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1-1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

白 蓝

(湖南女子学院,长沙 410004)

一、引言

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MOOC、微课等在线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学生学习、高校教学的趋势[1]。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文件精神,《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已于2020年发布。各高等院校大学英语部也将依据《教学指南》修订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具有受众面广,实用性强等特点。基于上述特点,将大学外语课程建设成为符合“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大外语”金课十分必要[2]。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技术革新也是一种时代必然的选择。在“新文科”背景下,整理与反思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意见与建议有助于开拓视野,促进大学英语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新时代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困境

大学英语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需要适应信息化发展,适当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分析,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一)教学模式相对传统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线下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中每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单词、语法等内容,学生相应完成配套练习,教师批改作业并集中解答。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方面的掌握效果良好,教师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务任务。但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大学英语课程,学生在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欠缺。教师在“一对多”的大班制课堂授课中,讲课内容较多,学生大多数以听课为主,个人语言应用能力无法展现。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机器翻译中取得的进步,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尚未根据外部环境进行合理的变化和调整。市场社会需求与高校大学英语内部环境间的联系不紧密,使得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滞后于时代社会需求。

(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信息化教学资源广泛应用到教学改革中。然而信息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相对滞后,课堂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教案,教师大多采用教材配套的课件以及教案进行多媒体教学。线上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不足,教师信息化课程平台建设相对缓慢,对学生特别是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缺乏信息化监督,互动平台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掌握不及时,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群体教学观念较传统,没有转变教学理念,无法很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存在“不想学、不愿学”的心理预设,不愿意主动学习,学习兴趣不强。

(三)教学设置与结构相对单一

我国当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如何处理好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在课程结构与内容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处理好不同阶段开设相应课程的问题。不少学者指出英语教育发展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培养。例如,承担教育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高校外语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项目的研究者认为:“我国的外语专业迄今为止似乎并未切实把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放在首位,导致学生受教育程度不够,尤其是智性发展不足”[3]。大学英语教学需在“素质”“能力”“知识”三个层面更加宏观地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与建设举措。

(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要求。具体而言,高校需要打造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队伍建设。然而,部分高校对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关注不够,教师队伍参差不齐,高级职称人数相对较少,年龄结构整体偏大。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在教学、科研特别是信息素养上能力较弱,对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教学的融合度不高。

三、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进路径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要求,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形成科学定位,不断调整教学模式。结合上述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提出高校英语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与模式

大学英语教师根据学科前沿理论和教改成果,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区分为“学”“教”“用”三个维度。依托“两性一度”金课理念,重塑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块,提出“信息化+教研化+实践化”教学模式,使用多维交叉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让学生忙起来。实现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方法,首要内容是更新教学模式。比如采用BOPPPS的教学模式,课前在教学平台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课前前测,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及先备知识,以便后续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进度。课中,通过板书、PPT、参与式学习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课后以小测验、做习题、进阶式项目等课后后测形式验收学习效果和社会实践应用能力,前测与后测相对应,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这种混合式教学有三点本质内涵:理论基础的融合性、使用环境的兼容性和知识的重组性[4]。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核心思想,让学习者更具有参与性,重构教与学的关系。混合式教学注重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重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教学指南》中也提出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5]。此外,课程可增加高阶性的教学内容,做好“四新、四性、四融合”,结合科研前沿成果,融合多学科思维,开展新时代语言传播工作。

(二)完善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体系

在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打造适合高等院校大学英语发展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需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平台。在具体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教师自建或引用优秀微课、慕课、金课等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建设一批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等一流本科课程,完成一流课程群落建设。同时,建立线上教学信息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材料,能记录和监测师生教学学习过程。学生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预习和复习,合理使用教学信息化资源。

(三)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

“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不是要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人文社会科学”,而在于改革现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6]。大学英语建设要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制定进阶式社会实践项目,解决课内与课外脱节,融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学思悟行”的内涵发展,激发学生乐于从基础理论向创新实践进行成果转化,喜爱社会公益活动,开展课外德育体验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个性化特色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错位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体验式、案例式个性化学习。通过互动式教学平台,强化学习过程管理。把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需求相结合,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现协同育人发展。教师应加强课程思政体系整体设计,围绕提升人文素养、跨文化能力、复语能力等培养学生语言综合技能。课程内容主动对接社会岗位需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素养。

(四)加快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2021年教育部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强调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大学外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十分重要,要深化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7]。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5]。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定期教学研讨,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尽快吸收优秀的青年教师,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另外,应健全教学整体评价、完善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机制等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和培训,系统提升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四、结语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理解中国的当下和未来的关键词。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指出,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大外语”,外语教育要肩负时代使命,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面融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8]。在信息化技术时代,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出现在各行各业。我国英语教育的新使命要求我们坚持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重新审视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一条龙”英语教育模式创新,深化以课程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改革[9]。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把语言、文学、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水平的同时,扩大学生的人文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体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品质[10]。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包括更新教学内容与模式、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设立进阶式社会实践综合项目以及完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大学英语教师应主动适应新时代教学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实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大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