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A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1-1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英雄思政语言

王 芳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南京 210000)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各类课程都要体现德育教育,实现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各类高校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各类课程都应该将思想道德建设融入课程体系设计中,课程的教学活动都应饯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彰显育人功能,传递文化价值,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每门课程在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正确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大学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干通识课程之一,具有课时量大、课程涵盖学期多、课程知识信息点范围广等特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名人轶事、传统习俗等各类主题与素材,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同时,易忽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思想的挖掘,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培养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心。另外,不少大学生价值观念不够成熟,批判性思维还需要得到锻炼,人文素养及道德修养都有待提高,急需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不仅扮演着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角色,更是传达文明与修养的纽带。因而课程教学除了注重语言知识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正确思想价值理念的塑造,使学生能够扬正气、辨是非、明事理。对西方思想及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提高道德修养,弘扬正能量,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并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POA教学理念及教学流程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是在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相对于“输出”所指代的口语与写作技能,“产出”的含义更加广泛,还包括了翻译技能。因此,POA的教学对象主要为具有一定英语技能的中高级学习者。POA的教学理念主要由“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组成[2]。教学理念主要倡导教学活动的设置基于教学目标并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设置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边学边用,做到“学习”与“语言运用”相融合。与此同时,“全人教育说”的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提升思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文素质修养等,这也与语言课堂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不谋而合。

POA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驱动”“促成”和“评价”。在“驱动”阶段,教师设置交际场景,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并对教学目标及产出结果进行介绍,让学生对于产出任务及所需的技能有所了解,从而为之后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逐步获得学习输入做铺垫,以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在“促成”阶段,教师将产出总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以分解并降低总任务的难度,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完成课程任务,逐渐习得语言知识及综合技能。对于若干子任务的设定,教师将从语言形式、主题内容以及技巧方法等方面使学生对于产出任务进行选择性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引导与反馈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成效。在“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及产出任务进行检查。POA采用的是师生共同评价(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 TSCA)的方法[3]。根据评价标准,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对典型样本进行评阅,再与学生就典型样本进行共同评价。在师生共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边评边教,学生边评边学。之后,学生再进行互评和自评。最后,教师以普查或抽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评价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

在大学英语传统课堂中,教师扮演着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缺乏自主学习及思辨创新能力。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智能终端的开发利用,推动了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革新。融合网络的线上线下教学新模式逐渐流行并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引入各类高校。混合式教学是指将网络在线学习与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把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现代的网络学习有机地融合,实现学习目标最优化的教学模式[4]。混合式教学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融合信息化智能手段,利用网络在线平台线上线下组织课堂与课外各类教学活动,融合真实课堂与虚拟网络环境,引导、督促并启发学生,使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变得新颖独特、生动有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积极融入英语课堂,实现语言技能与综合素质的高效提升。

四、基于POA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读写教程)第四单元Text A Heroes among us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产出导向法(POA)融合思政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式、问题式、合作式、启发式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内化,综合能力的提升,并将英雄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以“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为主线,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弘扬真善美、汇聚正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引导学生在读原文、学语言、悟思想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激发新时代青年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一)教学目标

本篇文章教学的知识目标旨在使学生习得描写英雄人物性格特征的词汇,掌握问题-举例-结论类型的作文特点及写作技巧。技能目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语言应用能力: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英雄人物性格特征词汇描述英雄人物故事。2.团队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小组演讲展示、互助答题、讨论交流、作文互评等形式提高协作意识。3.理性思辨能力:学生能够对图片及课文中人物是否为英雄进行思考及分析。育人目标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雄们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不畏艰险、友爱和善等优秀的品质,实现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平民英雄的伟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榜样的力量汲取正能量,使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二)教学过程

课程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在课前准备环节,通过网络平台词汇练习,使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性格特征的词汇。通过演讲展示的准备,使学生能够描述历史英雄故事及英雄品质。在课堂中的主题讨论环节,教师通过播放扫雷英雄杜富国的视频,让学生学习其友爱和善、责任担当、不惧险阻、勇于奉献、大公无私、敢为人先、坚持不懈的英雄品质。通过看图讨论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平民英雄的伟大: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实用人才;外卖员不顾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尽心尽责,为千万个家庭带来温暖;建筑工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汗水浇筑一栋又一栋万丈高楼。在写作技巧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篇范文。此范文中不仅包含了学生要学习的相关写作技巧,也弘扬了抗疫前线的医疗工作者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他们不畏艰险、夜以继日、连续奋战,被认为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教师再组织相关的小测验互动投票以检测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在课文讲解环节,学生以小组形式在网络平台完成基于课文内容的排序习题,进一步地了解课文中平民英雄丹尼尔与多利冒着生命危险救人,本能地做出勇敢而高尚的举动。应急救援人员如警察瑞安救人不幸牺牲等伟大壮举。除了那些做出超乎职责范围的特别英勇行为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平凡的人也同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不管是履行职责,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将进行以平民英雄故事为主题的作文写作并在网络平台进行反思讨论: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平民英雄。

(三)POA理论体系的实践

基于POA,教学流程主要由“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构成。在“驱动”阶段,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于课程主题内容的兴趣以及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基于此,教师主要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1.通过预习课文,学生可以熟悉课文大意及整体发展脉络,对文中平民英雄与应急救援人员的伟大事迹有所了解,为课堂阶段学生协作完成基于课文的问题-举例-总结写作模式的排序题目做铺垫。2.通过完成词汇练习表可以使学生掌握形容英雄人物性格特征的词汇以及相关词性变形,为课堂教学的视频播放环节以及写作环节夯实必要的语言词汇基础。3.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问题列表对历史上的英雄进行讨论并演讲展示,有效激活了对于主题的背景知识。学生对于英雄的基本信息的了解可以锻炼学生信息搜索、筛选、整合的能力以及灵活地对词汇表练习中的词汇应用的能力。通过讨论形式开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和协作互助意识。

在“促成”阶段,主要从三个方面(语言形式、主题内容以及写作技巧)进行输入,逐步地简易本课程产出总任务(以平民英雄为主题,撰写一篇基于问题-举例-结论写作模式的作文)的难度,缩小产出与输入学习之间的距离。首先,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找出视频中扫雷英雄杜富国的英雄品质,有利于学生掌握描述英雄品质的正能量词汇,以达到语言词汇输入的目的。其次,教师通过写作范文(主题为抗疫前线医护人员)的讲解,基于课文的问题-举例-总结写作模式的排序练习活动的组织以及之后的基于写作模式的小测验的开展,弘扬了医护人员大爱无疆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也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模式脉络结构,掌握问题-举例-总结模式写作技巧,以达到写作技巧输入的目的。再者,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探讨图片中人物是否为英雄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奉献、责任担当、平凡造就伟大的内涵,以达到主题内容输入的目的。

在“评价”阶段,教师基于网络带领学生对选取的典型作文进行师生合作评价,之后再进行同伴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以提升学生写作技能与合作学习能力。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就选取的作文样本修改情况与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交流与探讨,以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之后的同伴互评及自评可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对自己优缺点进行反思及客观评价,也有利于促进学习效能。接着,教师有计划地抽查批改结果,了解学生评价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并推荐优秀范文以供学生学习。最后,拓展问题“我们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平民英雄?”的设置有意将教学传达的英雄精神落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以此来激励学生,引导他们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发奋学习、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评价

组织各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将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给予反馈并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改进教学策略,以收获教与学的双赢。与此同时,师生合作评价、同伴互评及自评、多项活动智能系统评价的合理使用也为形成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1.师生合作评价

本课程将采用延时评价实施师生合作评价。教师通过网络选取样本作文与学生交流思想、提出修改意见、给予指导性反馈,与学生共同对典型样本进行评价。在教师的专业引领下,一方面学生可以对评价方法与内容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学习的新技能与新知识。

2.同伴互评及自评

在师生合作评价之后,学生对评价目标与方向有更好的掌控度,再通过生生互评及自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了解自己的语言薄弱点,作文主题内容及结构的不足之处,做到扬长避短、学以致用,从而拓宽视野,提升思辨能力及合作能力。

3.教师即时评价

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实时反馈。如课堂开始的演讲展示活动,教师将从多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视频播放环节,教师通过词云形式展现学生答案,可视化的冲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的点评与补充提供了便利;教师带领学生对图片中的人物是否为英雄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从社会贡献、工作热情、性格因素等方面发表观点,教师给予即时反馈,规范其用词及发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智能系统评价

本课程设计中,教师多次运用智能系统评价辅助教学,如课前的英雄品质词汇填写练习、课堂中的基于课文的问题-举例-总结写作模式的排序练习、相应的小测验等活动。智能系统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为形成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及策略。

5.育人元素融合

在评价设置中,也充分考虑了思政元素的评估。如在作文里的主体部分对于列举的人物是否具备真善美、正能量等英雄品质这一要素也被纳入到写作评分标准里,以此考量学生是否领会了英雄们具有的奉献、担当、敬业、关爱等伟大的精神,是否真正理解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深刻内涵,是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怀有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主要创新点

1.教学形式的新呈现

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交互机制,力求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学习与学习工具的多元交互。学生与教师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打破空间与时间限制,如在课后延时评价所采用的师生合作评价,教师与学生基于网络共同探讨。学生与学生互动主要通过主题讨论、协作演讲、任务互评、互助做题、分享成果等形式实现。学生与学习内容互动主要通过学生完成基于写作模式的练习题等文本素材,学生根据视频、图片信息探讨等多种丰富多彩的体验方式获得。学生与学习工具之间的互动体现在利用智能教学平台讨论板块进行主题讨论、学习任务的互评与自评、上传做题答案、下载学习资料、参与互动投票等形式展现。

2.教学内容的新提升

本课程注重语言和育人的融合。针对单元主题,教师充分利用线上资源,选择思想境界高、弘扬正能量,同时又兼具时效性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启迪思维,拓展思政视野,提高德育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前准备、主题探讨、写作技巧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后作业布置等环节都设计了语言与育人融合的学习内容。如通过扫雷英雄杜富国视频,让学生意识到他身上的不惧险阻、勇于奉献、敢为人先等英雄闪光品质与精神;通过图片引导让学生理解习主席的话语“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深刻内涵。通过写作技巧的范文讲解,进一步弘扬了抗疫前线医务工作者勇于奉献与责任担当的英雄模范优秀品质。

3.教学设计的新突破

本课程在设计上不仅深入挖掘育人元素,还通过各种方式将课程学习内容在知识、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开拓及延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如在课前准备环节的基于主题内容的讨论与演讲,不仅挑战了学生对于演讲内容搜集、整理、筛选、组合的能力,也考察了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构建表达自我观点与见解的能力。课堂看图讨论、基于课文内容的材料题目的完成、课后作文的同伴互评也都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问题探讨以及思辨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深入探究与理性思考的潜能。

五、结语

基于POA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有效地融入了思政教育并通过语言形式、主题内容以及写作技巧三个方面线上线下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习得相关主题词汇的同时,掌握文章内容及写作技巧,并通过产出任务加以练习巩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融会贯通。除了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收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了批判性思维,提高了思想道德及文化修养,实现了知识学习与立德树人相统一。

猜你喜欢

英雄思政语言
英雄犬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语言是刀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