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交际视角下话语标记“没有”的语用功能

2021-12-07王一名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问话预设话语

王一名 王 薇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春 130024)

一、引言

互动语言学强调以动态而非静态的眼光看待语言现象,并提出了把自然口语当作研究对象的主张,它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拒绝研究者自己凭空杜撰语料,强调考察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互动过程中所出现的自然话语[1]413。简言之,就是不能将语言固定在封闭的书面形式中去研究。这对语言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没有”为例,在问答句中,“没有”通常单独成句,作为对问话者的回应。但我们对它的研究绝不止步于词典中的义项和交际中的常规用法,它在交际互动中因频繁使用而产生的话语标记功能需要得到语用层面的关照。

对话语标记语的个体研究,就是把某个起话语标记作用的口语表达式放到日常对话的交际序列中做动态考察[2]25。目前学者们对话语标记概念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Fraser(1999)[3]认为,话语标记语不表示命题概念,只表示话语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话语标记就是除了命题内容以外的,说/写者为了使语句上下衔接连贯自然而做出的努力。刘丽艳(2005)[2]25指出如果一个口语表达式具备以下特点,那么它就可以被判定为话语标记语:1.功能上具有连接性;2.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即话语标记的有无不影响语句命题的真值条件;3.句法上具有非强制性,即话语标记的有无不影响语句的句法合法性;4.语法分布上具有独立性,经常出现在句首,不与相邻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单位;5.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停顿、调值高低等来识别。这一归纳有一定说服力。关于话语标记“没有”,前人对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闫建设(2016)[4]认为“没有”在话轮首位的使用可以突破否定词的语义限制,表现出其他功能。唐灵童(2017)[5]深入研究“没有”演变为话语标记的过程以及“没有”的特征和功能。两位研究者均将带有标异功能的“没有”看作纯粹话语标记,并强调其否定意义的完全消失。而袁竹(2020)[6]认为“没有”只是转意为“不是”,它仍有负载着否定意义的部分,并没有全部到达纯话语标记这一环节,是一种标异词语,并具有标异功能。

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观点:“没有”的语义内容正在虚化,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和用法。但研究者们于它虚化的程度观点不一,对“没有”的话语标记身份也未达成一致,其原因在于对“没有”在言语交际中的用法缺少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导致了研究对象不够明晰。目前还没有文章对“没有”的话语标记身份进行详细的说明,话语标记“没有”的语用功能也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

二、“没有”话语标记功能的产生

在现代汉语中,否定词“没有”的主要功能是做动词和副词,但同时也在交际的频繁使用中发生了语法化,成为一个具有情态功能的话语标记语。在共时状态下排比“没有”的全部用法,我们可以厘清“没有”的发展轨迹。

《现代汉语词典》[7]和《现代汉语八百词》[8]对“没有”的性质和含义做了详细的描述:

作动词时,可以表示对领有、具有的否定,对存在的否定,表示数量不足、不够、不到,用于比较时表示不如、不及,用在表任指的代词前时表示“全都不”。作副词时,可以表示对“已然”的否定,多用在动词前。这两种用法当属“没有”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规用例,都可以用在交际和对话中,单独成句,作为对问话人“有无某物”和“有无做某事”的提问做出的回答。如:

例1.“今天就住在这儿吧。你有没有毯子?”“没有,我找到些旧杂志拿来盖著。”(张爱玲《小团圆》)

例2.在谈话结束时,他突然问道:“同志,您入党了吗?”“没有,”我回答说。(1955年《人民日报》)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在对话中表示否定回答的动词“没有”和副词“没有”分别用“没有1”和“没有2”来表示。上面的两例分别是“没有1”和“没有2”在日常交际和传统教学中的典型用法,然而这些并未涵盖“没有”在口语中的所有现象。当“没有”原有的否定含义部分流失时,表意转向为“不是”,用来回答“是否”和“是不是”等格式的疑问句或用来否定前一话轮的陈述。我们将这类“没有”用“没有3”来表示。如:

例3.“你们是否定期见面?”海明的处境与她大有相同之处,一开口就很投机。“没有,”丹青懊恼的说:“完全看他兴之所至。”(亦舒《忽尔今夏》)

例4.“你是不是惹他们生气了?”“没有,从不惹他们生气,我听话!他们吃完饭后,我为阿姨刷碗擦桌子扫地。我小屋里有个水管子,我就在那里刷碗。我不淘气!”(《1994年报刊精选》)

例5.“哦,都知道啊,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父母双全还有俩哥哥。” “哦,挺好啊,你那个哥哥长得也是你这个样的么?” “没有,我哥哥长得挺精神的。”(郭德纲《丑娘娘》)

例6.“哎,”她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要觉得扫兴,可以不理我,现在就走。”“没有,我不是,噢,你以为我就是专门来跟你干那事的?”(王朔《过把瘾就死》)

例7.王经理说:“怎么,不愿意?是不是没信心?”我猛然转过神来,马上解释说:“没有,没有,只是感觉太突然,心里没有准备。”(网络语料)

通过对以上用例的观察可见,“没有3”表意转变为“不是”,用来回答“是否”和“是不是”等格式的疑问句或用来否定前一话轮的陈述,侵略了“不是”的使用领域。这一点在例6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没有,我不是”这一话段中,说/写者先用“没有”表示否定,在意识到自己滥用了“没有”的职权后又用更加合乎语法的“不是”来加重否定语气,起到了安抚对方的语用效果。其次,“没有3”保留了部分否定含义,但是与“不是”相比否定程度较轻。如例7中的“没有”只是对“不愿意?是不是没信心?”这一问话含混的回应,算不上是坚决的否定,但如果替换成“不是”,否定含义便毋庸置疑了。“没有3”的词汇意义由此发生虚化,发展出了情态用法,只对问话表示委婉的否定,“没有3”与它所在的语句命题内容和真值条件不再密切相关,删去“没有3”,会话含义仍然不会改变。

当“没有”在句法层面的否定含义全部流失时,“没有”便在自然口语中浮现了话语连接功能,起到衔接上下文的作用。如果从话语中移去,与它关联的语句命题内容和真值条件不会发生变化。我们把它用“没有4”来表示。如:

例8.“你们营业,为何要放出噪声污染环境?”(市公安局王科长严告)“没有,我们只在室内放。”“那这门口大音箱是怎么回事?”“这,这是刚才开业讲话时用的。”(《1994年报刊精选》)

上述对话中,问话人针对原因发问,而听/读者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和关系准则,用“没有”来回应,属于答非所问。实际上这里的“没有”跳出了话轮限制,否认了上一话轮隐含的“营业放出了噪声污染环境”的预设。

例9.“我很想读书,特别向往北大,人大也不错,原本打算留学却由于种种原因未成行。”......“目前有什么打算?”我问。“没有,我还是想读书。”兰兰笑了一下。(1998年《人民日报》)

例9中,问话人用“什么”表明了自己的疑问点,而兰兰却并没有针对疑问点作出答复,而是用“没有”对整个话语进行了否定。由“我还是想读书”可知,兰兰不是没有打算,因此“没有”不是对“目前有无打算”的否定,又由前文“读书是兰兰一直以来的心愿”可知,此处的“没有”意为“除了读书以外,没有新的打算。”

例10.日常对话(背景:情侣吵架)

A女:“你又去玩游戏了是吧?”

B男:“没有,不是你让我闭嘴的吗。”

“没有”及其引导的后续句是对“玩游戏”这一行为的解释说明,而不是对“你又去玩游戏了是吧?”这个具体问话的否定回答。

例11.“你干什么总不理我?”“没有,我眼神不好,恐怕得配副镜子了。”(王朔《谁比谁傻多少》)

“没有”及其引导的后续句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从侧面回应对方的质疑,起到回避和转移话题的语用效果。

通过对以上用例的观察可见,“没有4”有着以下较为鲜明的特点:1.语义特征:没有词汇意义,只体现程序性意义。“没有4”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否定某个行为或动作的否定词,它所携带的概念意义即否定义在很大程度上虚化了。上述用例中的“没有”既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否定,也不是对行为动作的否定,也就是说,“没有4”的含义独立于“没有”在词典中的常规义项。2.句法特征:结构独立,不与前后语言成分结合构成更大的句法单位。如例9中移去“没有4”后的话语似乎更加合乎语法。3.韵律特征:音节弱化,前后或有语音停顿。4.功能特征:脱离了句法层面,在交际互动中浮现出了相应的语用功能。如例9中的“没有”起到了回避和结束话题的语用功能。5.分布特征:“没有”通常出现在话轮的起始位置,充当话轮开端语或话轮转换语,作为对上一话轮的回应。沈家煊(1989)[9]326-328认为会话中有引发、应答、反馈等序列,通过对上文所举例子的观察可以发现“没有”通常在“引发——回应”的互动序列中占据回应位置,而不能作始发问。

具有以上特征的“没有4”已经可以看作话语标记,它不是对客观事实的否定,而是体现出说/写者的话语策略,即引导听/读者作出符合其交际意图的理解,是说/写者的主观性表达。“没有”成为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路径可以概括如下:

“没有1”和“没有2”(常规用例) “没有3”(语义部分虚化) “没有4”(话语标记)

三、话语标记“没有”的语用功能

互动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意义是在互动交流过程当中出现并不断发生变化的,互动交际形成并塑造语言[1]411-416。“没有”话语功能的浮现过程就是在互动交际中频繁的使用而逐渐定型的过程,它一方面显现了一些语法化过程中的常见特征,如语境化、语义虚化、语音弱化和去范畴化等,另一方面又在自然口语的会话序列中承担着新的语用功能。我们将“没有”的话语标记功能分为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

(一)语篇功能

话语标记“没有”从否定词语演变为话语标记显然包含了辖域扩大的过程:从管辖范围在命题内演变到辖域涵盖命题甚至整个话语①。进一步说,话语标记“没有”的语篇功能体现在它回应功能的扩大,它不仅能够回应某个单独的句子,更能够充当对整个话语的回应。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话语本身的回应,一种是对话语的潜在预设的回应。

1.回应话语本身

根据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为了尽可能减少力量的消耗,人们总是会使用较少、省力或者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10]。经济原则在语言这一功能结构的运转中无处不起作用,在言语交际中也不例外。当面对复杂问话时,听/读者可能不作一一回应,而是用某个表达式进行概括的回答。“没有”就是这类概括性较强的表达式之一,它可以用来回应整个话语,在言语交际中体现出强大的回应功能。此时说/写者虽违反了合作原则的量准则,但“没有”所传达出来的言外之意仍能通过上下文语境和它的后续句中体现出来,不会影响听话人的理解,同时还达到了省力、快捷的表达效果。如

例12.“这是你们俩谁策划的,嗯?是不是你想出来的损招儿?从一开始就是有预谋有组织的?”“没有,我们只不过是想让你们新婚不受干扰……”(王朔《我是你爸爸》)

“没有”的临近语对包含多个问句,而“没有”不是对某个具体问话的否定,而是对一连串质问的回应。“没有”的后续句解释了说/写者这样做的目的,可见“没有”还具有引出解释说明的引发性作用。

例13.“嗯,既是如此,阁下想必已学到了你师父的绝技?恭喜,恭喜!”南海鳄神将脑袋摇得博浪鼓相似,说道:“没有,没有!你自称于天下武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如能走得三步‘凌波微步’,岳老二便服了你。”(金庸《天龙八部》)

此处的“没有”既是对“想必已学到了你师父的绝技?”的默许,同时也是对“恭喜,恭喜!”的礼貌回应。

2.回应话语的潜在预设

一般而言,说出某个事物就预设着该事物的存在,说出某个事件就预设着该事件已经发生。但是,在交际过程中预设可以以某种方式被取消。针对问话本身含有预设前提的情况,回答者可以使用否定问话本身的交际策略,从而取消上一话轮的潜在预设,变被动为主动。话语标记“没有”就具备上述取消预设的功能,它可以深入上一话轮逻辑,回应话语的潜在预设。如

例14.日常对话(语境:A男和B女之间为男女朋友关系,两人在讨论暑假旅行的去处时,B女提到了长沙这个地方。)

A男:长沙我去过。

B女:跟你前女友去的呀?

A男:没有,还有她那些室友呢。

上述对话中,A男的回答显示了他的确曾经和前女友一同去过长沙。他使用的“没有”是对女友所提出质问的回应,但不是否认此事,而是起到了标异功能,申辩自己并不是和前女友单独去的,还有前女友的室友等人。由此修正了对方的心理预期预设,即“A男和前女友曾单独去过长沙”,消除对方的误解,澄清交际双方对所讨论事件的认知的不同之处,起到了回避话题,缓和矛盾的语用效果。同时引发了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的后续句:“还有她那些室友呢。”

例15.钱荣“噢”一声,怪腔说道:“社长大人,失恋了也不必这么想不开,哪个英雄把你从河里捞出来的?”......雨翔冷漠地说:“没有,外边在下雨。”(韩寒《三重门》)

问话中的“哪个英雄把你从河里捞出来的?”隐含了“你掉进了河里”的前提,而雨翔深入到这层话轮的逻辑,用“没有”积极否定掉了这一潜在预设。“没有”的后续句解释了身上湿了的原因,可见除了对上一话轮的预设做出回应,“没有”还起到了引出原因的引发性作用。

例16.“你想得如此入神?”殷以宁祥和地笑。“没有,我只在胡想!”真正答非所问。家姑根本没有问我在想什么,无非作贼心虚,此地无银。(梁凤仪《豪门惊梦》)

对“你想得如此入神?”的回答“没有”实际上是对这一问话的潜在预设“你正在想些什么”的否认,这是听/读者想要回避话题时所做出的应急策略。

例17.“你笑谁?”韩丽婷指问李缅宁。“没有,就是灭了胖子一道。”李缅宁尽量令语气平淡,不使开心流露。(韩雨婷《无人喝彩》)

例18.他先看到的景象是咕鲁“准备对主人动手”,至少,在他的心中是这样想的。“喂!”他粗鲁地说:“你在干什么?”“没有,没有,”咕鲁柔声说:“好主人!”(托尔金《魔戒之王》)

上述两个例子中的“没有”都不是正面回答问话中谓词所需的宾语,而是在回避问话中隐含的前提。

(二)人际功能

“没有”在互动交际中浮现出来的人际互动功能可以理解为说/写者与听/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话语标记能够让谈话的双方互通交际信息,互明交际意图,这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主观性表达,话语标记能让说/写者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向听/读者传达主观情感和对所言信息的评价或态度[11]。话语标记的人际功能是语言交互主观性的最好体现。话主在话语中留下“自我”印记的同时还涉及对听/读者的关注,并且设想了听/读者对话语的理解和反应,最终对听/读者的“自我形象”和“面子”需要产生影响并由此完成交际的良性互动[12]。我们所讨论的话语标记“没有”正属于主观性的语言范畴,它是一个功能项,用来表示话主的态度和认识,在交际中可以有效地回应赞美等言语行为、回应交际双方的认知差异,此外还能在维护听/读者面子的前提下有效委婉修正对方的错误。

1.回应赞美等言语行为

言语交际本身就是交际双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言语行为。受到彼敬我谦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语使用者的交际对话中经常会体现出赞美、感谢、致歉等言语行为。在汉民族文化中,当受到他人的赞美时我们往往会使用一些谦辞作为回应,如“过奖”“哪里哪里”等。渐渐地话语标记“没有”也成为这类谦辞中的一员,在交际互动中,“没有”能够起到回应赞美、致歉、和调侃等一系列言语行为的作用,通常符合礼貌原则。比如

例19.日常对话(语境:女生B和自己的姐姐A吃饭时带上了女性朋友C。)

A对B说:“哎你这同学长得真好看!”

C笑说:“没有,她(指B)也很好看!”

此处“没有”回应的言语行为是对方的赞美。C的回答不是对A的赞美的否认,反而是一种委婉含蓄的接受,默认对方的夸奖的同时表现出了谦逊和气的态度,礼貌回应的同时又转而夸赞另外一个人,巧妙控制了话轮的转换。

例20.林青:“夏雨吗?”芮小丹:“是我。对不起,这么早打扰你休息了。”林青:“没有,我刚起来。有事吗?”(电视剧《天道》)

此处芮小丹的话语体现了致歉的言语行为,林青用“没有”回应可以起到减轻对方的内疚,维护双方人际关系的作用。

例21.“是么,周瑾?”同桌的另一个女同事笑着问,“够风流的。”“没有,”周瑾笑着辩解,“你听赵蕾瞎说。”(王朔《给我顶住》)

女同事的“够风流的。”体现出调侃的意味,周瑾用“没有”来轻松地回应对方的这一言语行为。

2.回应交际双方的认知差异

当“没有”表达说/写者的主观认识时就能够用来回应交际双方对所讨论事件的认知不同之处。如

例22.肖科平推门进来,脸上笑嘻嘻的。李缅宁乜视着她,含着裕说:“又想干嘛?看你就是不怀好意。”“没有,”肖科平仍笑着,“我就想问你有没有她照片,参观一下。”(韩雨婷《无人喝彩》)

例23.“小高、小李不都叫你给支出去啦!”“没有,没有,我派他们去完成任务。”(曲波《林海雪原》)

例24.“瞧你那样还挺得意。顺子,我现在发觉你动不动就会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没有没有,心情很沉痛,又无计可施——那个是我长期在野外,自己不吹就没人吹留下的毛病。”(王朔《刘慧芳》)

上述例子中的“没有”都是交际者用来回应自己与对方之间的认知差异的。例22的“没有”回应的是说话人对他“不怀好意”的这一看法,肖科平认为“看照片”的举动不算是“不怀好意”。例23中的“没有”标识了听/读者不赞同说/写者“支出去”的看法,后续句“派他们去完成任务”是对自己行为的解释说明。例24的“没有没有”实际含义为不赞同他人对自己“就会自我欣赏”的认识。

3.委婉修正

在交际互动中,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当其中一方想要修正另一方的观点时通常不会严厉地指出,而是会采取委婉说服的语用策略,让自己的观点缓缓而至。此时的“没有”就起到了缓和语气,委婉修正的作用。比如:

例25.日常对话(语境:两位老师在讨论学生看线上课堂回放的问题)

A老师:“他们在课上已经听过一遍了,课后再看就是浪费时间。”

B老师:“嗯......我也觉得是这样的,可能他们就是课上有一些没听懂的地方。”

A老师:“哪听不懂可以问老师,我觉得学生不应该看回放啊,再看一遍就是浪费时间。”

B老师:“没有,有的学生就是会有这种要求......哎呀,他们要看就看吧!”

从以上对话中可以看出A老师的观点是“学生不该看回放”,B老师实际上有不同的意见,但一直采取委婉的交际策略,即使他在话轮的后段提出和A老师不同的看法,指出“有的学生就是会有这种要求”,并为学生看回放提供原因:“可能他们就是课上有一些没听懂的地方。”但在话语前段都会先表现出对A老师看法的迎合之意,“没有”就充当了说者想要提出不同看法的先行词,对对方的观点起到了委婉修正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没有”在会话序列中多处在回应位置,但不意味它只能承担回应功能。一个举动兼有应答和引发两重作用[9]326,应答和引发是相对的概念,对前一话轮回应的同时也是对后一话轮的引发,二者不能够截然分开。这样的“没有”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既能起到回应作用也能起到开启下一话论的引发作用。

四、结语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不将“没有”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论述,但仍有必要提及。文章初步认为“没有”话语标记功能的形成有两大动因或机制,首先,“没有”是现代汉语的交际中人们常用的否定词之一,频繁的使用会减弱人们对这一词语的反应,从而导致词语意义的磨损和功能的泛化。此外,语法化的进程往往会伴随着主观化,主观化也是推动“没有”话语标记功能形成的重要机制。由于在交际中频繁使用和主观化等动因和机制,现代汉语否定词“没有”逐渐浮现出了话语标记的功能。话语标记“没有”虽然不表示命题的内容,但在话语中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有延缓语流和话轮转换等常规作用,又在互动交际中体现出了强大的语篇回应功能和人际功能。没有了话语标记,篇章的连贯性会大打折扣,人们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话语标记所体现出的各种话语功能,因此对个体话语标记功能的研究意义重大。

[注 释]

①话语可以定义为超句子的语言单位,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猜你喜欢

问话预设话语
画与理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雷人话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怪鸟夺妻杀夫(下)
文本阅读中变“问话”为“对话”浅探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