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古典舞的“传统”与“现代”

2021-12-13宁雨萌

艺术评鉴 2021年22期
关键词:现代传统

宁雨萌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第十二届“荷花奖”古典舞群舞作品中呈现出的当代古典舞“传统”与“现代”的发展趋势。文章第一部分从“传统”角度论述了文化精神以及复古的创作手段;第二部分以“现代”视角讨论了现代人对历史的回望,以及通过现代手段去传达古典意蕴;第三部分提出何以“古典”论题,讨论当代古典舞的美学价值及审美风格。本文以舞蹈比赛中的古典舞现象为线索展开探讨。

关键词:当代古典舞  “荷花獎”  传统  现代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2-0044-04

一、当代古典舞的“传统”

古典舞作为我国20世纪50年代着力重建的舞蹈种类之一,它来自中国传统,取材于古典文化。从传统主流舞风的视角来看,当代古典舞选择承接戏曲、融合身韵、走向新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近些年的比赛现状来看,特别是此届“荷花奖”提出“守正创新”的主要观点,让我们看到当代古典舞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即:古典舞的传统和它所诞生的时代必然带来一种现代性的创作手法,那么当代古典舞里的“传统”应该如何理解,作为沟通古代与当代的古典舞人,我们应以怎样的姿态架起舞蹈作品中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一)文化精神的当代传承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当代精神,不论是在古典艺术还是在现代艺术中都有所传承,而古典舞蹈对于传承这种文化精神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这种表现方式在我们当代的作品中也屡见不鲜,无论是早期作品《黄河》,还是本届“荷花奖”作品《大河三彩》,都体现出了当代古典舞作品所具备的文化精神。

整部作品借助大河之泥转变为传世之宝的过程,映射出大河人民坚忍不拔的河魂精神。唐三彩作为黄河流域孕育出的一种文化瑰宝,编导借此为创作契机,将视角锁定在三彩身上,继而提出一个富有哲学意义的命题,从泥俑的形象到三彩的诞生,是一种经历岁月洗礼的提取,而这样一种精神正是当今我们所提倡的大河精神。作品初始,一团团泥土在音乐的轰鸣声中散开,破土而出的泥俑们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旋转、翻滚、定格又舞动。舞台上活化了的男男女女们,用细致的身体律动使观众体会到泥俑活化的真切感,挥舞小袖的唐俑、弹奏乐器的唐俑、翻腾跳跃的唐俑,这些视觉意向都真实体现出了大河文化的质朴与淳厚,唐俑也从起初最普通的泥土经过时间的冲刷最终变为流传万世的三彩。

作品的成功离不开编导对音乐选取的考究,在作品前半段,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彰显出大河文化中唐三彩的生命力,而后半段音乐由轻快明朗变为舒缓悠扬,其中节选的豫剧选段让作品更具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一句“黄河水,天上来”将整部作品推向高潮。这里编导赋予唐三彩的意义远不止其本身,而是升华到了大河流域两岸劳动人民的民族灵魂与民族根性。正如编导赵小刚在接受采访中说道:“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身体元素和唐三彩‘俑的形象糅合在一起,使它们在舞台上表现出生命力,同时也传递着黄河两岸人民至今仍在继往开来的精神,向他们的祖先那样不断地给唐三彩注入新的生命力量。”①

整部作品以传统精神作为切入点,挖掘大河文明、演绎黄河故事、映射河魂精神,最终落脚在当代的文化传承上。编导将这三层关系进行了细腻的处理,用一种现代人的眼光给予现代人某种思考,然后再将其重新呈现在舞台上,让人不禁想到当代古典舞作品所带来的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

(二)以复古形式再现历史

宏观把握近些年的舞蹈作品,笔者发现,运用历史现象、历史形态为元素进行复古、仿古是当代古典舞创作的又一大风向,编导在创作时的主体思路和想要探讨的问题大致相同,但操作手段和采用具体的方法却有所分别。这些作品在历史的身体与现代的塑造之间做了一个有效链接,在此届“荷花奖”中最能体现以复古方式再现历史的代表,就是来自郑州歌舞剧院的作品《唐宫夜宴》。

作品以唐俑为造型创作灵感,用婀娜多姿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十四名唐代女俑仿佛从《唐宫仕女图》中活了过来,直至作品结束依然使观众沉浸在她们编织的大唐梦境中。

编导精准的从舞姿动律、服装造型、舞台构图等方面使舞俑变得活灵活现,高度还原夜宴场景,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该作品突破了传统古典舞人物形象塑造的一般审美形态,例如这群赶去赴宴的女俑们,为了还原唐代女子身体的丰腴感,演员们的服装里填满棉花,嘴里含着棉花,最终呈现出一个个憨态可掬、顾盼生姿的舞蹈形象。作品的动作设计也同样新奇有趣,十四名女俑每人手上都带有一种道具,或手执琵琶、手握横笛、手拨箜篌等等,这些极具唐代特色的演奏乐器为整部作品在动作完成上增色不少,使整部作品的创作力与表现力俱佳,趣味性和感染性兼备。

作品从唐代女俑这个传统元素入手,通过编导的精心编排与演员的细腻演绎,向观众再现了大唐盛世繁荣的历史场景。回顾当代古典舞作品,“汉唐乐府”的创始人陈美蛾女士所编创的舞台剧《韩熙载夜宴图》在融合了南音乐曲、梨园舞步后,同样还原出一幅歌舞升平的夜宴场景。如果说陈美蛾女士借梨园戏复原了“汉唐乐府”,那么孙颖先生便借助图像史料创建了中国古典舞的汉唐流派,而刘凤学先生则重建了风姿卓韵的“唐乐舞”以及刘建先生对于汉画像舞蹈的细致观察……这些学者对于古典舞鞠躬尽瘁的史学研究和身体力行的感知创作,都是一种现代思想引导下的身体语言表达方式,他们以视觉踪迹的图像乐舞为原点,为当代古典舞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建设路径。

上述作品都还原了历史文物遗留下来的形象,并精准抓住其特点进行当代创作,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复古、仿古创作,都需要现代人去还原或再现那段历史。编导通过对传统表现形式和意识形态的沉淀,用现代人的创作思路,对传统艺术进行复古与效仿、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

《大河三彩》和《唐宫夜宴》这两部作品都基于当代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光大。正如王伟所说:“中国古典舞的现实逃脱不了当代性。”②这两部作品实现了由传统的当代性走向了审美的现代性,可称为本届“荷花奖”比赛的优秀作品。

二、当代古典舞的“现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五点中强调:要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其中谈到:“文艺来自于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它的根应该落在人民大众之中。”③此届“荷花奖”古典舞作品将视角放回在现实主义题材当中,贴近文艺创作发展的主旋律。编导创作出来自革命烈士的现实题材,将它与古典舞语汇相融合形成有温度的古典舞作品,并将这种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一)以现代视角回溯历史

当代古典舞的创作不再局限于从传统视角反映社会现实,相反更多的是以现代视角对历史进行的一种回溯和感知,使现实和历史之间形成一种时空对话。本届“荷花奖”作品《雨花石的等待》就体现了编导对于现实题材的关注,以及编导尝试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诉说、去传达、去刻画那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作品《雨花石的等待》讲述了烈士许包野在革命中被秘密杀害却无人知晓的故事,他的妻子叶艳萍却一直苦苦等候丈夫的归来,在漫长的等待中,叶艳萍等到的是丈夫牺牲的消息,此时的她早已白头。青灰色的服装与雨花石相互呼应,配乐中的钢琴与小提琴如歌如诉,编导运用极具代入感的音乐烘托氛围,递进的剧情传递情感,从而展现出妻子苦等革命烈士归乡的悲剧壮美故事,也突显了令人感动的家国情怀。

在整部作品中领舞就是叶艳萍“自身”,而周围的舞者实际上是叶艳萍内心情绪的外化体现,独舞与群舞的关系处理的合理恰当,令人深受感动,又沉醉其中。作品从一封书信开始,妻子在漫长的等待中抚摸家书,睹物思人,随后她回想到自己也曾被盖上红头纱,再次陷入了无尽温暖的回忆当中,最后,作品以妻子打开信封,高举红心结束,这是一种爱与力量的信念感,讴歌了雨花信仰与革命精神的同时,使作品的情感得到升华。

《雨花石的等待》体现出编导想要摆脱“古典”两字的束缚,使创作不再拘泥于对古代题材的生搬硬套,而是表现与革命烈士相关的现实主义题材,以现代视角回溯历史。欣赏完整部作品,让人不禁感叹到,当代古典舞竟然可以这样表现历史事实,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诉说历史故事。这是古典舞所传递出的一种特有的悲剧美,它可以碰触到人性最微妙的东西,感人、真实且富有力量。

孔德辛作为整部作品的编导之一,在接受后台采访中说道:“这是一部以古典舞的身体发力方式与动作语汇来表现现实题材的舞蹈,是我们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编导在进行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会力求通过现代视角弘扬时代精神,会审视现代人面对历史时应该持有的态度,会思考如何借助舞蹈这种无声的语汇进行创作,传递情感。

(二)古典意蕴的现代表达

古典是现代人从当下生存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不断地挖掘古典精神,通过回到古代世界去试图解决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对当代古典舞创作来说,因为它的观赏对象是现代人,所以作品就需要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手段去表达古典内涵,因此古典意蕴的现代表达就是当代古典舞作品创作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当代古典舞作品中,我们很难再看到以纯戏曲、昆曲的表达方式去诉说现代故事,这不仅仅是由于古典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创作要对审美客体负责任,要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审美,只有用现代的表现手法,以独特的方式进行现代化的融合与创新,兼具民族性与古典性的探索与表达,才会为当代古典舞的创作带来艺术视角上的拓展与创新。

在此届“荷花奖”古典舞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屡屡提及作品的创新问题。从作品古典意蕴的现代表达来看,“适度沉入古典,进而返古开新”可以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一大方法,对于如何创新,这就要编导在作品的创作中从单一揭示形而下的怪圈中跳脱出来,深度挖掘自身的艺术感知力,提升舞蹈表达能力,在同类型的剧目创作中走出舒适区,在秉持民族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迎接当代古典舞健康发展的春天。

三、何以为“古典”

笔者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简要梳理与论述,明确了当代古典舞的“传统”具体指什么,当代古典舞的“现代”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总的来说,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作品都是由当下的时代所产生的,不过是一个侧重于对传统精神的塑造,另一个侧重于以现代手法去回望历史。

我们将当代古典舞置身于现实语境来看,在传统与现代这对关系范畴中,明确何谓“古典”显得尤为重要。“古典”指的是一种价值取向,既是古代的、经典的,也是当下的、现代的,因此在当代作品的创作中,它既是一个现代的产物,又必须要符合传统审美,是具有典范性或代表性的。

(一)古典舞的具象与意象

当代古典舞借助道具让人感知到作品的外在具象,再通过舞蹈语言巧妙地传达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在意象,并通过其独特的美学意蕴组织身体元素,形成独具韵味的身体语言,传达含蓄的情感,体现生命的意义,因此,在中国舞蹈美学的意识中,所谓的“立象以尽意”是当代古典舞身体表意功能的一种表演实践。本届作品《茉莉芬芳》的编导们通过设计、编排作品形象和动作语汇,强调演员身体的语言性,将看似柔弱的茉莉花注入青年人的激情与活力,更好的表达了作品的“象”之“意”。

整部作品编导借茉莉花这一经典元素进行编创,将时间锁定在了1919那个特殊的年份,五四青年們凭借心中的满腔热血,抒发爱国情怀。编导在音乐的选择上既有贴合主题的传统经典歌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又穿插着富有革命精神的音乐节奏动律,一改往日茉莉花在人们心中原本柔弱的具象化形象。“象”之于舞蹈,有两层含义,其一为名词之“象”,即形象、意象;其二为动词之“象”,即象形,象征。④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在此届“荷花奖”中取得成功,就在于编导对于“象”的独到理解与把握,茉莉花不再是江南传统意义上优美与纯洁的象征,更多的是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所代表的一种希望与信仰。而舞蹈的“意”是指作品的价值指向,因此“立意”是舞蹈表演的前提⑤。编导想要传达的“意”是在五四时期中华文化的品格与气质、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内涵。

值得一提的还有作品中被高高举起的茉莉花,这是青年心中的赤诚信仰,也是国家未来的光明前景。注重意象的传达是当代古典舞创作中始终没有忘却的一个方向,作品通过具象表达抽象,通过具体的事物传达出意象性的事物,将作品语言与形象塑造完美结合,一展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实力。

(二)古典审美风格的界定

当代古典舞的审美风格既受到“万物归一”的道家学派影响,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得意忘象”的思想引导⑥,同时也与我们内敛含蓄的民族性格密切相关。

古典审美只有具备一定的规范性才能称之为古典,古典舞中所强调的“圆”形艺术,反向动势,以神领形,刚柔并济的审美风格带来的是一种优雅、和谐的美感。笔者认为,作品在对于批判现实的手法上,古典舞相较于现代舞,它触笔的美学方式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古典审美,也更具有古典典范,而这也是古典舞区别于其他舞种的一个标准。

古典舞作品对于风格动律、舞姿身法、文化意蕴、艺术形象的塑造仍在继续,而当代古典舞的总体审美只有具备一定的代表性、系统性和風格性,并且不断地对古典舞的现状进行思索,明确作品的舞种属性,保质保量、尊重传统、大胆创新,才能共同推动当代古典舞的稳步发展。

四、结语

舞蹈界的任何一次重大比赛,必然都是对它前一阶段事件进行的全面总结,同时也将对后一阶段的发展趋势起着重大影响。本届“荷花奖”比赛记录着这一时期当代古典舞发展中的细节变化,而舞蹈比赛的结果也在无形中成为引领当代古典舞发展的“风向标”。

“荷花奖”作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舞蹈赛事,此届“荷花奖”古典舞比赛已然结束,但留给古典舞人的思考仍在继续。当代古典舞的未来发展方向还是一个长久探讨的问题,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沿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去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古典舞是当代古典舞人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07-208.

[2]于平.舞蹈形态学[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1998:50-52.

[3]茅慧.历史的一刻艺术的永恒——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活动观后[J].舞蹈,2020(06):24-25.

[4]澄水.中国古典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研讨会纪实[J].舞蹈,2020(06):30.

[5]王洁琼,袁霄.卷天木叶青且黄 庭前金荷正溢香[J].舞蹈,2017(12):14-15.

①赵小刚:《第十二届“荷花奖”古典舞比赛终评现场后台采访记录》,2020年。

②王洁琼、袁霄:《卷天木叶青且黄 庭前金荷正溢香》,《舞蹈》,2017年,第12期,第14—15页。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五点,2019年。

④袁禾:《中国舞蹈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07页。

⑤袁禾:《中国舞蹈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08页。

⑥于平:《舞蹈形态学》,北京:北京舞蹈学院,1998年,第50—52页。

猜你喜欢

现代传统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少年力斗传统
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