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述评*

2021-12-13王迎晨程莹洛姜鹏飞

运动精品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个体资本

王 禹 王迎晨 程莹洛 李 林 姜鹏飞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述评*

王 禹1王迎晨2程莹洛2李 林2姜鹏飞2

(1.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7;2.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00)

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对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关系机制的进行探讨,认为体育锻炼可以直接提升个体的生命意义感;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希望作为中介变量来预测生命意义感;体育锻炼以心理资本为中介来提升生命意义感;希望和心理资本是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的之间的双中介变量。基于此,建构了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关系的双中介假设理论模型,即希望和心理资本是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的之间的双中介变量。该双中介假设理论模型尚需要在大学生人群中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

体育锻炼;希望;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中介模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主力军,是当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其数量逐年增加,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有显著的变化,许多大学生被周围社会各方面的不良环境所影响,自我心理和主观能动性受制约, 容易产生多种负面心理问题,比如情绪消沉、感到生活很无聊、甚至人格障碍等,具有心理欠稳定、可塑性较强等心理特征,造成他们容易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较低,生活的目标不够坚定,生活意识水平较低。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心理问题都来自学习生活过程中空虚感和价值观的矛盾,以致严重缺失幸福感和生命意义感。依照Viktor Frankl(2019)[1]的研究调查结果大学生多种负面心理问题的出现以及自我攻击、攻击他人、沉迷网络无法自拔等行为的产生,深究根源均是由于生命意义感的缺失而导致的。所以,重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研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科学的体育活动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能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对体育活动锻炼的重视程度较低,不能真正的认识到体育锻炼能够改善调节其心理亚健康状态,预防心理疾病预防的心理效应尚未得到广泛的认识和重视,与其相关的研究调查非常少,不能为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导向,故十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刘玲(2012)[2]的研究发现体育运动时间、负荷、频率都会影响生命意义感,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研究表明,希望是感知生命意义的重要促进因素,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的心理资本能够促进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与生活意义密切相关,可以提升生命意义感。体育锻炼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效应,另一种是间接效应。间接效应是指其他中介变量的转移所产生的效应。希望是生命意义感的重要推动因素,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机制,体育锻炼能否通过希望与心理资本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即检验希望与心理资本在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中介影响效应。

1 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Caspersen(2005)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要以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为主,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以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内容的身体活动。国内学者认为体育锻炼通过各种体育手段,不断进行身体运动,以达到增强体质,追求身心健康的实际效果。综述,体育锻炼承受运动负荷量以时间,强度,频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大学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安排体育运动是十分重要的。此外,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也是为了保持健康,与人相处,锻炼意志,全面发展。

对于生命意义感的定义,学者们各抒己见。国内学者认为,生命意义即个体本身对自己的生命有无价值与意义的认识情况。它是一种个体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认识和认知程度,能体现在个体所蕴含的方向、目标、积极的动机上,也能体现在个体对自己的体验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也可以使人获得能够成为有价值人的认同感。Viktor Frankl(2019)[1]认为生命意义是个体在特定时间对人生目标的认知和追求,以及在特定时间对特定意义的感受,生命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定义,但生命意义感主要包括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终极目标两个方面,它是个体在任何理论视角下所获得的情感和价值体验。

研究者对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刘玲(2012)[2]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的时间、强度和频率都会影响生命意义感,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在提高个体生活质量、增强个体生命意义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体育锻炼、希望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希望的概念属于知觉和情感范畴。它是与目标或实现有关的感觉和情感体验。Snyder(2002)[3]的研究对它进行了补充和概括,整理出更加完整、全面的概念—“希望理论”。Snyder认为希望是一种个体内在充实的积极的激励状态,它是个体为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而产生的一种认知评价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寻求可能的方法,并根据内外部环境采取一系列行动。它包括两个方面:路径(实现目标的路径和计划)和意志力(一种目标能量)。希望理论概念被后来的学者广泛采用与接纳,获得了极大的认可。

陈艳和赵晨(2019)[4]对体育锻炼与希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具有高希望水平的个体要比低希望水平的个体更能够全身心投入体育锻炼活动中。根据希望理论,可以推断,希望水平高的人严于律己,在生活中能够树立长远的目标价值,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付诸行动,在实现过程中一定会找到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水平低的人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焦虑,抑郁等症状,会放弃解决问题的路径也较为贫乏。

在希望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发现,希望及其维度对人生意义感及其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希望和人生意义感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通过对生活意义与不良消极情绪(如忧愁、紧张、恐惧)的关系研究,证实希望是促进生活意义感知的重要因素。希望是人们对现在和未来取向的认知,包括路径思维和动态思维,生命的意义是认识当前存在和未来的价值(意义)(包括存在的意义和寻求的意义)的综合过程。从理论上讲,希望水平高的个体能够对现在和未来有初步的认识和规划,在生活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感受自我价值,而未来的价值追求体验可以提升个体生命体验的意义。实证研究表明,希望思维有助于增强生命的意义感。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希望感,提高青少年坚持目标的行为,拥有更积极的自我信念。希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生活幸福感,使大学生能够体会生命意义,希望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推测,希望有可能是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变量。

3 体育锻炼、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特质理论学者指出,心理资本作为个体存在的内在特征,它等同于人格,正如Letcher等学者直接将心理资本等同于“五大人格”。正如Letcher等学者指出心理资本包括情绪沟通质量、认知能力、自我监控、人格平面化和倾向性。状态论学者如Luthans(2019)[5]指出心理资本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认知能力,还可以使人们产生积极向上的组织行为,有利于预测人们高效工作和快乐工作指数的积极心理学状态的整体水平。持有特质与状态综合论学者用“类状态”来解释心理资本,指出特质和状态分别处于同一维度的两个端点,而“类状态”处于状态与特质的连续体中,并趋于状态。心理资本不仅是一种状态,可以通过干预等手段加以开发,而且是一种特质,相对稳定。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同样认同持有特质与状态综合论。

在体育锻炼与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心理健康受到心理资本的影响,体育锻炼作为中介变量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在大学生体育活动锻炼行为方式与人格形成发展上,心理资本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研究指出大运动负荷量的学生心理资本能力要高于中、小运动负荷量的学生,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四项维度越高,锻炼效果就越明显。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能力较高,自我价值也较高,在日常生活中乐观自信,不管面对发生什么意外事件,都可以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自身具有独特的价值,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正视生活的挫折,坚定信念勇敢前行,他们更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与心理资本、生活意义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实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使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生活的意义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直接实现,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心理资本是否是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之间的中介效应?还需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4 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的双中介模型建构

研究显示,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能够提高个体生命质量,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刘玲,2012)[2]。由此,提出研究假设1: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

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拥有更积极的自我信念,体育锻炼与希望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希望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呈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陈艳和赵晨,2019)[4]。由此提出假设2:希望是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变量。

大学生体育锻炼对生命意义感有直接效应,呈显著正相关,亦可通过心理资本对生命意义感产生效应(Luthans,2019)[5]。由此提出假设3:心理资本是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变量。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首先,体育锻炼可以直接提升个体的生命意义感;其次,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希望作为中介变量来预测生命意义感,然后,体育锻炼可以以心理资本为中介来提升生命意义感。由此提出假设4:希望和心理资本在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中起着双中介的作用,见图1。

图1 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关系的双中介假设理论模型

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对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关系机制的进行了探讨,建构了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关系的双中介假设理论模型。结果显示了希望和心理资本是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的之间的双中介变量。该假设尚需实证研究来检验。

[1]Viktor Frankl. Education for meaning in life and values: percep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e book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by Viktor Frankl. Revista Brasileira de Estudos Pedagógicos,2019.

[2]刘玲.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生活满意感、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2:53-54.

[3]Snyder C R. Hope theory: Rainbows in the mind[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2,13(4):249-275.

[4]陈艳,赵晨.希望理论对体育院校运动员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研究[J].体育大视野期刊,2019,9(6):246-249.

[5]Kyle W. Luthans; Brett C. Luthans; T. Daniel Chaffin;. Refining Grit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Mediational Rol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19:35-61.

Commen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the Sense of Life

WANG Yu, etal.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Hunan, China)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S201910464055;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编号:10464055。

王禹(1998—),本科生,研究方向: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个体资本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