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12-13蒋燕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奥氮戊酸攻击行为

蒋燕升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新乡45300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性精神障碍,多发于青壮年时期,发作时逻辑思维、身体感觉、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方面产生障碍,常伴有攻击行为,包括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等,对家庭及社会产生极大影响与危害[1~2]。奥氮平为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对伴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起到镇静作用,可控制患者冲动攻击行为,但单独使用对部分患者改善效果欠佳,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以提高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女20例,男23例;年龄19~62岁,平均(39.64±6.82)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5.74±2.27)年。对照组女21例,男22例;年龄18~60岁,平均(40.12±6.36)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5.24±2.35)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3]精神分裂相关标准,外显攻击量表(MOAS)总分>4分;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肾、肝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无法配合本研究;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奥氮平片(国药准字H20052688)治疗,初始剂量10 mg/d,根据患者临床反应调整药物剂量,1周内增加剂量至15~20 mg/d,最高剂量不超过25 mg/d,2次/d,口服。连续用药6周。

1.3.2 实验组 采用丙戊酸镁片(国药准字H10890012)联合奥氮平治疗,奥氮平用法及剂量同对照组,丙戊酸镁片初始剂量为500 mg/d,1周内增加剂量至1 000 mg/d,最高剂量不超过1 500 mg/d,2次/d,口服。连续用药6周。

1.4 疗效评估标准 以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拟定疗效,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80%为临床治愈;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50%~80%为显效;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25%~49%为有效;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25%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PANSS内容包括7项阴性量表、7项阳性量表、16项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共30项,由精神科专业医师进行评估,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MOAS量表内容包括言语攻击、财产攻击、自身攻击、体力攻击4个维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0~4级,总评分为全部加权分得分之和,得分越高攻击性行为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取晨起5 ml空腹静脉血,将血液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GDNF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头痛、肌张力障碍、失眠、腹泻、心动过速。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11例临床治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70%(39/43);对照组8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9.77%(30/4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15)。

2.2 两组治疗前后PANSS、MO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ANSS、MO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MO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MO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PANSS治疗前 治疗后MOAS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43 43 t P 77.62±6.31 78.18±6.43 0.408 0.685 34.45±4.65*49.34±5.27*13.986<0.01 8.67±1.16 8.72±1.19 0.197 0.844 1.97±0.48*3.59±0.84*10.98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GDNF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BDNF、GDN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GDN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GDNF比较(ng/m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GDNF比较(n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BDNF治疗前 治疗后GDNF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43 43 t P 9.24±1.34 9.14±1.48 0.328 0.743 14.38±2.17*11.97±2.03*5.318<0.01 426.34±84.01 416.84±82.34 0.376 0.708 598.18±92.62*551.95±89.33*2.356 0.2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头痛、失眠、肌张力障碍、腹泻、心动过速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妄想等情绪支配下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具有危险性及突发性,对家庭及社会产程极大危害[4~5]。因此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应制定合理有效方法,以控制患者冲动攻击行为,降低对社会及家庭的危害。

奥氮平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对5-羟色胺(5-HT)受体、多巴胺受体具有拮抗作用,可改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与阳性症状、认知功能损害、情感症状[6]。丙戊酸镁是一种心境稳定剂类抗精神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69.77%,治疗后血清PANSS、MO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攻击行为。丙戊酸镁可增加中枢神经5-HT表达,促使γ-氨基丁酸表达,增加神经末梢氨基丁酸含量,以降低患者肌肉兴奋性。有研究显示,脑内氨基丁酸水平提高,有利于稳定紧张情绪,降低冲动攻击等不良行为[7]。

BDNF、GDNF均为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BDNF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刺激细胞间修复,调节神经元内基因表达,降低神经细胞死亡;GDNF可对Ret发挥作用,诱使Ret发生磷酸化,使细胞内传导信号途径激活,进而保护神经元。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BDNF、GDNF水平均低于正常人[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血清BDNF、GDNF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可提高血清BDNF、GDNF水平。其原因可能为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可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提高血清BDNF、GDNF水平,达到治疗效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攻击行为,提高血清BDNF、GDNF水平,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奥氮戊酸攻击行为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奥氮平原料药纯化及质量控制分析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