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下的高校战略选择

2021-12-13陈一尘

考试与评价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

【摘 要】 现有的高校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片面化和功利化的问题,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就要破除“五唯”。高校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高校治理水平,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评价指标  高校教育发展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的举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发布为教育评价改革确立了总体设计和布局,《总体方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将“破五唯”作为导向,目的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教育体系。

《总体方案》提到,要推进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改革本科教育评估和学科评估方式,同时要改进教师评价,突出一线教学实绩,注重社会贡献和人才培养成果。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下,只有理解和运用《总体方案》的精神和原则,用科学的战略布局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才能回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

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困境

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科技进步的贡献日益重要,同时世界局势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面临深刻变化,这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呈现出一些弊端。

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价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现象明显;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没有突出实践活动水平,过于重视科研论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缺少合理的评价;现有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完全推行师生和高校的分类评价,同行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不足,高校评价的社会参与不足;过度使用量化指標进行评价,人才称号繁多,标签化情况严重,导致高等教育的目标片面和功利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导向,加快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建设。

二、教育评价改革的措施

《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育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主线,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既坚持了正确的政治导向,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评价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

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破除“五唯”,防止评价标准的过度功利化,让教育回归本位,现有的教育评价存在标准过度统一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众多,办学层次、办学目标、办学条件都有差异,不能用同样的评价标准进行衡量。在评价标准的“指挥棒”影响下,高校办学模式单一,学科结构趋同,学校缺乏特色,根据《总体方案》的精神,要引导高校特色办学,在科研方面,要面向社会需求发展特色学科,改进评价方式,减少唯论文、唯奖项的情况,突出学科水平;在本科教育方面,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关注和考核高校就业率、用人满意度、生师比等数据。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进行分类评价,一流大学和地方院校采用不同的评价准则。总之,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标准,强调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的评价,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教育评价改革下高校的战略选择

目前一些高校的学科构建还不够完善,部分行业型高校对具体行业的依赖严重,学校发展随着行业兴衰波动,社会服务能力有所欠缺,这些问题都需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予以引导。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办学的主体,需要构建有利于评价改革的顶层设计,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分类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总体方案》中对高校分类评价的要求,高校应依据自身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其目的是发挥评价标准的引导作用,鼓励高校发挥特色办学优势,实现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将成果片面地理解为论文数和分数,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引导社会关注科研成果对学术界和业界的持续影响,从而使高校的教学科研逐步适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二)改进本科评价标准

高校在本科办学过程中要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重视生师比、教授上课、教师毕业论文指导、就业率等指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探索增值评价,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和多元化发展。高校要积极参加国家和国际上的专业认证,以评促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同时高水平大学要积极走出国门,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留学生项目。

(三)改进科研和学科评价

通过评价改革引导高校的学科建设,巩固优势特色学科,强化基础学科,鼓励学科交叉,发展战略新兴学科,高校通过分类分档评价支持学科发展,从而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在科研方面,增加对高校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能力的评价,通过绩效评价的方式,鼓励教师参与重大战略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强化代表作评价,注重科研成果在更长一段时间的作用。

(四)引入新评价方式

针对教学评价中过度使用量化指标,高校评价缺少社会参与的问题。高校要把握定量和定性的结合,不以定量数据直接评价学术水平,根据不同类型学科特点进行分类评价。积极推动同行评价改进,通过专家评审来确定代表性成果的质量,推进管评办分离,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数据,逐渐转变为由社会专业组织对高校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戚业国.“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与高校的战略选择[J].复旦教育论坛,2021(02):5-11.

[2] 靳玉乐,朴雪涛,赵婷婷,刘小强,司林波.笔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制度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21(01):13-25.

[3] 刘振天,罗晶.高等教育评价“双刃剑”:何以兴利除弊[J].大学教育科学,2021(01):4-12.

[4] 郝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战略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0(10):17-19.

[5] 马陆亭,王小梅,刘复兴,周光礼,施晓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1-6.

作者简介:陈一尘,1994年出生,男,汉族,籍贯:甘肃兰州,研究生学历,实习研究员职称,从事工作: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运行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编程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案研究
我国上市银行成长评价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