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21-12-08张冉冉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策略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问题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有效应用的策略,提出结合学情设计问题、联系现实生活激发探究热情、巧设层次性问题、科学设计开放性问题、把握提问契机等做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 高中地理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2-0107-02

地理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问题探究式教学是问题式与探究式两种教学方法的融会贯通,指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引领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独立地思考,最终通过探究问题答案而获得知识。将问题探究式教学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中,能为学生指明思考与探究的方向,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研究上,进而充分体验到地理探索的趣味与价值。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虽然当前教育界大力倡导改革与创新,但是部分教师仍然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且单一,不喜欢接受新事物。高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重点讲授理论知识,尤其是考试中的知识要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新课标理念相悖,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同初中地理知识相比差异显著,大部分学生一时之间很难适应新阶段的学习,认为高中地理难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少高中地理教师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只是在课堂上一味地大讲特讲,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高中地理课堂中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应用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学情,包括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与思维水平等,再围绕所授内容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在个人认知能力范围内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习得地理技能。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历史”时,教师先分析学情:学生经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对地球的历史有所了解,不过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且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年龄,对本节课的学习颇有难度。接着,在课堂上,教师谈话导入:“大家都知道地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今已经存在46亿年,那么在这悠久的时间长河里,地球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化过程?”利用课件同步展示《梁龙化石骨架图》和《太行山王莽岭底层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岩石是一层一层的,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要想了解地球的历史,研究地层是主要途径之一。据此,教师提问:“什么是地层?地层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化石?化石和地层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内容,一边从中寻求答案,探究这些基础性的地理概念。

(二)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高中地理学科研究的范畴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类,其实无论是哪一类都与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关联,这也是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方向之一。具体来说,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事先找准教学内容同实际生活的结合点,确定问题的切入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另一方面能够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促使学生主动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

以“水循环”教学为例,教师以李白的诗歌《将进酒》导入新课,设疑:“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学生结合生活常识知道海水会蒸发,教师追问:“蒸发的海水去哪里了?”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新课的学习充满期待。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展示《水循环示意图》,提问:“谁能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海陆间水循环。之后,教师配合课件讲解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即海陆间循环、陆地间循环和海水内循环,并设问:“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有哪些影响?”学生根据生活认识知道有如下影响:改变地表径流,影响地下径流、局地大气降水、蒸发等。

(三)巧妙设置层次性问题,维系学生探究欲望

高中地理知识难度较大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式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层,会影响其在高考中的发挥。对此,教师应围绕课本助手与教学目标巧妙设置一系列由旧及新、由浅及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次性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与思维水平。

例如,在“常见地貌类型”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出示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节选内容及描述的地貌图片,提出浅层问题:“作者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够判断出是喀斯特地貌,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喀斯特地貌是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那么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道:需要一定的岩石、气候和水文条件。接着,教师模拟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实验,结合地图指出其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出示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图,提升问题层次:“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和地下景观两部分,地表和地下景观是如何形成的?”要求学生围绕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及媒体资源进行综合探究,了解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

(四)科学设计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与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要想真正发挥问题探究式教学的作用,教师需科学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适当延伸地理教学的范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深度探索地理规律和原理。与此同时,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敢于提出个人的看法与见解,促使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与交流,从而加深学生的地理认知。

以“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为例,教师询问:“为什么会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学生讨论后知道是山顶气温比山麓低,联想到可能与大气受热有关。接着,教师展示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的过程,设问:“地球表面热量从何而来?”要求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了解大气受热过程。之后,教师演示大气受热过程,引导学生读图理解并说出大气的保温原理,再设置开放性问题:“月球没有大气层,表面的温度变化跟地球比较,哪个变化要剧烈些?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掌握月球表面的受热原理。随后,教师继续提出开放性问题:“晚秋或寒冬时,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结合问题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感受到所学内容是实际存在的、有用的地理知识,并非空洞的理论。

(五)善于把握提问契机,多方共同探究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对提问内容与方式加以改进,多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让他们切实体会到问题探究的乐趣。对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提问的契机,可在新课导入、重难点和疑点处以及小结和下课前等环节提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多方共同探究问题,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探究更具价值。

例如,在“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一组乡村与城镇景观图片,询问:“什么是乡村、城镇?景观有何不同?”让学生初步了解乡村与城镇在景观上的差别,顺势解释乡村与城镇的概念。接着,教师展示中国地图,标注出本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分析的案例:浙江诸葛村、新疆禾木村和北京市,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它们所处的位置。然后,展示浙江诸葛村的平面简图与航拍图片,简单介绍其形态,提问:“该村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以了解诸葛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分布为基础,得出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之后,教师展示新疆禾木村的景观图,简单讲解该村的生活方式、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分布,设问:“两个乡村的内部空间有何差异?”要求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不同地域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并总结出一般特点。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问题探究式教学的作用,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灵活设计问题,突出问题的生活化、层次性、开放性等特征,把握好提问的契机,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问题探究,从而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习得地理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周鹏.综合思维导向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链设计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1(3).

[2]王许东.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智慧,2021(6).

[3]陈若宁.在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背景下培养区域认知素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2).

[4]潘红梅,刘红海.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學策略初探[J].地理教学,2021(4).

[5]李天景.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21(7).

[6]董娟.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

【作者简介】张冉冉(1990— ),女,汉族,山东邹平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与研究。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