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21-12-13刘彦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症候偏瘫针刺

刘彦子

(河南省洛阳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 洛阳471000)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致残、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偏瘫作为脑梗死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障碍、肌力降低,且多伴有同侧肢体疼痛刺激不敏感、冷暖不知的感觉障碍,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2]。临床上,脑梗死偏瘫患者以中医穴位按摩作为康复治疗措施,可促进患肢血运循环,恢复肢体功能,但作用程度较表浅,治疗效果一般。针灸治疗是通过针刺方式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并引起局部神经反射,改善神经功能[3]。本研究将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探究其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4例,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年龄53~72岁,平均(62.54±3.16)岁;男22例,女20例;病程3~9年,平均(6.03±1.17)年;发病部位:皮质区16例,基底节区15例,小脑区11例。对照组年龄54~73岁,平均(63.45±3.16)岁;男23例,女19例;病程2~9年,平均(5.87±1.32)年;发病部位:皮质区15例,基底节区14例,小脑区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中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风痰火亢证,主症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感觉减退,次症为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肢体强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2)排除标准:合并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疾病;有瘫痪病史;合并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压等药物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

1.3.1 对照组 采用穴位按摩:上肢瘫痪取尺泽、肩髎、合谷、手三里、外关;下肢瘫痪取委中、足三里、血海、阳陵泉、三阴交。以点按、揉、捏等手法进行按摩,每穴3 min,力度以患者最大忍受能力为限,1次/d,30 min/次,持续1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取百会、人中、中脘、风府、内关、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穴,采用捻转补泻法予以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次,1次/d,持续1个月。

1.4 评价指标(1)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6]评估,包括意识障碍、视野、上肢运动,共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BI)[7]评估日常活动能力,包括行走、整理衣物、上下楼梯等,共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活动能力越好。(3)症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症候积分量化标准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症状进行评分,每项均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 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时间 组别 n NIHSS评分 BI评分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42 42 t P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42 42 t P 27.03±3.42 26.87±3.26 0.220 0.827 14.16±2.07*21.37±2.68*13.798<0.001 37.58±3.54 36.86±3.72 0.909 0.366 79.85±5.63*68.52±4.96*9.786<0.001

2.2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1个月后,两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时间 组别 n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头晕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42 42 t P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42 42 t P 2.45±0.25 2.48±0.26 0.539 0.591 1.17±0.12*1.96±0.22*20.430<0.001 2.57±0.21 2.54±0.23 0.624 0.534 0.92±0.15*1.58±0.19*17.669<0.001 2.49±0.24 2.50±0.29 0.172 0.864 0.83±0.16*1.72±0.23*20.586<0.001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后易产生运动障碍及神经功能损伤,并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轻症有大小便失禁、失语及偏瘫等,重症有肺部感染、急性心肌梗死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8]。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偏瘫属于“痿痹”范畴,是本虚实标之症,以元气亏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因此,脑梗死偏瘫应注重补虚通络,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大,提示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在于,针灸与穴位按摩具有活血疏络、提神醒脑的作用,从而促进脑组织神经功能恢复。其中针灸利用不同穴位,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及力度,从而调控神经功能,促使人体机能恢复。百会穴乃诸阳之汇,针刺之有醒脑开窍功能,可调节脑神经细胞,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脑微循环,加快脑组织血液灌注,从而改善及恢复脑神经功能[9]。人中穴是清神醒脑的主要穴位,针刺有清热通阳、救逆止搐、醒脑开窍之功能。现代医学认为,刺激人中穴可反馈至脑干,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升高血压。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1个月后,两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梗死偏瘫可改善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症状。分析原因在于,气海穴是任脉的经穴,主导人体气机,能够疏导任脉,培补真气,从而改善头晕症状;三阴交是足底三阴经交汇之处,针灸刺激能够调补脾、肝、肾三经气血,达到健补脾胃、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改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10]。穴位按摩法则,通过手法作用于相应穴位,刺激局部运动及感觉神经,同时舒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机能。综上所述,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症候偏瘫针刺
更正说明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