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正当性研究

2021-12-15□汪

山西农经 2021年16期
关键词:正当性乡风社会工作者

□汪 洋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1 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90 年代,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探索在我国初现萌芽。进入21 世纪,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农村社会工作从传统救助、帮扶为特征的弱势群体服务转向以社区互助、组织建设为导向的综合服务和社区发展[1],农村社会工作逐渐与基层建设相挂钩。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化解城乡之间的矛盾,破解城乡二元格局,是促进城乡之间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2]。

关于农村社会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方向,周爱萍和姚明月(2020)认为[3],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可以在农村社会生态及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发挥倡导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实施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汪鸿波和费梅苹(2019)[4]从实践反思及分层互嵌的角度出发,提出为了避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再次陷入植入性发展陷阱,以“嵌入性”这一理论视角反思万载经验的实践逻辑,发现存在体制嵌入受阻和服务嵌入空间不足等弊端,提出了农村社会工作要从体制深度互嵌和服务核心嵌入两个层面实现“互嵌性”发展。当前,虽然不少研究着眼于农村社会工作和乡村振兴,但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不足。

2 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正当性

对比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工作可以发现,二者的工作对象都是农村,目标都是乡村振兴。工作对象与目标重合说明二者具有融合发展的可能性,能够突出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当性。

2.1 经济角度

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符合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可以有效节省人力、财力、物力,降低投入产出比。

就人力而言,农村社会工作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这些人员接受过专业教育,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以及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专业的沟通方式,能够系统性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是其优势所在。同时,农村社会工作者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相较于其他工作团队,农村社会工作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不需要参与过多的培训工作。社会工作在中国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在教育先行模式下,培养出了大批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些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极大程度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

从财力来看,社会工作者从属于社工机构,是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社会工作机构又是以专业的价值理念为指导的非企业单位,意味着不以盈利为目标,这表明社工机构不需要像企业一样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工作;如果政府设立的乡村振兴岗位过多,会增加财政压力,从非政府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寻求人才,可以节省政府的工资性支出,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从物力角度来看,农村社会工作的优势还体现在资源链接方面。中国社会工作独特的“教育先行”模式使绝大多数社工机构都与高校有密切联系,政府购买服务又意味着社工机构与政府联系紧密;农村社会工作能够深入基层,直接与农民接触,表明农村社工与农民联系密切。

因此,农村社会工作存在理论、资源、人力等各方面的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必然对资源有极大的需求,农村社会工作则能够很好地连接其所需资源,节省成本。

2.2 文化角度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5]。农村社会工作在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兴盛乡村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农村社会工作大有可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源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优秀文化丰富了社会工作的内涵,有效推动了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因此社会工作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对于传承优秀文化存在巨大优势,可以针对个别传统文化继承人提供服务,同时为传承传统文化寻找继承人;小组工作可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向小组成员宣传传统文化知识;社区人员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工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

乡风文明建设是城乡融合的内涵之一,也是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共同的要求[6]。由于农村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与城市相比处于落后的阶段,因此,当前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不文明的乡风与习俗。实现乡风文明意味着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了有效实现乡风文明,应从农村的优势出发,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同时,农村社会工作者应以身作则,积极融入农村,与农民进行深入沟通,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促进乡风文明[7]。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兴盛乡村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农村社会工作扎根于农村,在根源上与农村具有一定联系,通过直接与乡村文化接触,有利于使人们对乡村文化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农村社会工作具有立足基层、高度的群众性以及看待问题的全面性等优势,在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

2.3 历史角度

早在20 世纪,我国已经开始了乡村振兴的实践,农村社会工作直接参与乡村振兴,取得了很好的成果。1904 年,河北省定县翟城村乡绅米迪刚等人开展了“村治”实践,开展识字、公民教育等一系列活动。20世纪20 年代,余庆棠、陶行知等人倡导办学,全国各地纷纷参与到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活动中。20 世纪30 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实现较大发展,逐渐成为社会运动,形成了多种乡村建设试验模式。杨懋春依据当时的申报年鉴统计,指出1925—1936 年各地兴办的乡村建设等项目共63 个。据当时政府实业部统计,1934 年全国从事农村建设运动的团体和机构超过600 个,各地的试验区超过1 000 处[9-10]。其中,梁漱溟以及乡村教育家晏阳初的乡村建设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先例。虽然这些实践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工作,却是真正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

进入21 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在中国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 年香港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在云南平寨的农村社会工作试验。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由来已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农村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大有可为[11-12]。

3 结束语

在中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2,且与城市相比,农村存在人口分布广、人口素质较低、管理较为困难的特点,农村更需要社会工作。虽然在政府政策支持和社会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这种快速发展是不充分、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东西部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为了促进社会工作均衡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更充分地论述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正当性,从经济、文化、历史3 个角度论述了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正当性,有助于农村社会工作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是当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农村社会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农村社会工作人员要抓住机遇,利用其正当性,充分发挥优势,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 个角度入手,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融合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正当性乡风社会工作者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乡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正当性与合法性概念辨析
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正当性基础
浅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