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粮情分析法在储粮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2021-12-09余吉庆高文宇梁晓松刘雪锋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仓房储粮测温

王 瑞 余吉庆 何 旭 高文宇 梁晓松 刘雪锋

(中央储备粮昆明直属库有限公司 650100)

在粮食储藏管理中,通过单仓点与点温度比对、同品种仓与仓温度比对、同仓粮食不同时间维度比对,有利于掌握各点粮温变化不一致的原因,甄别出真正的危险预警,把硬件故障等无效的预警剔除,建立起预防为主的粮情控制方法,及时发现粮情问题的前兆,降低问题处理难度,减少财产损失,节约管理成本。同时,也可为定向通风、局部处理等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1 仓房基本情况

我公司新建高大平房仓,宽度均为24 m,长度分为36 m和42 m两种,装粮线高7 m,通风系统为一机两道,5个通风口,共10条通风道。仓房均配有2.2 kW轴流风机4台。长度为36 m的仓房配有测温电缆6行8列,单根电缆线测温传感器为5层;长度为42 m的仓房配有测温电缆6行10列,单根电缆线测温传感器为5层。测温电缆布置图如图1。

2 理论基础

近年来,气调、控温技术集成、粮情测温系统、智能通风等技术应用为储粮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储藏管理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分析粮堆生态环境及粮食品质变化影响因子,发现对于正常储存的粮食,粮堆内90%的区域是稳定的,10%的区域属问题高发区域。

图1 36 m长度仓房测温电缆布置

问题高发区域是受粮食散落性、导热性、气流运动特性和入仓作业方式的影响,高大平房仓的仓房四角、山墙中间、墙壁处和门头位置以及浅圆仓靠仓壁处都是气流运动的死角部位,这些部位很容易出现发热、生虫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具有隐蔽性。加之粮粒对热的传导速度非常慢,是热的不良导体,受成本控制,测温电缆铺设间距较大,如果等某个区域的测温数据出现明显变化时,该区域的粮食已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即使在当期处理稳定后,该区域后期仍然是问题高发区,可能出现反复发热生霉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该区域已经形成“病灶”,存在大量的霉菌和孢子,菌丝进一步增加了该区域的气流运动阻力。粮堆内“病灶”一旦形成,后期的处理成本将居高不下,在管理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储粮安全事故。

因此,在粮食保管过程中,除了做好通风的气流均衡性研究,还应合理利用粮情测温系统,密切关注粮堆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然而,仅关注这些还不够,对于粮食储存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温度梯度,即温度的变化幅度是否正常。在储藏管理中,要全方位分析粮情变化,从横向、纵向、时间等多个维度分析粮情,仓内点与点、相同品种仓与仓、同一个测温点比较不同时间的测温数据,通过数据变化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降低粮情处理难度。同时,也可为通风、粮情局部处理作业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3 使用方法

按中储粮智能化粮库集成控制平台——智能粮情板块要求,中央储备粮昆明直属库有限公司每周需在该平台上传两次测温数据。在上传数据的同时,该平台会将上传仓房的各测温点温度、仓房最高温度、粮堆平均温度统计出来,我们会针对这些温度认真分析。

3.1 单仓点与点温度对比分析

这是比较常用的查看各点粮温情况方法,关注温度梯度,分析局部粮温较高点形成的原因,查看近期该点的温度变化趋势是否与其他点一致,如果变化出现异常,应立即检查。以2018年7月20日58号仓粮温为例,由表1可以看出,分析该仓温度梯度会发现第1行第7列测温电缆第4层和第5层的温度,明显与该仓其它点的温度梯度值有较大差异,其它点与点的温度梯度值约为1℃/层~2℃/层,但该点的4、5层温度与周边温度梯度值达到了5℃/层,说明该点温度值异常,需重点检查。经后期仓房扦查,发现该仓该点测温电缆位置的中下层出现虫害。

表1 58号仓2018年7月20日各测温点粮温 (单位:℃)

3.2 同品种仓与仓对比分析

比较同品种、同仓型、同环境仓房之间的温度变化,如果单仓与其他仓房出入较大,应及时检查该仓粮情,查找并分析原因。我库66号仓和67号仓为高大平房仓,仓房的尺寸、拱顶结构、朝向、通风道布设均相同,两仓储粮均为2017年5月入库,装安徽产粳稻,等级二级。由表2可知,对比66号仓、67号仓2018年6月19日的温度,会发现67号仓温度相比66号仓温度整体偏高,较明显的偏高区域在第6~8列电缆线附近。虽然67号仓的整体温度梯度值并未有明显异常,但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该偏高区域的粮温还在持续升高,经进仓实际扦查,发现该区域局部水分偏高,又恰好处于春夏交接时期,昆明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导致该区域的粮食出现水分转移并伴有局部虫害情况,公司及时进行定向通风降低水分后,对该仓进行了熏蒸处理。

表2 66号仓、67号仓2018年6月19日各测温点温度 (单位:℃)

3.3 同一仓房时间维度对比

这是最为常用的仓房温度分析法。每日的温度对比,本周与上周粮温对比,甚至本年同上年同期粮温对比。比较仓内各点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变化异常点所在区域相邻点的变化情况,若该区域粮温变化幅度较大,应入仓扦样检查,查找原因。运用该方法时,在短时间内的温度对比,通过细小的温度变化即可对该仓可能出现的粮情问题作出判断。如16号仓在2018年6月4日和6月6日6号测温点的第一层温度对比,时间间隔仅有2 d,温度升高0.5℃,在短时间内温度有小幅升高,加之处于夏初时节,正处于虫害的高发季节,并且6号电缆正是前文所提“病灶”区域,保管员进仓查看,发现该区域确已有虫害,及时进行熏蒸处理。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对比同仓粮温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等,也可对该仓的粮情或者通风效果做出评价。

18号仓2017年12月18日和2018年12月17日温度对比如表3。可看出,该仓在2017年的通风效果明显优于2018年同期效果,提醒保管员务必抓好通风时机,加强冬季通风工作。

表3 18号仓不同时间温度对比 (单位:℃)

4 小结

4.1 得当的粮情分析法可大幅度降低企业规范化管理成本,提高保管员工作效率。三维粮情分析法可有效强化“病灶”区域管理,防范“病灶”引发的仓内粮食发热、水分转移等粮情风险,降低仓内扦样、翻动粮面、单管风机通风、定向通风等作业,从而减少每次作业完成后需要重新平整粮面造成的规范化管理成本支出及保管员的精力支出。

4.2 提高粮食质量管控水平。三维粮情分析可有效避免“病灶”形成,降低问题区域的粮食品质劣变速度,将虫害问题由“事中处理”变为“事前防范”,大幅度减少因粮食品质较差引发的质量问题的风险。及时发现粮情问题也使得公司周期水分损耗进一步降低,大部分仓房水分损失控制在0.2%/年以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公司的免熏蒸规模提高到3.44万吨。

4.3 通过采用科学粮温控制措施,我公司仓房可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相对低温状态,平均粮温控制在17℃以下,粮情稳定,达到了准低温储粮目标。在粳稻储藏一个周期后,色泽、气味正常,水分、杂质、黄粒米含量基本不变,保持稳定;脂肪酸值控制在25.0(KOH/干基)/(mg/100g)以内,品尝评分值在75分以上,质量达标、品质宜存。

经过多年粮情测温经验总结,我公司掌握一套较为完善的通过粮温分析、预警粮情问题的措施,针对当地气候和仓房特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后期可能出现的储粮管理风险。全方位建立“预防为主”的储粮管理理念,遵循科学合理的储粮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储粮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仓房储粮测温
智能防疫测温机器人朔州“上岗”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肯尼亚:测温枪需及时校准
三月歌唱
脱贫攻坚重庆在行动
——青年记者“走转改”水墨画般的村庄书写着别样的春色
高速CCD像机的测温系统标定方法
粮商心声:放开粮食市场
测温电路探讨
古代航空故事——降落伞和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