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面板数据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21-12-09常健聪康晖鋆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农民收入政策性

常健聪,康晖鋆

(1.上海建桥学院 商学院,上海 201306;2.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优惠的贷款利率发放贷款,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作为主要任务的业务。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具有保本微盈的特征,且利率较低、期限较长,同时政府也会给予农业政策性金融贷款一定的贴息政策优惠。因此,对于政府来说,通过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可以有效补充和完善农村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20多年的发展中从过去单一支持粮棉油收储业务,到“一体两翼”“两轮驱动”,再到“五个全力服务”,发挥了支持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1]。自2007年起农发行具体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所谓“一体”,即指以粮棉油收购信贷业务为主体,保障农产品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保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而“两翼”中的一翼指农业产业化信贷,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贷款,提高农业产业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农民通过其他途径得到劳动报酬,解放农村劳动力;另一翼是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信贷,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使农业生产的边际效率提高。本文分别从东部、中部、西部的省级三大地区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本文拟通过对农民收入作为变量进行研究。农民收入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一种重要指标。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是否对农民收入提高有所帮助,农业政策性金融怎样作用于农民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从实证角度看有一定的理论性及创新性。

1 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相关文献:杜江等[2]利用门槛分析模型发现, 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溢出效应, 总体来看, 农村金融对于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影响。黄寿峰[3]运用面板分位数模型研究发现,金融支农的作用在西部地区更为明显。陈志坚等[4]基于广东省的相关数据得出结论,发展农村金融对促进农民收入提高是具有促进作用。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相关文献:孙建星[5]提出,农发行的信贷业务范围过分集中在对粮油商品的购销,若农发行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信贷支农的重要意义就应进一步加大对农发行的其他信贷业务的投入。胡朝建等[6]认为,农业政策性银行贷款业务是为了针对特殊的经济目标所特定的,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金融市场和国家财政政策密切联系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主体。万众等[7]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得出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华东地区对农业经济发展是能够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但是对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是起到相反效果的。李静[8]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是有促进作用且效果显著。周梁悦[9]利用云南省农发行相关数据提出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对农民收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实际效果不是十分明显。

2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样本包括了2007年至2014年除西藏以外的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文将从东部、中部、西部分别进行比较分析。东部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国内大多数学者都用贷款余额来表示资金投入,本文解释变量为各地区的贷款余额,是本文重点考察的一系列解释变量,是具有普遍性及代表性的。

将贷款余额分别用农发行“一体两翼”的政策结构表示。一体为粮棉油收购信贷,用农副产品贷款余额表示,一翼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信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余额+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余额+农业流通体系建设贷款余额+农业科技贷款余额),一翼为农业产业化信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其他企业短期贷款余额+农业小企业贷款余额)。农民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表示。由于年鉴变更,2013年、2014年农民收入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数值越高,农民收入也就越大。分别用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来构建面板数据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运用截面数据建立固定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微观和空间的角度出发,全面地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贷款在地域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根据以上设定的各个变量,运用Stata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 得到表1回归结果。

表1 面板数据模型分地区回归结果

4个模型的调整R2都接近0.60,这说明4个模型的拟合效果整体不错。以下为各个信贷业务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3.2 实证结果分析

3.2.1 农业产业化信贷

农业产业化信贷主要体现在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从系数本身分析,农业产业化信贷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没有直接作用,特别在东部地区,农业产业化信贷反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发行此项贷款多借贷与农业龙头企业,很少借贷与农业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一个间接传导的过程,没有直接作用于农民,其作用力度在传导过程中不断减少。这需要从农业产业化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内在机制考虑,说明农业产业化信贷没有切实作用在农民身上。农业产业化贷款需要切实提高支农效率。

3.2.2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信贷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信贷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村基础建设的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巨大[10]。具体来说,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其系数都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我国对基础建设项目投资的规模巨大,对当地的经济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也会产生一样的效果,俗话讲想要富先修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和保障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而且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既有利于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可以充分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信贷在三个地区中的显著性最高,可能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开发较早,已经拥有了一个较好的基建条件。而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原本较为薄弱。随着国家的重视,政策性金融信贷也积极注入西部地区开发之中。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资金较大而且资金使用效率相对更高,充分说明了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扶持以及政策支持。总体来说,从面板数据来看农村基础建设贷款能对农民收入提高起到显著的影响。此外农业科技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这类的贷款项目能够长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11]。

3.2.3 粮棉油收购资金信贷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营的信贷业务为粮棉油收购信贷。从全国的视角来看粮棉油收购信贷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具有正向的作用,同时在各个地区都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粮棉油收购信贷首先保障了有充足的农产品收购资金,其次保障了农产品的及时销售,从而对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有效的调节。进行农产品收购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能准确掌握各个国计民生、出口所需的农产品,保证了重工业的原材料供给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需求以及外贸出口换汇的所需。从而通过调节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经济。总体来说粮棉油收购信贷作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营信贷业务对农民收入是有全面正向的影响。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

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用了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根据研究发现,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在不同区域有所不同。粮棉油收购信贷和农业、农村发展的中长期信贷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民收入有积极的影响,农业产业化信贷对农民收入是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的。整体来说,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确实能够对农民收入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

4.2 政策建议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农业项目的投资。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支出去完善改进农村基础设施是远远不足的。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中部地区而言,首先应该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俗话说想要富先修路,应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优先发展的方向。从而以点带面促进中部地区的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地优化和完善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和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中部地区的农民收入。

继续增加对农业产业化信贷的投入。首先,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适当降低放贷资格条件。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能够有效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此外,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构成农业产业链。这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增加有关农业的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农村居民的就业,增加农产品产量。

粮棉油收购信贷是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稳定的农产品收购渠道有助于农产品价格的稳定。通过加大对于农产品的收购力度以及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才可以为我国的农产品带来一个更加宽泛的农产品贸易市场。在供给和需求量保持稳定的形势下,农产品市场规模的大幅扩张将会直接带来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无疑会直接推动和促进我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从而提高我国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农民收入政策性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罗克辛刑事政策性刑法体系批判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