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临床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2021-12-12付钰赛王长青裴瑞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付钰赛 王长青 裴瑞娟

[摘           要]  目前,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已成为各学科的热门研究内容,医学教育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医院实习两个阶段,但思政内容主要体现在理论课程中,在临床教学阶段思政教育较为欠缺。拟通过分析临床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探索临床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施路径,以期发挥临床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医乃仁术和大医精诚的医学职业理想。

[关    键   词]  临床教学;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154-02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纵深改革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在积极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人文素养、医学伦理等已经成为本科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进一步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在培养合格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思政德行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而临床教学作为医学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学教育的成果,更应该成为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践行者。

一、临床教学

(一)临床教学概念

临床教学通常指通过临床实践使学生学会将课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情景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者将此概念进一步扩大化,提出临床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将理论知识实践化,而是通过临床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冲突,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思考变通以及如何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感。[2]因此临床教学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对构建学生正确的医学观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中的临床教学主要指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

(二)临床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概况

专业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方面。目前,课程思政已成为各学科的热门研究内容,针对课程思政已有的丰富研究成果,近几年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已经由背景、内涵、特征等研究逐步转向对具体专业、学科、课程等微观研究,以医学专业、医学类课程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思政类文章不在少数,但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和校内教学中,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较少。有学者通过对临床学生调查发现在临床教学中多数学生接受过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但在医德医风、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思政类训练较少,还有学者通过对医生、实习生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成效方法进行调查,75.2%的带教老师、72%的实习生指出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对提升临床实践教学成效有着重要作用,有96%的患者表示愿意医护人员关心他的心理及家庭,但在临床教学中涉及这些知识较少。[3][4]

总体而言,医学与“思政”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内涵等的宏观讨论和对医学课程的微观研究中,对学生临床实践教学阶段研究不足,在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来说更注重作为主渠道、基本环节的理论课程建设。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主要分校内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作为临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之后进入医疗工作岗位有着重要影响,处于临床实践教学阶段的医学生是医院里的特殊角色,既是学生也是医生,如何在该阶段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其人文素质,使其成为一名有仁心、仁术的合格医生分外重要。

二、临床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临床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符合主体性教育理论基本要求

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新时代教育的要求,通过启迪、引导等方式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要,创造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自主地、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5]主体性教育强调“人”的中心地位,注重人的自主性、独立性,而不单单是将教育视为“人的社会化过程”。而传统的思政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思政教育处于杜威所说的传统模式中,即从社会规范性角度出发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知识處于单向传输模式。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知识不应脱离实际,只有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连接,才有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由此可见在思政教育中也应将课内理论课程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6]

(二)临床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是校内课程思政的有力补充

目前我国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高度重视,但在实际中,思政教育依然存在“孤岛现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临床专业类教学通常都由校内理论授课和医院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思政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大多在校内完成,很多学生在校学习中存在重专业轻思政现象,尽管之后为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思政素养,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但因校内授课教师多为专职教师,在融入思政元素时多以理论教导性内容为主,且存在部分专业教师将思政元素强行融入课程中,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较差,学生对老师所授内容无法获得直观感受,缺少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进行体验的教育方法。在学生进入实际工作中,面对医疗纠纷、医学伦理等问题时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没有一个能准确无误地照搬照套典型,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容易变为口号式的宣传,失去其内在的精神诱导性和传染力,课程思政开展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临床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事件频发,有学者通过对五年中医患矛盾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医患沟通不良占有重大比重,也有学者指出医务人员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也是造成医患矛盾加剧的原因。医患矛盾是由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医生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人是医学教育内源价值的追求,医学不仅要培养出色的“操刀手”,而且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沟通能力的“人”。临床教学中学生与患者接触是不可避免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将遇见各类病人、面对各种医患沟通情景,此时带教老师如能把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带教中,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有效的教学载体,加强对学生关爱病人和生命情感的培养,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今后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也有重要作用。

三、临床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实现路径

(一)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思政教育意识

临床教学与思政教育是否能顺利推进,是否能取得实际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育人意识。政治合格是教师资格合格的前提,作为一名临床带教老师要不忘初心、德才兼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此外还要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思政教育任务,有意识地在日常带教中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所需要的职业责任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学生面对问题时,更应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二)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思政教学能力的培训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师必须对这些元素有一定的了解后才能运用这些内容去影响学生。因此医院、学校可以采取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对临床带教老师开展学科性、专业性等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培训体系,帮助临床教师解决思想困惑,指导其掌握思政教育理论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三)将思政教育作为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监测点

一是将学生的德育和人文素养要求固化于临床教学大纲中,建设完整的思政教学体系。二是在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生质量评价中将思政作为重要监测点,这就要求高校和带教医院在实践运行和管理环节中将思政理念落到实处,在课程评价标准中包括学生评教、中期检查等的制定中应包括“思政效果”观测点。三是带教老师考核学生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样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内容的考核。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胡秀敏,蔡虻,孙红,等.有效臨床带教中老师的特征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8):60-61.

[3]杨海燕,冯慧芬,靳荣荣.临床本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6):1021-1023.

[4]王锦帆,季国忠,卢长艳.医学人文融入临床实践教学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3,34(19):68-71,94.

[5]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0(8):13-18.

[6]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医患沟通障碍之医方因素分析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纾困医患关系
我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