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精准化”路径探究

2021-12-12龙欣宇李新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精准化就业指导精准

龙欣宇 李新宇

[摘           要]  高校就业工作应积极顺应国家“精准化”的工作要求,深刻理解高校就业工作要实现“精准化”的意义。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的优势融入就业工作,可对就业工作进行全程化的观察与研究、可促进就业工作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可助推高校教育工作研究手段的科学化。要通过强化大数据意识、找准切入点、创新研究范式、规范处理程序、利用数据精准指导对象来探究大数据时代的就业工作。

[关    键   词]  大数据;高校;就业工作;精准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074-02

一、高校就业工作“精准化”的现实意义

精准化管理是在大数据时代诞生的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也是在大数据时代生机勃勃发展的管理新模式。精准的“精”强调专业力强,有核心竞争能力;精准的“准”指目标明确,命中关键点。精准管理主要的精神是指用专业及核心能力,采取有效的行动,完成既定的任务。高校就业工作进入“精准化”阶段,是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迫切诉求,也能有效解决现阶段高校“大水漫灌”的就业指导工作困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慢就业”现象。如果从精细工作内容、精细工作流程、精细指导服务几个方面开展就业工作“精准化”,就有可能解决就业工作中的诸多诉求,取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

(一)解决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实诉求

解决问题的密钥在“精准”的供需对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对市场的适应都精准了,紧张的就业形势就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二)解决高校“大水漫灌”的就业指导困境的工作诉求

为了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获得就业信息,在现实工作中就业指导中心往往打信息战,发布足够多的信息。这种传统的就业服务形式如同农业生产中传统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一般,把整个田块都放满水,为了让每一棵禾苗都汲取水分,不惜用足够大的水量,而忽视了田间土地不平整,结果导致部分低洼区域的禾苗因水量过大而被淹没,部分高地的禾苗亦无法吸收到适量的水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水漫灌”般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对部分学生的就業指导不足甚至缺失。

(三)解决大学生“慢就业”等现象的客观诉求

就业指导工作中,应该加强针对性、指向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因素,分门别类开展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当下国内就业形势特点,促使学生制定更具体、更全面的自我规划,以适应新形势下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解决“慢就业”现象的产生。

而大数据时代的科学工作思维和有效技术手段,可改善高校就业服务模式,帮助学生从大一起开始逐步了解自己,规划未来,为实现高校就业工作的“精准化”提供现实可能。

二、大数据时代就业工作“精准化”的现实可能

用大数据的思维思考与解决问题,是大数据时代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处理问题的有效方式。确定目标,把远景具体化,会让努力有的放矢、行之有效。因此,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能促进就业工作实现“精准指导”,也是现阶段高校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大数据可强化就业指导全程化的观察研究

就业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每个人的原生态家庭、性格特点、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尽相同,职业发展预期、职业追求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尽相同。而校园大数据可用于记录高校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求职就业的完整过程。通过对数据平台一体化的构建,对校园大数据的汇聚和归纳,不断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群体动态变化和求职意向的个体动态变化,既能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需求,更能个性化地服务于学生求职就业。

(二)大数据可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

大数据平台汇集的丰富数据通过快速便捷的数据计算,可发掘数据间的关联规律,能及时甚至同步反映现实世界,及时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相对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收集就业信息——传递就业信息”的过程,深度挖掘、归纳过的大数据信息能够克服以往就业指导工作者基于经验甚至直觉的工作状态,让就业指导工作由静态变为动态,由经验化变为数据化。还可以通过数据量化研究,发掘数据间的规律,预测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发展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开展“靶向式”的服务指导。同样,企业招聘也期待精准、期待靶向,依据大数据分析研判得出的毕业生全面状况和就业意向,对企业招聘人员的选聘工作也提供了有效帮助。

(三)大数据可助推高校教育工作研究手段科学化

虽然高校每年会针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统计就业率,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工作过程中有很多电子化的数据记录,但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缺乏有力的数据平台支撑,电子数据也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大数据分析是对数量巨大的数据进行比较、聚类、关联回归等统计分析,探究数据间的关联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媒体传播介体和形式也有了剧烈的变化,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媒体终端因数据化、结构化、个性化的展现形式,让就业指导信息更具科学性、可读性和可利用性。比如就业工作中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可为高校招生计划优化、教学计划制订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利用就业大数据的信息价值,能让高校各方面工作的研究更具科学性。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精细化”的现实路径

(一)强化大数据意识,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者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高校要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团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要掌握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平台工具和数据分析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构建校园就业服务平台,数据来源主要是学校管理部门、学生、招聘单位等方面。就业工作指导者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继而向各方提供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提高大数据获取的有效性

大数据的特点是数量多、种类繁、速度快、价值密度低。利用好大数据,前提是要保证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者在对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求职就业指导等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既要深入全面,也要把握数据采集的切入点、数据分析的着力点。

(三)创新大数据时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范式

一是丰富和拓展海量的数据信息,与数据资源丰富的相关平台开展合作,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招聘平臺,借助其数据量巨大、数据采集连贯规律等优势,反映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让足够庞大的信息样本为就业指导规律的分析归纳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二是健全就业数据系统的精准分类,在全体就业数据的集合的基础上,应厘清如下子系统:(1)学生基本信息系统,包括应、往届毕业生信息,应、往届各行业用人单位用人需求情况等。(2)信息记录系统,包括历年学生调研问卷、用人企业调研问卷的调研、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业指导、就业帮扶等情况的记录等。(3)就业平台系统,该系统为现阶段高校常规的就业指导平台,如当年的实习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等。(4)信息分析系统,供给就业指导工作者进行信息搜索、抓取、分析的系统,同时可共享分析结果,如社会行业结构分析、就业市场分析、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分析、在校生职业规划分析等。

(四)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大数据的处理运用程序

使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的前提是共享数据,目前我国除了一些特殊部门外,数据的采集和使用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学校就业指导希望使用的大数据都还处在“信息孤岛状态”,需要花大力气整合。同时,大数据是双刃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有隐患,要牢固树立数据安全意识。目前在使用数据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数据安全问题广泛存在;“95后”“00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因此要防止大数据采取、抓取、统计、分取过程中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同时,要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角度考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及时建立大数据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构建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让工作流程精细化、合理化,真正用好大数据。

(五)切实提升不同类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大学生是我国最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实现强国梦的生力军。因此,精准化进行就业指导,把每个毕业生送到最合适的岗位,是高校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大数据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精准就业的可能性,但把可能性变成现实,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学生的个性化信息,分析就业态度,预测求职意向。在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调整方案,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就业规律,实现精准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20年全国874万大学生将毕业,就业形势严峻[N].人民日报,2020-02-28.

[2]李克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20-03-05(1).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精准化就业指导精准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