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永联村为例探索从乡村振兴到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2021-12-13陈湉

中国食品 2021年22期
关键词:联村村民农村

陈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一是产业兴旺,二是生态宜居,三是乡风文明,四是治理有效。目前乡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竞争力薄弱,缺乏有效的市场定位和资源分析,如何充分利用乡村特有资源,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特之路,一直是苏州“三农”工作的“先行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老典型”。其中,永联村走出了一条村企共建共享共振兴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示范。永联村的典型不仅仅是用乡村振兴来概括,更是农村到城市、农业到工商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从农村到城市的发展历程这个视角来看,永联村压缩了发展历程、完成了社会转型,是典型的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跨越式的过度。本文以张家港永联村为例,探索独具张家港特色的从乡村振兴到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一、从乡村振兴到城市化发展的大跨越

永联村位于苏州张家港,1970年围垦建村。改革开放前,永联村经济发展落后,是苏南地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小村庄,长期处于“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艰辛状态,如今的永联村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2020年,永联全村实现营业收入1084亿元,利税6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1.84亿元,已经发展成为苏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行政村之一。永联村的乡村整治之路,可以分为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生活现代化、治理社会化四个阶段。

1.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农村工业化、产业多元化。改革开放后,永联村抓住发展机遇,依靠“敢破敢立、自强不息、团结奉献、实干争先”的永联精神,经历以养殖业脱贫、以工兴村、轧钢富村、以城镇化实现融合多元发展等阶段,由村企合一走向村企合伙、村企合作,进而全面实现乡村城镇化。

1978年,永联村冲破“以粮为纲”的禁锢,挖塘养鱼搞副业,掘到了发展的“第一桶金”。此后永联村充分利用乡村的特有资源,自主开发本村资源,帮助村民本地就业,在保证集體物资的基础上,激发乡村的发展活力。永联村发展走出的第一步是农村工业化,陆续创办了枕套厂、花砖厂、玉石厂等8个小工厂,抢抓苏南地区农民盖楼房的机遇,从无到有组建了永联轧钢厂 (永钢集团的前身)。

2.改革农村治理结构,实现“政经分离”现代化治理体系。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发展初期,永联村企业为村的发展提供资金,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所需的土地,早在1982年,永联村就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和永联村民委员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采用“村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模式。

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企业的权利意识增强,农村社区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共同体,“村企合一”模式逐渐显现出许多矛盾和问题。为了实现产业兴旺和乡村文明建设,永联村必须产权清晰、村企分离。明晰产权,有效实施“政经分离”的治理模式,成为了永联乡村治理的又一大特色。

3.探索共建共享的分配机制,培育富民“共同体”。永联村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分配机制,培育富民“共同体”,实现了农村城镇化、生活现代化的转型,这是永联村又一典型经验。永联村在乡村振兴建设进程中,坚持共建共享原则不动摇,在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针对性措施,通过并队扩村、集体持股、按户分配等制度实现集体红利公平化。

永钢集团1998年和2000年的2次股份制改造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象征意义。在永刚集团改制为现代股份公司的过程中,永联村没有将集体资产全部一转了之,坚持给老百姓保留25%的股权,采用永刚集团股民、永联村村民“集体持股”制度,摆脱了名义上是村集体经济、实际上是经营者“内部人控制”的弊端,促进居民共同富裕。25%的股权每年可为永联村带来近亿元的集体资产,一万多名社员年人均可获利约7000元。村民集体入股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村民、股民的共建共治成为了永联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

4.从产业、文化两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村民素质。乡村振兴不可忽视文化建设,永联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不单在农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一直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摸索出了“扶志”+“扶智”+“扶资”的精准扶贫模式。

永联村引导村民树立勤劳致富、自食其力的精神气,多干多得、少干少得,做好“扶志”工作,把“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帮助村民树立“脱贫攻坚”的志气与信心。同时将普惠性物质分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积极推动二次分配公平化进程,奖优励勤、帮急助困,不养“懒汉闲人”,保持村民自强不息的斗志。

二、从落后的农村村落到先进的城市文明

1.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到如今,永联村半个世纪魔术般巨变的背后,无疑用“发展”才能充分描述。发展,不断的发展、永恒的发展,这种刻在永联人骨子里的发展精神,一开始或许来自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原始动力,但后来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情怀,到最后演变成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高尚追求。

第一,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牛鼻子”来抓。永联通过不断尝试,找到了用地用工多的轧钢作为发展方向,经过不断投资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成为年销售千亿元的联合企业集团。永联村孵化出永钢集团,而永钢集团重塑了永联村。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中,大量民营的和地方国有冶金企业产生和淘汰,而名不见经传的村办轧钢厂却不断壮大为集炼铁、炼钢、轧材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其背后成功的密码就是精细的科学管理。

第二,推动永联村的城市化进程。永联是非常偏远的小村,在经济壮大的同时,通过村与村的兼并,使永联的地域不断扩大、村民不断增加。在离城镇至少10公里的永联,无法依托城镇实现生活改变,永联人用一种自己造城的勇气,直接在离永钢2公里的地方规划、建设一座能容纳3万多人的现代化小城——钢村嘉园,大多数拆迁村民成为钢村嘉园小区居民。拆迁集中居住不单单是一种居住方式的转变,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从农民向市民、从农耕社会向城市现代文明的转变。目前,1万左右村民、1万左右永钢员工和1万左右外来工作者居住在钢村嘉园,从事不同行业和来自不同地方的3万人带给永联村多元化的生活,为永联村生动的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2.在发展中深化改革,为现代化发展提供制度框架。永钢的2次改制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象征意义,一方面摆脱了名义上是村集体经济、实际上是经营者“内部人控制”的弊端,实现了产权明晰下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为永钢未来发展提供了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则明确了村集体资产在永钢集团中拥有的股权,为集体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从此,永钢是永联人的永钢,而永钢为永联人不断下“金蛋”的制度明确下来。永钢的改制独树一帜,一些著名的村集体经济没有改制,产权结构就无法清晰,激励机制就弱化,而大多数村经济全部转制为民营经济,村集体不留股份,又导致村集体经济削弱,只能靠土地出租维持村级组织的运行。改制以后20年来的实践证明,永钢改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原理,也符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使得村级组织不断发展,基建和造城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猜你喜欢

联村村民农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区域推进“联村导师制”的实践研究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让家乡更美丽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山联村为啥美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二十载棋友共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