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软米品种丰粳1606的选育与应用

2021-12-09周正红王先旭肖群贾瑞宇宋开业彭光凡闫文荟孙海燕王子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米质株型稻瘟病

周正红,王先旭,肖群,贾瑞宇,宋开业,彭光凡,闫文荟,孙海燕,王子明

(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2)

软米是直链淀粉含量低、米质介于一般糯米与黏米之间的新型大米品种,米饭具有滋润爽口、冷却后不变硬、不回生、富有光泽、食用时冷热皆宜等特点,是制作方便米饭、米类点心的上等原料[1]。丰粳1606(参试名福粳1606)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201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90012),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号为CNA20 183 414.0。该品种属迟熟中粳稻品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较好地发挥了高产、稳产、品质优等特性,提高了种植效益。现介绍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以期充分利用其优点,加快推广应用,促进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

1 选育过程

2005年以淮稻5号为母本,华粳3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6年南繁种植F1,全部混收;2006年种植F2进行单株选择,选择抗倒、株型好、分蘖强、综合抗性好的单株;2007年将单株种植成株系,2007—2014年种植F3~F10,进行连续单株选择,决选株型好、抗倒、分蘖强、穗粒结构协调的优良株系;2015年将选择的稳定品系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和抗性、品质鉴定,代号1606株系产量及综合性状较优,取名为福粳1606;2016年推荐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预备试验,2017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2年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其选育过程见图1。

图1 丰粳1606的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丰粳1606属迟熟中粳稻品种。幼苗矮壮,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群体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穗形中等,叶姿挺,谷粒饱满,后期转色好,秆青籽黄。江苏省区试结果,667 m2有效穗23.0万,每穗实粒数110.8粒,结实率92.5%,千粒重27.1 g,株高91.7 cm,全生育期151.2 d,比对照淮稻5号早0.3 d。

经过多年试验及示范应用结果表明,丰粳1606农艺性状协调,株型较紧凑,分蘖性较强,株高适中,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灌浆快,结实好,出米率高,后期转色好,熟相甚佳,在相同肥力水平条件下,灌浆成熟期丰粳 1606 叶片功能期比一般品种延长5~6 d。

2.2 综合抗性

丰粳1606参加2017—2018年度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病害鉴定结果,稻瘟病损失率3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25,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表1)。经过多年试验及示范应用结果表明,丰粳1606抗纹枯病,稻瘟病田间发病较轻,综合抗病性较强。

表1 丰粳1606在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的综合抗性表现

2.3 米质

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8年检测,丰粳1606整精米率67.6%,垩白粒率24.0%,垩白度6.7%,胶稠度88.0 mm,直链淀粉含量10.6%,米质较优(表2)。

表2 丰粳1606的米质表现

经过多年试验及示范应用结果表明,丰粳1606稻米品质优良,各地品尝结果为米饭特好吃、冷饭不回生、进嘴有“咬劲”。2018 年初江苏省新品种食味品尝,丰粳 1606名列前茅,2019年初靖江市稻米品质品尝会丰粳 1606总分第一,荣获江苏省2019年度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评鉴特等奖。

3 产量及其适应范围

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667 m2产量669.0 kg,比对照淮稻5号增产4.4%。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678.3 kg,比对照淮稻5号增产4.5%(表3)。

表3 丰粳1606在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经过多年试验及示范应用结果表明,丰粳1606产量性状十分协调,且具有良好的产量适应性和较高的增产潜力,大面积生产一般667 m2产量650 kg左右,高产栽培可达750 kg,适合机插、直播等不同种植方式,适量减肥高产稳产,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机插秧5月底至6月初播种,每秧盘播种量不超过120 g,667 m2用种量3.0~4.0 kg。

4.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一般6月中旬移栽,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8~20 d,667 m2栽插1.7万~1.9万穴,每穴3~5苗,基本苗6万~8万。

4.3 科学肥水管理

根据土壤肥力、目标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确定氮肥施用量,根据当地配方施肥参数确定磷钾肥用量。一般667 m2总氮量控制在18 kg左右,肥料运筹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例以6∶4~7∶3为宜,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水浆管理上,前期浅水促早发,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茎蘖数达22万左右,分次适度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1周断水。

4.4 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

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集中防治稻蓟马、灰飞虱,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基腐病等。特别要做好穗颈瘟的防治。

猜你喜欢

米质株型稻瘟病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百泰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北方粳稻米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