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对策

2021-12-07李运昌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韩 伟 李运昌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提出背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中国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交流交往交融尤其是共同抗击外敌的过程中,逐步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可、接受和热爱的思想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树立“一家人”的理念、强化“一家人”的观念、铸牢“一家亲”的意识,这既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愿景的重要保障,也是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民族分裂主义的有力武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命题,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原创性论断,它始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的不懈探索,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总方针和主旋律。2014年5月在中央新疆民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同年9月又提出了“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4]同年10月,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他再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已经发展到新高度。

二、民族院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支撑中华民族跨越数千年而绵延不断,历经无数磨难而经久不衰的制胜密码,也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千百年来它不断激励着中华儿女只争朝夕、同心同德、披荆斩棘、勇毅前行;今天它仍然是我们抵御风险挑战、不畏强权霸凌的精神动力;它强化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使命,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资源,是一面引领大学生正确航向的旗帜,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导向;民族院校一定要从关系国家民族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铸牢大学生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引导大学生真正从灵魂深处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自觉与祖国同心同向同行,努力提高服务社会的本领,不断增强使命感,勇于担当作为,在奋进百年梦想的征程中建功立业,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彩人生。

(二)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贯穿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史的生命线。然而近年来,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民族分裂活动日益猖獗,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的势头不减,各种敌对势力下工夫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其争夺的主要目标。而我国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国家统一的关键,就在于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建设的生力军、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的践行者和捍卫者,然而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的丰富经验、辨别错误思潮的能力较差,需要及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砥砺同心建设美好家园。这是我们有效遏制民族分裂主义、抵御和平演变和外来侵略的重要思想基础。

(三)有助于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整个民族数千年来绵延不断、历经无数磨难而经久不衰的必胜信念和红色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目标的不竭源泉,使我们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险挑战面前化危为机、浴火重生。目前我们身处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全球民族问题错综复杂。我国经济复苏平稳,“十四五”逆势开局,伟大事业掀开新的篇章,伟大工程踏上新的征程,伟大力量就蕴藏在民众之中,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各族大学生团结友爱、同舟共济的优良传统,对于有效凝聚起大学生群体的磅礴力量,引导大学生砥砺奋进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三、民族院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对策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强大合力,细化政策举措,才能确保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不断完善教育内容

1.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反对一切民族特权;主张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强调民族文化各有特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极端重要。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鼓励各民族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2.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全国人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纽带、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精神基因和勇毅前行的制胜密码。数千年来不断激励着中华儿女只争朝夕、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奋进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今天它仍然是激励14亿中国人民向着现代化强国目标扬帆起航、昂扬进发的强劲动力。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宏愿的生力军,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将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不畏霸凌、守正创新等民族精神基因,融入到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全过程,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大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大局。

3.加强“五个认同”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西方各种政治思潮大量涌入,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冲击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削弱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漠,对国家前途漠不关心。因此,将“五个认同”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进大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凝心聚力积极奋进新时代。

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纽带。高校课堂教学亟待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准确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认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民族振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自觉地把青春奋斗的流金岁月融入党和人民的复兴事业,为实现民族复兴宏伟愿景而不懈奋斗。

5.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民族院校肩负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历史使命,广大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普及民族文化知识、宣传榜样人物先进事迹、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等等,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引导大学生自觉将民族团结内化为个体的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为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二)持续优化学校环境

1.优化学习生活环境

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家国情感的培养,关系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因此,民族高校要持续不断地优化学校环境,特别是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努力为学生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干净整洁的生活场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不断提升,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不断增强。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正确科学的文化导向、与时俱进的传播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健康心理;有利于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因此,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优化网络媒体环境

网络媒体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校要积极抢占网络高地,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净化网络信息,用心用情用力营造绿色网络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信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文明上网、上文明网。只有持续优化网络媒体环境,才能助力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积极创新教育载体

有效的教育离不开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应将传统教育载体和现代教育载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1.运用校园新媒体平台加强教育和引导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传输、接收和共享的平台。高校可以运用校园网新媒体平台,推送有关民族问题的基本知识测试题、时事新闻、模范人物等,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提高他们对民族问题的关注度,并立志以英雄人物为榜样为民族团结进步做贡献。

2.借助校园公众号加强教育和引导

运用QQ、微信、微博等开展民族问题热点、焦点讨论,同时提供线上答疑、留言回复;还可以开通征集功能,鼓励大学生投稿,稿件一经采用即可获得学分或证书等奖励,以此方式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大学生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理解和分析当代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3.运用网络短视频加强教育和引导

网络短视频,最短几秒钟,最长几分钟,短小精悍,方便利用碎片时间观看,因此而倍受大学生青睐。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短视频推送有关民族问题的案例、先进人物事迹、情景短剧、励志故事等多种主题内容,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融于文化活动之中,寓教于乐,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民族观教育。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民族院校一定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愿景的人才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一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真研究有效对策,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