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经验及现实启示

2021-12-09黄倩余莉

西部学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国外经验现实启示人才培养

黄倩 余莉

摘要: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是推动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德国、瑞士、英国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主要经验是:德国采用工学结合为导向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瑞士采用全方位的“三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英国构建了多层次、系统化的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借鉴国外经验,针对我国存在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价值偏离导致教学目标精准性不足、实践环节与理论内容割裂所导致的教学低效化、政策法规保障不足弱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效果等问题,建议从完善培育应用技术型人才成长动力机制、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新型教育系统、强化政策及法律在教学中的规范作用三个方面着手,积极推进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国外经验;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1-0117-03

所谓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调查显示,我国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缺口严重,因此,如何推进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推动多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结构建设,成为一项长远且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回溯了德、瑞、英三国职业教育历程,梳理了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并立足我国实情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国外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经验

(一)德国:工学结合为导向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在进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遵循的是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倡实现“学”与“做”的有效统一,其先进经验总结如下:第一,重视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即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进而开展教学工作。模块化课程设计遵循的是“经验”本位的课程观,充分满足了学生个人的知识获取及实践学习诉求,实现了对知识点的系统化梳理和学时的弹性设置。在实施过程中,尽管每学分对应的学习任务都是固定的,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合理分配教师授课及学生自主学习、操作的时间比例。第二,注重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推进,即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双元制教学的突出特色是“课堂进企业”,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进行实验操作及实习设计,这无疑促进了知识内化和吸收,达到了边做边学的目的。第三,从人才培養保障机制来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得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政府企业物力支持、企业税收双重标准等多方面的保障[1]。此外,德国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FH)等一百多所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影响力极大的高校,培养出大量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成为该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瑞士:全方位的“三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瑞士的“三元制”(trialessystem)职业教育模式是从传统“双元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是支撑瑞士“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具体而言,第一,从培训内容来看,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均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企业为学徒提供车间岗位实训环境,助力其独立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则对学生进行经济学、商业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教育工作;培训中心由瑞士行业协会设立,其重点对学徒进行社交技能、实操训练、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指导,提升了学徒的综合素质。第二,从培养目标上看,瑞士“三元制”模式会结合社会产业结构变化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等要素来进行教学目标变革,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第三,在就业管理上,瑞士教育部门十分关注就业指导及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不同的培训项目都有对应的资格证书,完成三年或四年培训的学徒即可获得学业结业证书,表明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

(三)英国:多层次、系统化的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从内容组织上看,英国现代学徒制的面向对象既是学生又是学徒,他们既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学校制定的理论课任务,又要花剩下的时间参与企业课程实践。在理论课教学环节中,教师一般会结合教学需要采取项目驱动或者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其一般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一对一指导。第二,在教学目标上,英国现代学徒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适应职业发展的各种技能,同时还应进行学术深造,从而取得应有的学历证书。从2004年开始,英国现代学徒制就开始建立梯度衔接的学历教育体系,从而完成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对接,实现了对学生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第三,从保障机制来看,英国政府通过颁布《现代学徒制条例草案》《学徒制、技能、儿童和学习法案》等系列法律法规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规范,并通过提升学徒薪资、加大学徒经费资助、减免企业税收等方式来推动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第四,《罗宾斯报告》提出“进行新型高等学校实验”的倡议,多科技术学院与高等院校具有同等社会地位。从英国高校体系发展来看,在新兴工业的推动下,英国实施多科技术学院计划来培养高素质实践型人才是明智的。

二、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价值偏离导致教学目标精准性不足

从近几年看,我国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是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缺口较大,这反映出目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才培养价值偏离所导致的教学目标精准性不足[2]。一方面,部分高校办学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趋利色彩,导致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多高校在提升排名等外因的驱动下进行盲目合并,一定程度上导致“千人一面”培养困境的出现。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支撑,但是当前高校教学目标精准性不足导致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严重缺失,无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3]。另一方面,在传统的“知识至上”的错位思想影响下,等级制的人才评价模式依然盛行,按照职业进行人群分类的扭曲价值观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

(二)实践环节与理论内容割裂所导致的教学低效化

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实践环节和理论内容割裂、“教”与“学”分离的问题,导致教学低效化。第一,通识课程比例较高,公选课和公修课所占比例较高,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技能学习的课时和时间,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第二,专业课程中陈旧的理论知识比重过高,难以与最新的实践要求相统一,也无法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具体实操环节提供理论指导。第三,实践课程受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很少有机会真正参与到企业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这就弱化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效果,无法最大化地释放教师的价值,难以从根本上让学生系统学到真正的可用知识和技能。第四,校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着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还是不够紧密,一方面企业过于注重追求自身的经济价值,而学生无法在其中创造较大的价值和效能;另一方面,不少企业负责人缺乏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因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三)政策法规保障不足弱化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效果

首先,高校在自身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配套政策缺失的问题。尽管不少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行自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是由于面临经费支持、教师队伍、评价标准、行业认定等政策法规保障方面的缺失,导致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效果差强人意。其次,目前我国缺乏完整的保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政策法规体系,如在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人才评价方式科学性评估机制等。再如,在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导致校企双方在具体的项目合作过程中责任不明晰,进而可能会导致合作项目中断、无实效等问题出现[4]。

三、国外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价值重塑,完善应用技术型人才成长动力机制

德、瑞、英等国家十分注重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作用,比如德国成立应用技术大学(FH)等一百多所国际职业教育高校,这既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从价值观层面对应用技术人才教育起到了引领和匡扶作用。又如英国建立与高等院校具有同等社会地位的多科技术学院,这也是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价值引领。此外,德、瑞、英等国家重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成长机制建设,促使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的紧密对接,这都对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有参考价值。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当务之急是匡正价值观,完善应用技术型人才成长动力机制。具体来说,第一,应强化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加强价值重塑。针对当前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高收入”“工作稳定”等趋利思维,高校教育应重点对之进行真善美教育和熏陶。要把人的品性、能力、道德等提升到与专业知识同等重要的高度,做好“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改变传统的社会人才评价标准。以理性的眼光对各类人才进行公正评价,改善传统以大学排名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标准,应将学科排名、专业排名等置于重要位置,重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科研成果及技术转化能力,以此推动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同时,还要采取实际措施消除或改变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偏见,这无疑可以最大化地调动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学习积极性[5]。第三,高校应加快以社会需求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转型。积极借鉴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以产业发展为驱动,积极扎实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人才选拔、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多维度的改革,以便更好地将高校专业教育与企业生产、技术变革等结合起来,达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教学整合,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新型教育体系

德国、瑞士、英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十分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式推动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的有效转化,从而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效果。比如德国所倡导的工学结合双元制育人模式,充分强调“学”与“做”的统一,通过“课堂进企业”这一特色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完美对接;再如瑞士“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就强调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均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去,这也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有效方式;英国现代学徒制面向对象学生又是学徒,他们要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完成角色转换,从而切实提升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水平。我国应立足国情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新型教育体系。

首先,构建学习任务群课程机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所谓的学习任务群,即包括整体性、模块性、联系性学习内容等在内的任务群,其不仅囊括德国双元制中的“模块化课程”要素,还要求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强化对学生知识、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设置能力群、技术群、知识群等若干项目,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与之匹配的学习任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以活动的方式在各个任务群中学习探索,这有助于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活化运用。其次,构建“临床实验型”教研训一体化机制。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学徒的“双身份”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个体的有机统一。结合我国目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实,可以通过建立“临床实验型”教研训一体化机制来实现人才培养,打造科研、教学、训练一体化发展格局。在实践中,教师要精准把握教研需要,以此为支点驱动教学改革,进而为训练提供指导。比如,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实践,从而在准确把握企业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制定专项化应用课题,师生通过亲身体验企业实践、改良应用技术、制定科学化的企业生产方案等,有效确保科研、教学、训练的互相融合,提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效果。

(三)完善保障,强化政策法规在教学中的规范作用

德国、瑞士、英国等国家都注重运用法律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这既体现了国家对职业人才的重视,同时也为职业人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空间,比如德国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政府企业物力支持、企业税收双重标准等方式对人才培养进行保障,瑞士针对不同培训项目进行资格证书管理,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法规进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保障。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在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一,从宏观层面重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宏观环境,以法治精神统领时代育人工作。以最新政策引导社会提高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形成以价值为导向的社会人才评价标准,给予高校充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空间。第二,从中观层面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完善。一方面,应立足實际,对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老旧法律法规进行优化修订,对企业和学校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使命进行划定、强调和重申。另一方面,要妥善解决政府和学校在办学过程当中的权力冲突问题,通过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办学、管理、评估相分离等方式,确保政府放权和学校用权的衔接和互补。此外,还应对企业招聘、劳动者权益、职业资格证考取等方面进行法律规范,确保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高效性、有序性。第三,在微观层面上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细节问题进行落实,包括应用技术型专业教学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安排、课程设置、经费、场所、质量评估、奖惩机制等。通过这些细节的落实,保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确保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闵强.论应用技术型高校科技创新类竞赛“四位一体”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4).

[2] 李曼.应用技术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5).

[3] 方泽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概念、发展动力与改革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19(13).

[4] 靳玉乐,廖婧茜.我国大学卓越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基于德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经验的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5] 林巍.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温州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5).

作者简介:黄倩(1993—),女,汉族,贵州仁怀人,茅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余莉(1985—),女,汉族,贵州仁怀人,博士,茅台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运营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马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产教、产研、科教三融合视域下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研究”(编号:2019zd02)的有关成果

猜你喜欢

国外经验现实启示人才培养
我国能源行业排污权交易的国内与国外经验研究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新时期湖南对外宣传如何借鉴国外经验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