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到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1-12-13徐彩云

艺术评鉴 2021年22期
关键词:融入声乐教学课程思政

徐彩云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高校必须要贯彻“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让各门课程都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故此,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声乐教学之中,将更有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使其成长为具备民族伟大复兴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本文以“课程思政”概念为切入点,探讨“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继而提出具体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融入  声乐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2-0126-03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背景下,国家强化思政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养的有效措施,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实施路径,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三观意识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为全面贯彻国家思政教育教学目标,高校必须要从思政课程延伸到“课程思政”,而在声乐教学中有大量丰富的思政教学元素,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因此,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完美的融合思政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知识的熏陶和培养,是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要亟待探究的课题。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特定课程,它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内涵是要所有基础课、专业课在传授学生知识能力的前提上具备相应的思政教育功能,担负起培养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同样是一种教学思维模式,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自然的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在做教學设计时将培养学生的思政觉悟放在课程教学的首要位置,使其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取得同向同行的教学效果。

当然,“课程思政”并非要改变原本课程教学的属性,也并非要将专业课打造成思政课,而是要最大化地发挥出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作用,借助德育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隐藏的思政学习元素,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在指引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和道路。

二、“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的具体意义

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然而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及不确定性,使得信息很难去伪存真,这其中充斥着很多的社会不良思想以及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念;再加之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不具备甄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极其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这将非常不利于学生思政素养的提高、思想道德的进步。而通过在声乐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能有效的应对大学生思想滑坡、价值观偏差的问题,使其获得全面的发展进步。具体而言,“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的意义如下:

(一)丰富素质教育资源

在声乐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根据思政教育需求,可将红色歌曲作为教学切入点。我国经典红色歌曲众多,蕴藏着许多丰富的革命文化和思政元素,不但具备足够的思政育人优势,还可为声乐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素材,大量的红色歌曲中都体现出艰苦作战、团结奋斗、积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些都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元素,为声乐教学渗透思政教育奠定了基础,更有利于推动声乐课堂的教学气氛,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声乐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奉献精神以及坚强斗志,让学生珍惜现在安定和谐的幸福生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辱感。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素质并非仅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层面,还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直接挂钩。正所谓“先做人,后做事”,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的未来,更决定了他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人生道路。将“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到更多的思政教学内容和元素,切实让学生提高思政觉悟、懂得为人处理的原则和道理,提高个人的文化道德修养。比如教师可借助红色歌曲的创作作者、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一段惨痛的革命历史,继而受到革命先辈的影响和熏陶,提高自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他们身上看到榜样的力量,立志学好本领,今后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三)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知识技能、良好职业道德风范的综合素养人才,大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职业技术,还需拥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能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最大能量。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导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建设,这样即便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技能人才,却无法保证人才的文化道德素养,极易造成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形成自私自利、利欲熏心的败坏人格,这必然会破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进步。然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声乐教学中,能够以思政教育为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使其受到良好的思想文化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致力于为国家的声乐表演事业孜孜不倦。

三、“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一)大力挖掘声乐教学中的思政元素

1.从经典红色歌曲中挖掘

与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主旋律歌曲最能映照出他们的民族气节和精神,反映出这个民族以及国家的深厚文化底蕴。红色歌曲能在我国神舟大地经久传唱不衰,这与其本身的内涵具有深刻关联性。不难发现,许多红色歌曲中都饱含着丰富的精神内容,人们在欣赏和演唱这些红歌时,往往都会产生令人鼓舞振兴的力量,激发人们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斗志,在感化和教育中汲取到伟大革命的精神源泉。

声乐教学中选取一些经典红色歌曲作为教学素材,其意义非常深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丰富声乐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意义的历史知识,感悟声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民族革命精神,通过红色歌曲的渗透促进课程思政的效果。我国的红色歌曲数不胜数,其中包括抗日时期、解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种进步歌曲。教师在选择声乐教学作品时,要结合学生的审美需求,遴选一些能够快速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的作品,比如《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其历史背景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将士们期盼能够早日驱赶出日军回到东北家乡,整首歌曲饱含着爱国主义的真挚情感,更加容易打动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了解历史革命背景和故事,深入领悟红色歌曲所赋予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精神。

2.从民族歌剧中来融入

文化革命期间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当时的大学生掀起了一股文化发展热潮,而歌剧也开始在我国盛行起来,其中歌剧《白毛女》的诞生迎来了我国民族歌剧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期,《白毛女》也成为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歌剧作品之一。我国民族歌剧发展到1957年迎来第二波热潮,大部分歌剧仍以红色革命为素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革命抗战的主旋律,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包括《洪湖赤卫队》《刘三姐》《江姐》等这些后人耳熟能详的作品。1978年之后,歌剧在我国全面复苏,众多经典歌剧作品呈现到舞台之上,比如《红霞》《小二黑结婚》《红珊瑚》等,而随着民族歌剧的发展进程,这些作品都极具时代感,深藏着浓厚的红色精神。因此,教师可将民族歌剧作为声乐教学教材的一部分,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中欣赏这些红色歌剧片段,领悟其中的情感基调;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民族歌剧排演,让学生在实践中重温经典,了解英雄人物事迹、感受百姓的水深火热,继而激发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比如《长征》选段之一《我的爱人你可听见》,教师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而这一片段的第五幕正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彭政委演唱的。当时红军翻越雪山进入草地时,彭政委的伤口化脓、高烧不退,但是他毅然肩负起政委的责任,在艰苦险峻的条件下没有麻药,自己硬生生的剜出子弹带领部队继续前行,这时他想起了留守在江苏瑞金的妻子洪大夫,遥看远方倾诉起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此时的他即便承受着莫大的痛苦,也未动摇内心对革命胜利的信念。这首歌曲在表达彭政委对爱人思念的同时也阐释了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可让学生来扮演话剧中的人物角色,让学生实践揣摩,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內心情感,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悟革命者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启迪。这样生动内涵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继而也会明显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

(二)从时事热门事件中融入

红色歌曲歌剧是一种最为直接引入思政教学的方式,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远不止这些,教师还可通过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学习思政知识。比如在教学歌曲《不忘初心》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看一段经典视频,回顾2016年的七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习近平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他总结了共产党人带领民族同胞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伟大贡献和革命启迪,引导中国人民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习近平书记讲话时振奋人心、意蕴深长、铿锵有力,展现出其作为国家领导人、共产党人的民族担当、革命本色以及雄伟壮志,为中国第一个百年大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凝聚了必胜的决心和力量。借此讲话精神,让学生了解国家的重要发展目标和战略,深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理想信仰。接着,教师再以歌词、旋律及背景着手,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内涵,使其自然的歌唱出民族同胞的历史使命及坚定信念。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推进,学生不会感到思政学习枯燥乏味,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热情。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本质上看,声乐教学与课程思政是有一致性教学共同点的,这也就决定了思政教学融入声乐教学的可实施性,然而鉴于思政教学更为重视从理性的角度让学生思考,而声乐教学则是以感性的表达让学生创造,所以教师在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要更为重视学生对情感的表达和体验,要促使学生从声乐作品的学习之中感受到作品本身内涵的情感思想,使之形成共鸣。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借助示范演唱、播放名家演唱视频等,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养成倾听习惯;然后在实践训练时对学生在歌唱时的气息、咬字、感情投入等方面进行点评,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层次和情感。其次,教师还应注重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中渗透思政教学内容,以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节。最后,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之余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通过语言总结情感认知,这也更有利于教学相长。

(四)确保优秀的师资力量

“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之中,尽管为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以及师生双方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也不免存在一定弊端。在艺术教育领域,“重专业、轻文化”的问题较为普遍,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往往其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突出,但是思想理论意识则较为欠缺。因此,作为高校应积极应对,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力督促教师获得双向能力的提高。当然,作为教师也要与时代同步,接受并学习新时期新的教学理念,从思政教学的视角出发,将声乐教学与思政教学相互融合,以思政渗透作为督促学生思想和专业进步的武器,有针对性、意识性的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声乐课堂。作为教师,自身要主动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提高自我的思政觉悟水平。此外,高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开展讲座论坛,安排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享课程思政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为高校声乐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四、结语

总之,“课程思政”融入到声乐教学中,是当前教育形势的必然需求,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养、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政意识,探索在专业课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的方法及模式,借助经典红色歌曲、民族歌剧、现代时事热点等拓宽思政教学的路径,帮助学生透过专业学习提高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气节,今后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有为之才。

参考文献:

[1]魏琳琳.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声乐表演教学策略探析[J].艺术评鉴,2021(09):131-133.

[2]杨瑞,孟然.“课程思政”视域下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03):47-50.

[3]王文汇.新时代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程”[J].北方音乐,2020(10):110-112.

[4]甄小溪,朱琳.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研究[J].当代音乐,2020(12):42-44.

[5]阳颖,易德良.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声乐课堂中红色文化融入策略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5):113-115.

[6]辛雅靖.以文化传承为切入点声乐教学课程思政研究[J].科学咨询,2020(22):4-5.

猜你喜欢

融入声乐教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