,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财政补贴,就近介绍保洁等工作;对于希望从事养殖和种植业的农户,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帮扶。此外,还可以通过志愿帮扶结对,对因学、因残致贫等家庭提供可持续的保障。

1.3 建立返贫预警机制,确保脱贫效果长期可持续

通过对部分农村贫困户走访发现,个别村存在“数字脱贫”现象。因此,需要建立健全防返贫机制,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监管”,建立返贫预警机制,防止出现“虚假脱贫”的情况[2]。根据脱贫户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农户划分为不易返贫户、容易返贫户和极易返贫户等不同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农户采取不同的帮扶政策;村干部责任到户,定期了解边缘户的情况,确保第一时间掌握返贫信息。对于确认返贫的家庭,要及时给予帮扶。对于病、残、老的农户,应给予更多关注,做好各类基础保障的衔接,预防因病返贫、因残返贫、因老返贫。

2 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美丽乡村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3]。从调研情况看,东海县超过90%的村庄已经开展了清洁行动,但与美丽乡村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后小康时代农村高质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2.1 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是新农村环境整治的首要工作。农村改厕工作不仅是更换设施,更是革新生活观念。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村庄环境状况和村民的文明素质。可以说,厕所是衡量乡村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农村城镇化的标配。调研中发现,虽然目前大部分农户都安装了干净卫生的冲水马桶,但对于有些家庭来说,这些设备只是摆设,少部分农户依然使用旱厕。所以,应该从硬件设施和如厕习惯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厕所革命”的引导。

2.2 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垃圾污染是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因素。垃圾处理能力能够体现一个农村的精神文明水平。目前,很多农村硬件条件很好,但是垃圾随处可见,垃圾投放点附近脏乱不堪,这与新时代美丽乡村格格不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修建定点垃圾投放地,安排专人负责打扫运输和日常管理;成立乡村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队,设立轮流值班制度,实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引导建立村民普遍接受的村规村约,互相监督,形成文明卫生的好习惯;做好宣传,强化卫生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探索乡村环境长效保洁机制,推动清洁行动常态化。

2.3 注重乡村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

乡村景观既是承载村落文化的软件,又是扮靓村庄吸引来客的硬件,是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的方面。在自然景观方面,应充分发掘乡村的独特风景、风物、风情和风味,遵守原生态原则,尽量保留自然面貌特色。在人工景观方面,本着体现乡村特点的原则,对乡村原有的自然景观进行改造、重新设计,比如利用池塘、坡地、农田等进行建设;对沟渠道路两侧加以装点修饰,既保留自然景观底色,又加入人工设计的现代元素。

3 提升生活品质,重视村民精神需求

后小康时代,农村民生建设的重点应是积极满足农民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所以,如何以更优的方式让村民生活迈上新台阶,无疑是后小康时代农村高质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3.1 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首要目标,而饮食习惯与健康之间大有关联。俗话说,病从口入,如高血压、高血糖等“富贵病”都与吃有密切联系。对此,应积极宣传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高油、高糖、高盐的传统饮食习惯,要吃得科学、吃得卫生,吃出健康、吃出品味。

3.2 不断丰富村民赋闲时间的生活

目前,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农民体力劳动大幅度减少,赋闲时间较多,这虽然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但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调研显示,有些农村已开始重视村民赋闲时的生活,但是不少农村还缺少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投入,修建好的活动场所和设备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有必要不断加强引导,从意识和行动两方面不断丰富村民赋闲时间的生活。

3.3 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

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幸福感的需要[4]。因此,要积极倡导革新传统的婚丧嫁娶模式,代之以简约清净的新模式;积极倡导随礼人性化、彩礼象征化,不要让礼尚往来的好风尚成为新生活的负担;积极倡导良好的村风,不攀比、不嫉妒,不断增强村民的集体观念。在后小康时代,农民应享受到物质带来的舒适,还应该享受到良好的乡村氛围。

4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政治引领作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村级治理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党组织核心作用弱化现象。因此,后小康时代不断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

4.1 完善村干部的选举和监管机制

选好带头人是乡村持续向好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村干部既要有能力、有文凭,更要有党性和德行。建立乡镇政府监管和村民民意监督双重保障机制,坚决杜绝靠关系、靠贿赂当选的干部上台。乡镇政府对村干部进行考核时,不仅要关注行政指令的完成情况,而且要注重村干部对老百姓各项诉求的解决和老百姓的满意度。

4.2 规范开展村党组织各项活动

当前,许多农村因为党员年龄结构偏大,青壮年党员常年不在农村,导致党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对此,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党员生活制度。凡在县内的党员,要求必须正常参加村组织活动。对于常年在外的党员,可以通过定期汇报或者采取视频形式参与村组织活动。坚决杜绝党员放任自流,身在党而思想不在党。

4.3 强化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

干部应为老百姓服务,绝不能成为个人牟私利的捷径。一些村民反映,有些村干部官僚气息重,无视群众的权益,通过隐瞒政策侵占村集体的资源,导致村民产生了不良情绪,损害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应坚决制止。新时代的村干部应不断通过自我净化及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履行好党在基层的带头引领作用,不断加强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5 结束语

伴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农村社会的发展更注重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农村高质发展不仅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更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小康村干部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我家的小康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小康之路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