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胸痛急救流程对胸痛患者确诊时间、辅助检查应用的影响

2021-12-07邵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1期
关键词:心梗胸痛病因

邵明

胸痛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病因十分复杂,主要有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如果不能尽早予以鉴别诊断,就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引起严重后果[1,2]。所以,在临床中,应对胸痛病因予以及时、准确的鉴别诊断,从而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近些年来,随着急诊医学的快速发展,规范胸痛急救流程应用越来越普遍,能够为高危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保障,缩短病因确诊时间,同时为辅助检查应用提供便利条件[3,4]。基于此,本文现以2017 年1 月~2020 年6 月本院急诊收治的96 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规范胸痛急救流程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 年1 月~2020 年6 月急诊收治的96 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8~86岁,平均年龄(55.17±10.28)岁;女23 例,男25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7~86 岁,平均年龄(55.59±10.14)岁;女22 例,男2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②自愿参加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或者意识障碍;②伴有全身性感染;③合并恶性肿瘤;④伴有肝、肾等脏器严重异常;⑤未能配合完成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胸痛急救流程,即患者进入急诊后,快速简单分诊,给予心电图监护,尽早急救。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胸痛急救流程,即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准确判断引起胸痛的原因。倘若患者伴有呼吸困难、双肺啰音、突然晕厥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症状及体征,应马上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以此稳定患者生命体征;5 min 内进行首次心电图及体格检查,并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尽快完成血气分析、血常规、急诊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D-二聚体、脑利钠肽前体、超声心动图、床边胸片检查等工作。完成上述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予以相应急救;怀疑为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患者,给予胸腹部增强CT 等检查,进一步确诊患者病因,给予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病因分布情况以及确诊时间、辅助检查应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因分布情况比较 两组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梗、ST 段抬高型心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因分布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各病因确诊时间比较 观察组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梗、ST 段抬高型心梗病因确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病因确诊时间比较(,min)

表2 两组患者各病因确诊时间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辅助检查应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超声心动图首次使用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部X 片、胸部CT、腹部超声首次使用完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辅助检查应用情况比较(,min)

表3 两组患者辅助检查应用情况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在急诊中,胸痛患者就诊比例比较高,约占内科急诊的20%~45%[5]。胸痛原因非常多,在临床治疗中,应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对症治疗,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生命安全[6,7]。为此,在胸痛急诊中,应对急救流程进行科学规范,以此缩短病情确诊时间,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规范胸痛急救流程就是通过急诊科、心内科、影像科等多科室的合作,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结果,从而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与鉴别,以此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减少患者死亡[8,9]。相较于常规胸痛急救流程而言,规范胸痛急救流程的确诊时间更短,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与标准性,能够为科学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10,11]。在规范胸痛急救流程中,为了确保急救工作有序完成,必须加强急诊科、心内科、影像科等科室的共同协作,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明确科室分工,制定科学的合作方案,以此加快患者病情诊断,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12-14]。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梗、ST 段抬高型心梗病因确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超声心动图首次使用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15]的报道结果基本相符,由此证实,规范胸痛急救流程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尽早确定患者病因,从而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选取的研究对象数量比较少、选定的研究范围比较小、选取的时段范围比较短等,使得研究结果无法完全代表规范胸痛急救流程应用的所有情况,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全面性与可靠性,可适当增加研究对象数量,扩大研究范围,延长研究时段,以此为胸痛患者急救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规范胸痛急救流程对胸痛患者确诊时间、辅助检查应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心梗胸痛病因
心梗猛于虎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有些胸痛会猝死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电视的病因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