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城草原生态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13刘静然温成兵

黑龙江粮食 2021年10期
关键词:白城市草场草原

□ 刘静然 温成兵

(白城师范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一、白城市草原生态现状

目前白城市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生态问题的敏感性依旧很高,生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一)白城市草原资源概况

白城市是吉林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嫩江平原和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全市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正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白城市的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在过去,白城市水草丰美,草质优良,到处都呈现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但长期以来,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和人为的破坏,一味地开发利用,草原管理不当,索取多而保护投入少,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的问题愈演愈烈。

(二)白城市草原资源使用状况

白城市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海拔相差不大,地势较缓,方便进行机械化农耕作业;在比较茂密的草原植被的覆盖下,有肥沃的黑土;另外,白城市野生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芦苇、水葱、槐叶萍等;同时,丰富的植物资源也有助于抑制土地沙漠化,是沙化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因为白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这里草质好,产草效益高,这块草原在几十年里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毛、肉等畜产品。还培育出了著名的“草原红牛”“东北细毛羊”等畜牧业名牌品种。正是白城市这样良好的自然条件,为白城市提供了优质的草原资源。

二.草原资源使用状况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生态因素

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地理位置、气候、自然灾害等等)会约束该地区对于草原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同的自然因素会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从地理位置来看,白城是松辽沉降带的一部分,由于海拔不高,地势较缓,长期受到积水的影响,这也是导致草场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自然生态因素中,气候变化也影响着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白城市的降水量都相对稳定,并未有太大的变化,但随着气候变暖的影响,降水量在近几年中也相对增加,且集中在夏季雨季阶段,草场积蓄了从城市和农田排入的积水,降水量的增加,也会导致河水泛滥,从而淹没草场,造成草原生态的破坏。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白城市草原生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草原上鼠类的天敌越来越少,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导致鼠类无节制地繁衍,鼠害的发展速度加快,这也就导致了草原生态平衡失调,草原生态受到严重的破坏。

(二)人为因素

草原资源的使用不仅仅受自然生态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都会影响到草原环境的发展。一是人口增加,过度开垦。白城市的人口从1975年的1648768人发展到2017年的1909000人,人口增长了约15%,由于人口的增加,使得白城市不得不开垦草原、土地等,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使得草原的面积不断缩小;二是草畜矛盾日益严重;三是白城市草原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四是草原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白城市在对草原资源的处理上,采取的是“只取不予”,草原的建设投入速度力度不够,而“三化”的速度却逐年加快,使得草原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劣。

三、白城市草原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我国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草原作为人类第二大绿色屏障,我国不只是单纯的治理环境而已,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社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考虑。

(一)生态方面

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草原作为人类的第二大绿色屏障,它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当地气候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十分重要,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有利于减小风力侵蚀。一个地区的草原为当地提供了一道天然的绿色保护带,有着防风固沙的作用。草科植物生长都紧贴着地面,使得地表变得更加粗糙,减缓近地表的风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力对地表的侵蚀程度。

其次,有利于固沙,防止沙源地扩大。草类植被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即使是在干旱、土壤贫瘠的地区也能够生长。而且草原植物的根系都扎根土地,随着草原植物的生长,根系在土壤里,甚至是沙地等土壤环境下,都能够使得根系固定下来,对于土壤或者流动性沙丘具有固定作用,这能够有效地控制沙源地的扩大。

(二)经济方面

草原生态建设有利于白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白城市的产业结构还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第一产业占很大比重,尤其是畜牧业和农业,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对草原的依赖性较高,导致无法与发达城市竞争,同时还会破坏草原环境,造成草原生态破坏。推动白城市的草原生态建设,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变,转变生产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于草原的依赖程度。另外,推动草原生态建设,改造草原绿色生态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带动白城市草原地区的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四,推进白城市草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草原生态建设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对草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草原使用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过去白城市畜牧业的发展,采取的是“牧童经济”的发展方式,对草场的使用,是无计划、无节制地压榨一块草场,在无法利用之后,又转移到下一块,这对草原的破坏程度十分严重。要推动白城市草原生态的建设,必须要转变草原使用方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积极推进退耕还草工作的进行,防止草原“三化”问题的加剧,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其次,调整放牧方式。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控制草场畜养数量,使畜牧业结构从数量型向着质量型、高效型转变,改善品质,提高畜牧业的竞争力;另外,实行“草场轮换制”,减轻草原的负担,使得草场生产能力能够得到恢复,从而实现循环发展。最后,积极推动由单一地依靠草场资源向着舍饲、半舍饲的饲养模式方向转变,充分利用白城市的秸秆资源,降低对草原资源的依赖程度,从而缓解畜牧矛盾,恢复草原生态环境。

(二)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投入力度

草原生态建设对于生态、经济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工作需要时间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并不能一蹴而就。一是大力扶持人工草场、饲料基地的建立。要加大对人工饲养、饲料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利用白城市部分地区有利的区位条件建立人工草场等,缓解草畜矛盾,从而减轻草场的负担,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二是加大对破坏草原生态行为的打击力度。由于长期以来无节制、无计划的乱采滥挖的行为,导致草原野生植物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野生植物没有得到保护,有的甚至濒临灭绝。为此,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行为。三是加大对于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随着畜牧业等行业的发展,天然草原面积日益缩小,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天然草原的监督,并且加大保护天然草原的财政资金投入,专项用于天然草原生态的建设与保护,实施积极的保护措施,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人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力开发草原资源,使得草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草原“三化”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草原生态建设中,首先要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其次,要引导人们转变“只取不予”的旧观念。教育和启发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呼吁人们积极投身于草原生态建设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结语

草原是人类第二大绿色屏障,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国家也在逐步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工作,包含了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重点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等诸多方面,白城市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抓住机遇,积极开展草原生态建设,从白城市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应对措施,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白城市草场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万亩草场
草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青青草场
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引领农村致富能人 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