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空之镜》:通向历史的时空隧道

2021-12-08肖嘉怡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

肖嘉怡

内容摘要:陈河的新作《天空之镜》延续了他对华人移民、战争历史以及革命精神等方面的关注。作家通过追寻奇诺身份这一线索,不仅发现了华人在南美洲的百年苦难历史,看到自己的精神原乡,也在历史现场与大量资料的共同作用下穿过时间的厚玻璃,重现革命精神的光辉。

关键词:陈河 虚实梦境 世界旅客 中国故事

阅读陈河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作家充满好奇心、乐在探索与富于想象的天性,其新作《天空之镜》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读者也恍然进入似真似假的梦境中游走。通过行走的方式,作家发现了被掩埋在时间沙尘中的历史,在追寻它的异乡游历途中,其民族关怀与世界视野由此显现。

一.虚实梦境的交错

“在这个时间旅途中,很像隔着一层厚玻璃在看玻璃另一端的人们。他们活生生地生活着,可是你看他们却像默片,或是你其实很像在他人的梦境中游走。”①在作者看来,穿过时间这层厚玻璃,就必须要回到“他人的梦境”,在其中游走、感受与联想,只有这样才能像幽灵一样进入通向历史的时空隧道。

陈河的《天空之镜》一方面穿插了大量的真实史料,另一方面借助游历的线索对历史特定空间进行还原。在强调这种真实感和现场感之外,作家也坦白“写作时还是按照小说的路子”②,他所要追寻的最终指向并不是历史事实的真伪,而是对生命存在的探究,一种穿梭时空的共情,心灵的感动。

当“他已经进入了《玻利维亚日记》的场景里了,一切就像个不可思议的梦境”③。面对奔涌不止的格兰德河,作者也不禁想到五十年前在树林里奔走的游击队员们。早在《黑白电影里的城市》中,主人公李松走在阿尔巴尼亚街道上,看到城楼、亭廊、鸽子都感到有种抑制不住的熟悉,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唤起了作者深埋在意识深处的影子,这是存在于作者生命体验里有关中国政治的红色激情以及庄严神圣的革命精神。作者聚焦在革命者、工程师等作为个体的人身上,他们都出于对自己生命的自觉,主动参与到铸造一个新世界的理想中。

玻利维亚之行在唤起了作家内心深处的革命记忆,使他获得一种生命观上的共鸣和感动外,也让他在历史的幽冥中看到了自己来世今生的某些图景。作者的目光深情地落在了一百多年前的苦力贸易中,被卖入秘鲁的中国人身上。他们被发卖,被奴役,受尽人间的惨痛,直到在坚忍中迎来光明。而20世纪后,秘鲁的中国移民不再处于被欺辱、霸凌的弱势地位,许多像奇诺兄弟这样的中国—秘鲁式家庭已经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他们作为秘鲁人民的一份子,投身革命,积极地参与社会建设。这种身份认同的转换是漂泊异域的移民们所共同拥有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共鸣。

作家经过历史资料与现场游历共同打造的虚实梦境,重现了隐藏在时间长河中的民族移民史和革命英雄的光辉。

二.行走的世界旅客

陈河是一位不断在行走中的作家,其写作的生命力与行旅是嵌在一起的。他常常通过第三人称的游历过程来展开故事,游走在纪实与想象之间。而就像《夜巡》这样的作品,也是作家通过行走而具有的海外視野使它具有另一种反思的深度。

行走是作家的一种气质与精神,也常常是他笔下人物的特征。《天空之镜》中的切·格瓦拉、奇诺、老杨都是不满足于现状,为了理想奔走不停的人,他们与作家本人气味相投,同样好奇、热爱冒险、永不满足。另一方面行走也是陈河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以及故事展开的方式。《天空之镜》就因作家在古巴度假参观切·格瓦拉墓园的博物馆时,看到奇诺这个中国名字而想一探究竟来写的。而作家虽以一个行旅者的身份展开故事的叙述,但他并不是一个走马观花、将自己放逐的游子。首先,中国经验以及民族身份认同在作家身上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李走在拉巴斯的武器广场感到阵阵熟悉,这正是他青年时期在中国从书里所读到的场景。当他陷入窘境求助加拿大使馆无用后,联系老杨而顺利到达他们的工地,这使“他进入了中国的保护”④,而感到安全。另外,作家的自我身份认同又具有多民族、世界性的特征。他以老杨之口说“我倒是悟出一个道理:你必须善待你所在的这块土地和居民,才可能被他们接受。”⑤在这里,作家明白真正走入异国他乡后,若要生存、身心安定下来,就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观,因为人类的生命是相通的,它不分民族、地域、身份,在一个无限宽广的宇宙之间,有一种天然的、普遍的同情。

奔波在行走中的生命或许比常人更需要勇气和毅力,当被一切陌生与未知包围,作家紧紧追随的目光仍然来自对故乡的依恋。无论在哪片土地上,最终兜兜转转的牵绊还是在书写的中国故事里显现。

三.写好中国故事

陈河的作品多有取自异域的历史题材,但其中又根本地隐含着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革命历史情怀。他说“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海外用中文写作的作者来说,中国人的DNA就是伴随我终身的行李。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⑥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作家陈河在海外也看到了中国力量的蓬勃生长,这成为了他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天空之镜》中,作家主要通过李和老杨来表现中国实力的蓬勃发展,比如李坐巴士时看到全是中国造的宇通牌,很是显眼。在盘山路上又看到中国公司在帮助玻利维亚修建横贯全国的高速公路等。他心想中国公司真是在世界各个角落无所不在了。其次,作家也通过老杨这个人物形象,再次加深读者对海外中国公司的印象。在老杨的工地上,工程队要在山腰处挖出一条隧道,在格兰德河上建一座大跨度悬索桥,他们还获得了被称为“天空之镜”的乌尤尼的有限开采权等等。而老杨这个人物,作家在他身上倾注的笔墨虽然有限,但他的人生经历并不平凡。他虽然不是革命者,但因为战乱只能险中求生、一无所获。在重重打击后反而冷静淡定,迎来机遇,其身上坚毅顽强的品质体现了革命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发扬。

作家也并非只看到了中国公司在海外建设顺利的一面,当地的人们并没有因为中国公司在他们国家建高架桥、修马路而感到开心,而中国支援阿尔巴尼亚、玻利维亚这么多年,也还是免不了被误会。但中国发展的速度之快使得它必须拓展海外市场,也就需要克服重重阻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表现并不会像一百年多年前的古巴一样,蛮横霸道地虐待其他国家的人民而坐拥享乐,挥霍无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要有包容、宽广的世界观,尊重和善待它所驻足之处的土地和居民。这就是陈河从世界视野来看待中国的发展,既记录它的成长,也从更宏观和人道的立场上反思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陈河是一位求新求变的作家,他曾在采访中提到不愿意重复某一种题材或特定的文体形式。他在《天空之镜》中插入大量历史资料的尝试,的确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似乎无需加工的生命的厚重感,漫长的行旅也佐证着作品的真实性,但在讲述故事、旅行纪实、史料穿插之间还是给阅读带来了错综凌乱之感。真实还是虚构或许并不是一个故事所真正在意的,而关乎人性的微妙难料,人生的失落跌宕,这才是使读者不需要追问故事现实存在与否而愿意相信、被它感动的根本原因。但作家的创作依然丰富了当代中国故事的书写,他走过异国他乡的足迹中深深浅浅地刻划着中国人的来世今生,他们远渡重洋,艰苦勤劳,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闪现着民族根性的光芒。而陈河从海外取材来讲述中国故事都为当代文学创作带来了新视角和新血液。

参考文献

[1]陈河.天空之镜[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20.09.

[2]张娟.把中国人美丽的灵魂都展现出来[J].江南,2019.05.

[3]鲁大智.陈河:讲好中国人的故事是我的责任和使命[J].中华读书报, 2018.12.

注 释

①陈河.天空之镜[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20:168.

②陈河.天空之镜[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20:168.

③陈河.天空之镜[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20:122.

④陈河.天空之镜[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20:140.

⑤陈河.天空之镜[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20:148.

⑥鲁大智.陈河:讲好中国人的故事是我的责任和使命[J].中华读书报,2018:1.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
如何做一本双效益俱佳的外宣图书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讲好奥运里的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的战略目标、实现基础和实施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 创新对外传播
讲述传播对象能准确理解的“中国故事”
如何事半功倍地讲好“中国故事”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