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2021-12-08孔胶胶王新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学思政院校

孔胶胶,王新华,孔 娜

(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000)

高校是国家后备人才储备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医学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医德高尚、献身医学的医疗工作者,医学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分别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背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医学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应对策。

1 研究背景

2010 年5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特别强调“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是高校学生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而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培养渠道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能直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医学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命题和首要任务。

2 医学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开展,但与专业课教育融合不充分 在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已逐步规范,大部分医学高职院校已经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受到医学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程与医学专业课内容融合性不够,部分专业课受限于课程特点,思政元素融入受到内容的限制,使得医学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2.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引导功能,但未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学生,逐步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和导向功能,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取得相应成绩。但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主客体失衡的偏差。

2.3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逐渐丰富,但针对性不足大部分医学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并建立思政资源库,不同的课程均可通过课程思政案例的形式导入课堂教学,案例的导入令课程内容逐渐丰富,学生的接受效果也比较好。不足之处在于思政资源的使用,无法实现“因专业施教”,针对性不够强。

2.4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人员的界定不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体系不够完善,部分医学高职院校主要为在校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医学教育,大部分医学高职院校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不够科学、不够完备。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性培养欠缺。从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医学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后期培养工作不到位,对学生思想状况指引不充分。

2.5 学生的思政学习重视程度不够高 第一,重专业知识轻思想政治理论。医学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在校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性,但医学高职院校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部分学生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认识不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缺乏兴趣且参与度不够,在校学生的觉悟有待提升。第二,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不够高。在校大学生处于思想转变时期且自制能力较差,学生的思想观念受网络新媒体等外界影响较大,部分学生存在“逐利”倾向,存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偏差,思想政治觉悟不够端正。

3 提升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路径

3.1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 良好的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是提升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客观条件。塑造良好的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制度和文化环境,强化学校规章制度、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软环境,将思想整治教育内容渗透至学校文化环境。

3.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提升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准的重要实现途径。第一,建设专业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库,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基准,构建“章节素材—课程资源—专业资源库”的多层级医学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库,持续扩充资源类型,文本型演示文稿类和图形(图像)类和文本类资源数量占比小于50%,并持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授课方法,授课过程需保持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由讲授转为互动、从灌输转为启发。另一方面,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容,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结合,以践行促教学,促进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学习、道德水平、社会能力、实践技巧等方面齐头并进。

3.3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同多学科交叉模式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多学科交叉,提升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大部分医学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展过程中,产生了思想政治、专业教育之间的分割问题,探讨如何将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融合,发展为更为融合、高效的教育机制,是医学高职院校需重点关注内容。应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机穿插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课程间深度融合,扭转较为传统的说教模式,助力教学发展到更为现代化的新趋势,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教育的灵活性和系统性,以及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同步培养和提升。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医学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需要接触多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多样的人群,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设计过程中与人文教育内容相结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工、医理、医文等多个领域的整合与发展,促进医学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养的显著提升。

3.4 加强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以及教科研水平,是提升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基础和根基。首先,提升医学高职院校相关教师准入门槛;其次,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及强化落实;最后,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课程思政相关培训及竞赛等,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课程思想政治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3.5 形成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互动机制 构建辅导员和教师分工合作的教育机制,是提升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准的重要协作机制。通过搭建医学生、辅导员和理论课专职教师合作互动、联系紧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有效保证三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发挥上形成系统的整体,提升辅导员和教师的交流,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

3.6 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可量化、可衡量的科学化考核体系,是提升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体系的设计需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通知》(教思想政治〔2012〕2 号)为基础,结合医学高职院校的特点,选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关指标等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其次,选取试点班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工作,并及时调整取证困难、不够客观、不够准确的评价指标,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最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建议将高校教师评价结果与教师待遇相结合,对教学成果突出的教育予以一定激励。

综上所述,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疗工作者的重任,是关乎着未来医学人才素养的重要一环,因此应多方面着手,提高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医学思政院校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的进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