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1-12-09李少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5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小学数学

李少江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的“数学恐惧症”,从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花时间和学生一起去探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欲望;教师要真诚陪伴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等方面,凸显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生活;策略探究

不久前看到一篇报道:80%左右的人都做过与考试有关的噩梦,而考试的噩梦中又有70%左右是关于考数学的,而且这些人把他们自己称为“数学恐惧症”患者。更可怕的是,眼下“数学恐惧症”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已经蔓延至小学生。看到这则报道,笔者也有些愕然。一则因为自己就是一位数学教师,听说过有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或者数学学习有障碍,但没想到是这么大的一个比例。再者,想不到大家对于数学的困惑至如此地步了。作为教师,笔者也开始检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寻找突破口。

一、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应该回归到生活中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既然是生活,就应该是千变万化的,富有情趣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什么是生活化?生活化就是随手可得,是在熟悉的事情中去找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这是学生喜欢的,也是很容易被接受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生活化就应该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依据己有的知识背景,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手段可謂多种多样,但是笔者最常用的就是讲故事,这是大人、孩子都很喜欢的。比如,在讲到质数的时候,笔者给学生们说了韩国瓶装啤酒的故事:韩国是个非常喜好饮酒的国家,韩国人在高兴的时候有喝酒庆祝的嗜好,在痛苦的时候也常常借酒浇愁,就连同事、朋友聊天时也喜欢在酒吧里小酌几杯。精明的韩国人就在这个爱好中发现了商机,千方百计在各个环节上获取最大的利润。韩国人非常喜欢数字“7”。因此,韩国啤酒制造商在讲究啤酒的质量和产量的同时,还在烧酒的容量上做文章。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个朋友在一起喝酒,一人一杯,最后情景一定是瓶里只剩下一杯酒。怎么办呢?只好再拿一瓶。

原来在韩国的酒吧和餐馆里,酒杯都是特制的。用这样的杯子装酒,一瓶只能倒满7杯,不多也不少。这正是韩国商人煞费苦心的地方:只有一个人独自喝酒或者7个人一起喝酒的时候,才能恰好把一瓶酒喝完。而在其它情况下,都需要继续拿酒,其利润也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数学知识呢?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学生们在听的同时,逐渐感知到数学真的是来自生活的,只要善于观察和利用,就会在生活中创造很多的惊喜。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当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那种学习中去。”教师要想办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及与生活的相关性,这样学生就会有触手可得的熟悉感,不会陌生才更没有距离感。

二、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和学生一起去探讨

现在,我们还无法摆脱考试带来的压力,但是也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去教学。数学教学,不能有太多的功利性,也不能势力。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需要花时间去培养的,有时甚至要刻意去培养,这就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了,但是,很值得。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二)》关于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某工厂的车工师傅接到一项加工圆形轮子的任务,其图样只有圆形残破轮子的部分(如图):

1.请你帮师傅测量一下,并在图中标出来。

2.量出它的直径d=(   )。

3.帮助师傅把图样复原,并补画出来。

这道题重点考察学生如何找圆心,测量直径,画圆这些知识点。虽然学生们已经有所学,但是看到题目依然是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不知该如何下手。这个时候,笔者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去等待学生们的最终发现。一分钟左右,学生们开始交头接耳互相议论了;慢慢地开始有人跃跃欲试了。学生们走到讲台上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异议,在几个回合的讨论中,笔者对于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加以启发,最终学生们发现,原来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找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

将图形复制下来,根据“圆是每条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将图形对折两次,就可以得到圆的圆心。

方法二:

沿着图形的外侧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画出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就是正方形的中心点,也是圆的圆心。

接下来,笔者让学生们总结思考过程。学生们说:“其实题目并不难,就是将我们学过的知识串起来;以前学的知识是一个个独立的,而这道题把知识归到一起解决问题,真过瘾。”就像吴正宪所说:“每次获得一个新知识,相当于多了一颗珍珠,知识获得越多,珍珠的数量就越多。如果不加以整理就放在盘子里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有把这些珍珠按照颜色、形状去穿成美丽的项链,才会价值连城。”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合作、讨论、交流,在解决出问题的那一刻的欢呼雀跃,谁说数学不是有滋有味的呢?笔者和学生们一样沉浸其中。

三、教师要真诚陪伴学生们一起成长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在注重学习过程、学生个体以及理解程度而非一味比较学习个体的环境中,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都很强,他们很愿意努力,很愿意付出,更加自愿、以更多的经历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也更愿意亲近教师。帮助学生们建立信心,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且有挑战性的成长目标,鼓励学生们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最终,即便是有的学生无法达成目标,也较之前成长了一大截,这该是多么令人喜悦。

笔者还记得班里有个学生,特别拖沓,但是却对数学知识有极好的领悟。于是笔者就利用他在数学方面的特别之处,在和他及其家长沟通过之后,建议这名学生去参加“希望杯”的兴趣班。尽管开始的时候他有些懵懵的,甚至中途也一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但是随着教师的鼓励、家长的支持以及个人的不断努力,他终于跟上了节奏,甚至还进入了复赛。到现在,他都是数学学科的佼佼者,也带动了班级其他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爱。有时他的独特、新颖的解题思路会赢得大家很热烈的掌声呢。每当此时,他腼腆的笑容里总是流露出一些小小的自豪。笔者也是满心欢喜。学习是过程,不是比赛。没有谁比谁更强,只有谁比谁更用心,更有进步。

“每个人的兴趣不一样,能让孩子觉得做题是一种享受,在课堂上能有思维的碰撞就可以了。”数学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培养的不是数学天才和做题的机器,而是能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的人。而这一切体验的获得,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课堂。只要我们数学教师是有心的、热爱生活的、真诚的,那么我们的课堂也一定是有朝气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只有这样,我们身边患“数学恐惧症”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少,我们自己也会从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吴正宪,武维民,范存丽.听吴正宪老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陈小凤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小学数学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策略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