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来自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经验证据

2021-12-07

关键词:同行业盈余董事

马 玥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制度安排,董事会设有董事长、董事和独立董事等。根据公司治理原则,独立董事的设立是董事会“独立性”制度的体现,起着缓解代理冲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作用。(1)Fama, E.F., & Jensen, M.C.,“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The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 Vol.26,No.2,1983,pp.301-325.(2)Adams, R. B., Hermalin, B. E., & Weisbach, M. S., “The role of boards of directo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 48, No. 1, 2010, pp. 58-107.同时,独立董事联结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治理机制,正被越来越多企业采用并发挥着巨大的信息桥梁作用(3)Davis, G., “Agents without principles? the spread of the poison pill through the intercorporate network”,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36, No. 4, 1991, pp. 583-613.和学习作用。(4)Almeida, P., & Kogut, B.,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mobility of engineers in regional networks”, Management Science, Vol. 45, No. 7, 1999, pp. 905-917.

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是指同一年在同一行业内担任两家及两家以上企业的独立董事。学术界对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合理性讨论已久,在我国,因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银保监明令禁止银行业、保险业中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现象,但其他行业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根据Richardson的理论,董事联结是吸收一个组织元素到另一个组织领导层的过程,而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正是独立董事利用行业经验,为同行业的其他任职公司提供服务,(5)Richardson, R.J.,“Directorship interlocks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32,No.3,1987,pp.367-386.这些具有行业经验的独立董事能够从行业专业的角度对公司的战略和经营决策发表意见。(6)Johnson, J. L., Daily, C. M., & Ellstrand, A. E., “Boards of directors: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22, No. 3, 1996, pp. 409-438.由此引出几个问题: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是好是坏?其他行业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现象是否也应禁止或者支持?

已有文献对独立董事联结现象的经济后果研究大多强调独立董事拥有的信息质量、(7)卢昌崇、陈仕华:《断裂联结重构:连锁董事及其组织功能》,《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8)谢德仁、陈运森:《董事网络:定义、特征和计量》,《会计研究》2012年第3期。(9)陈仕华、姜广省、卢昌崇:《董事联结、目标公司选择与并购绩效——基于并购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视角》,《管理世界》2013年第12期。背景知识储备、(10)黄海杰、吕长江、丁慧:《独立董事声誉与盈余质量——会计专业独董的视角》,《管理世界》2016年第3期。和个人资源(11)魏刚、肖泽忠、Travlos N.:《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的流动,集中在董事联结对企业并购决策、并购绩效、公司治理几个方面经济后果的研究,但暂时没有专门针对“同行业”或“相关行业”董事联结进行研究。独立董事同业兼任不仅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流动,还是同行业内部的流动。根据陈汉文等人提出,独立董事联结未来研究方向应考虑到独立董事类型或独立董事背景特点对企业治理效果的影响。(12)陈汉文、廖方楠、韩洪灵:《独立董事联结与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经济管理》 2019年第5期。基于此,本文利用2007—2017年全部A股非ST上市公司中有同业兼任的独立董事作为样本,重点探究同行业的背景下,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是否还能有利于发挥治理作用或能否提高所在企业的盈余质量,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从独立董事在企业中可发挥空间的角度出发,本文考虑了企业现有内部治理效果,选取了企业股权制衡度和内控质量作为代理变量,探讨了独立董事发挥受限时,同业兼任作为外部治理机制的实施结果。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供了具有行业经验独立董事公司治理效果的证据,丰富了独立董事咨询和监督功能的研究,帮助投资者识别行业经验独立董事的能力;(2)具体挑选了同行业独立董事联结机制进行研究,完善了不同董事特征或类型的独立董事联结发挥作用强弱的文献;(3)探讨了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经济后果,不仅有助于利益相关者认识同业兼任背景独立董事影响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同时也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除金融外其他行业同业兼任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相关理论研究

董事联结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对于联结公司而言,独立董事联结有助于公司之间知识以及行为的传播、学习的经验证据,董事联结还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然而,现有文献中还未有研究关注到不同董事特征独立董事联结机制发挥作用的不同,例如,行业内部董事联结所带来的影响。行业内部董事联结可能更能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达到行业内专有信息、资源、行为的流动。

很多研究认为独立董事的行业经验是公司的宝贵资源,(13)Pfeffer J.,Salancik G.R.,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Rochester,NY 1978 p.101-117.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型环境下,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网络对公司发展尤为重要,甚至成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14)Norburn, D., “Gogos, yoyos and dodos: Company directors and industry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7, No. 2, 1986, pp. 101-117.李敏等人也提到,企业之间资源和知识的共享可以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15)李敏、肖方斌、谢碧君、许宝妮:《中国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比较视角》,《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比如,在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战略过程中,自身的能力水平是保证有效参与的重要因素,独立董事们在行业中积累的经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公司的战略转型决策。在此基础上,同时具有行业经验的独立董事还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公司的战略和经营决策发表意见,但是,专门针对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独立董事或董事兼任进行的研究较少。“资源支持理论”认为,由于独立董事在其行业内的影响,能够为公司的成功经营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16)Zahra, S. A., & Pearce, J. A.,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review and integrative model”,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5, No. 2, 1989, pp. 291-334.例如,Ke等学者研究了若公司有同时在相关行业任职的独立董事,管理层预测准确度更高,检验了独立董事从业经历带来的咨询功能。(17)Ke, R., Li, M., & Zhang, Y., “Directors’ informational role in corporate voluntary disclosure: An analysis of directors from related industrie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37, No. 1, 2020, pp. 392-418.审计师、分析师等领域也有文献对此进行了关注,例如若分析师同时跟踪同行业公司,这类行业专长可以更好提高分析师股价预测准确度。(18)余玉苗:《行业知识、行业专门化与独立审计风险的控制》,《审计研究》2004年第5期。

(二)研究假设

考虑到独立董事的行业经验对企业带来正面的咨询作用,本文认为,行业内的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更能加强企业的治理效果。已有文献对独立董事治理效果的研究很多,从结果出发,Klein、Xie等人,以及胡奕明和唐松莲等学者均从盈余质量的角度探讨了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治理作用,(19)Klein, A., “Audit committee, 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Vol. 33, No. 3, 2002, pp. 375-400.(20)Xie, B., Davidson, W. N., & DaDalt, P. J.,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role of the board and the audit committe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Amsterdam, Netherlands), Vol. 9, No. 3, 2003, pp. 295-316.(21)胡奕明、唐松莲:《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参照以往研究变量,本文选择了盈余质量作为独立董事治理效应的变量。Dechow等人认为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为投资者在做决策的时候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22)Dechow, P., Ge, W., & Schrand, C., “Understanding earnings quality: A review of the proxies, their determinan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Vol. 50, No. 2, 2010, pp. 344-401.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质量的盈余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进行真实的评价,从而进一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本文选择盈余质量的高低作为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治理效果的代理变量。从行业经验和董事联结两个角度同时出发,即在均为联结独立董事的前提下,讨论同业兼任在发挥公司治理作用上的效果。与普通的独立董事联结相比,拥有同行业联结的独立董事更加具有行业专业性的知识和资源,因此,同行业联结独立董事在企业盈余质量方面更能够发挥治理作用。于是,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 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盈余质量正影响。

影响独立董事发挥其治理作用的因素,除了独立董事本身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之外,企业可发挥的空间也很重要。独立董事是从外部引入,帮助企业进行公司治理,起到监督的作用。企业内部现有的治理状况则与外部治理效果可能会产生互补的作用。La Porta认为当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时,企业投资者的保护程度较弱,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风险较高,(23)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 Shleifer, A., “Law and finance after a decade of research”,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 Vol. 2, No. 3, 2013, pp. 425-491.本文选取股权制衡度作为股权集中度的代理变量,股权制衡度低说明上市公司代理问题严重,内部人更有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独立董事对盈余质量发挥作用的空间增加。于是,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 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盈余质量的治理效应在股权制衡度低的样本中更显著。

同样,影响独立董事发挥治理作用的因素还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陈汉文等人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机制与董事会联结对于盈余管理都具有较为稳定的治理作用,但这两种内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作用。本文利用迪博数据库的内部控制指数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差的企业,对独立董事发挥治理作用的影响较大,因而会加强同业兼任对盈余质量的效果。于是,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 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盈余质量的治理效应在内部控制质量差的样本中更显著。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初始研究样本为2007—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按照以下标准对样本进行筛选:(1)剔除不存在独立董事联结的样本。独立董事联结除增加了其甄别盈余管理的信息和资源外,还提高了其监督失败的潜在损失(陈汉文等,2019),即独立董事可能为了避免更多的损失而具有更强的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为了排除这一替代性假说,本文将研究样本限制为存在独立董事联结的上市公司。(2)剔除金融行业样本。(3)剔除ST样本。(4)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经过上述处理共得到17887个公司年度观测值。为消除异常值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本文对全部连续变量在1%和99%水平上进行了缩尾处理。 其中,本文的独立董事联结数据和主要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经济金融数据库,内部控制指数来自迪博(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独立董事同业兼任

本文首先定义独立董事联结为独立董事同一年在不同上市公司任职(24)对于可能存在重名的独立董事,本文用“姓名+年龄”进行剔除。,与陈汉文等(2019)不同的是,本文只保留了存在独立董事联结的样本,旨在研究同是董事同业兼任情况下,不同董事背景特征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定义独立董事同业兼任为独立董事同一年在同行业的不同上市公司任职,记为Interlock_ind,若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则取1,否则取0。

2.盈余质量

参照Kothari等(2005)的做法,通过业绩调整后的修正Jones模型计算得到操纵性应计利润Dak的绝对值,将其作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记为Absdak,Absdak取值越高,表明公司盈余质量越差。同时,本文还区分了Dak大于等于0和小于0的样本分别进行检验,以明确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发挥作用的方向;在稳健性检验部分,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度量盈余质量,得到相同的结论。

3.实证模型

本文构建如下实证模型检验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

Absdak=α+β*Interlock_ind+γ*Controls+IndustryFE+YearFE+ε

(1)

其中Absdak为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Interlock_ind为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参照潘红波和韩芳芳,以及陈德球和陈运森的做法,(25)潘红波、韩芳芳:《纵向兼任高管、产权性质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16年第7期。(26)陈德球、陈运森:《政策不确定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经济研究》2018年第6期。本文控制了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Age)、财务杠杆(Leverage)、盈利能力(Roa)、成长性(Tobinq)、经营现金流(CFO)、两职合一(Duality)、董事会规模(Board)、独立董事比例(Indep)、管理层持股(Manager)、股权集中度(First)、是否亏损(Loss)和是否四大审计(Big),同时还控制了行业和年份固定效应。为了控制序列自相关带来的影响,参照孙健等(2016)的做法,本文对估计系数的t统计量在公司层面上进行了聚类调整。主要变量定义如表1。

(三)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盈余质量(Absdak)的均值为0.051,25分位与75分位数分别为0.017和0.069,标准差为0.047,未取绝对值的操纵性应计(Dak)的均值为-0.000,25分位与75分位数分别为-0.038和0.035,标准差为0.069,这与已有研究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的估计结果不会受盈余质量指标计算错误的影响。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的均值为0.255,表明2007—2017年存在独立董事联结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25.5%存在独立董事同时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任职的情况,说明本文研究数据中存在部分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根据迪博数据库的内部控制指标,样本企业内部控制质量(Icindex)综合得分为651.205,均值为总分1000的一半稍高一些,说明样本内部控制质量整体水平中等偏上一些,25分位和75分位数分别为625.250和710,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存在差异。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与已有研究基本保持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表3报告了主要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其中,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Absdak)与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25,且在1%水平上显著,即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Absdak)与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初步证明了本文假设的合理性,即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公司盈余质量越好。解释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为盈利能力(Roa)与是否亏损Loss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18,小于临界值0.7,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5以下,表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表3 主要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三、实证检验结果

(一)独立董事同业兼任与盈余质量:基本回归结果

为了考察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此进行了检验。表4报告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盈余质量影响的回归结果。列(1)报告了单变量回归结果;列(2)报告了加入一系列公司特征变量、公司治理变量之后的回归结果;列(3)报告了进一步控制行业和年份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从列(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的系数为-0.002,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更好。这说明独立董事通过在同行业多家公司任职,接触到行业内不同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等信息,有利于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甄别,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从而提高盈余质量,证实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列(4)和列(5)区分了操纵性应计的符号分别进行回归。列(4)报告了Dak大于等于0的估计结果,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的系数为-0.001,且在10%水平上显著;列(5)报告了Dak小于0的估计结果,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的系数不显著。区分操纵性应计的符号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改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主要表现为抑制上市公司向上的盈余管理,向下盈余没有发现显著的治理作用。

与陈汉文等人2009年对独立董事联结对盈余管理治理作用发现的结果一致,表4列(1)(2)(3)结果表示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在选取特定独立董事特征范围的情况下,较其他非同业的联结董事,对企业盈余质量起到抑制作用更强,且效果仍非常显著。

表4 独立董事同业兼任与盈余质量:基本回归结果

续 表

(二)独立董事同业兼任与盈余质量:内生性控制

尽管本文已尽量对影响盈余质量的公司特征变量、公司治理变量等因素加以控制,但仍可能存在与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有关的遗漏变量问题。为了缓解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借鉴赵健宇和陆正飞(2018)的研究,采用一阶差分模型重新进行估计,以消除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的影响。一阶差分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5列(1)所示,可以看到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一阶差分D_Interlock_ind的系数为-0.002,且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公司操纵性应计绝对值更低,即盈余质量更高。

此外,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样本与不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样本可能存在系统性差异,为了缓解这一原因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将每一个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样本与同一年度、同行业、资产规模最接近的样本进行一对一匹配。用匹配后的样本重新进行估计的结果如表5列(2),可以看到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的系数为-0.003,且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公司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更低,即盈余质量更高。

上述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之后,本文的主要结论仍然成立。

表5 独立董事同业兼任与盈余质量:内生性控制

续 表

(三)独立董事同业兼任与盈余质量:稳健性检验

该部分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增加结论的可靠性。

1.重新定义样本

如前所述,本文的初始研究样本定义为存在独立董事联结的样本,以尽可能排除独立董事声誉和潜在损失这一替代性假说。此处将不存在独立董事联结的样本也包含在本文的研究样本内,这部分样本的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同样取值为0。利用新样本进行估计的结果如表6列(1)所示,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的系数为-0.002,且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上市公司其盈余质量更好。

2.控制独立董事的行业任职经验

同时在同行业上市公司兼任的独立董事可能具有更多的行业任职经验,从而能够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更好的监督,表现为更好的盈余质量。为了排除这一替代性解释的影响,本文在模型中控制了独立董事的行业任职经验,定义为“过去三年是否在同行业其他公司担任过独立董事,是则取1,否则取0”。估计结果如表6列(2)所示,可以看到在控制联结独立董事的行业任职经验后,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的系数为-0.002,且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控制独立董事任职经验之后,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上市公司其盈余质量更好。

3.会计/财务相关专业独立董事

此处只保留了存在会计/财务相关专业独立董事联结的样本重新进行估计,结果如表6列(3),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的系数为-0.002,且在10%水平上显著,本文的主要结论仍然成立。

4.更换盈余质量的度量方式

根据Dechow等(1995)提出的修正Jones模型计算操纵性应计,用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度量盈余质量重新进行估计。表6列(4)的回归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同业兼任Interlock_ind的系数为-0.002,且在10%水平上显著,本文的主要结论仍然成立。

表6 独立董事同业兼任与盈余质量:稳健性检验

(四)独立董事同业兼任与盈余质量:区分情境

当公司治理状况好时,盈余操纵受到了有效制约,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空间减小。此处考虑了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定义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除以第二到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取值越高说明股权制衡度越差)和内部控制质量(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两个情境对此进行检验。

用企业股权制衡度作为公司治理的代理变量,股权制衡度低说明上市公司代理问题严重,内部人更有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独立董事对盈余质量发挥作用的空间增加。表7列(1)和列(2)报告了按照股权制衡度的样本中位数分组检验的结果:在股权制衡低的样本中,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公司盈余质量更好(Interlock_ind的系数为-0.004,在1%水平上显著);在股权制衡高的样本中,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不显著。组间差异检验的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盈余质量的治理效应在股权制衡度低的样本中更显著。

当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高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会被有效制约,独立董事对提高盈余质量发挥作用的空间减小。表7列(3)和列(4)报告了按照内部控制质量的样本中位数分组检验的结果:在内部控制质量差的样本中,存在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公司盈余质量更好(Interlock_ind的系数为-0.004,且在1%水平上显著);在内部控制质量好的样本中,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不显著。组间差异检验的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盈余质量的治理效应在内部控制质量差的样本中更显著。

表7 独立董事同业兼任与盈余质量:区分情境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独立董事一直是企业作为监督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监管部门以及外部投资者关注的重点。独立董事同业兼任通过构建同行业间企业之间信息的桥梁,对资本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现有关于企业盈余管理治理因素的研究少有提到同行业间董事联结的现象。同行业的较普通独立董事兼任会有更强的治理效果。本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公司治理的提升作用,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对盈余质量有正向的治理作用,且这种关系在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上均显著,在控制了行业任职经验、相关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和其他内生性因素后,结果仍然显著。从管理学理论出发,独立董事的具体作用包括监督和咨询两种。其中,监督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公司重大决策的审议、并约束决策者和管理层,独立董事的咨询功能主要来自于其个人的从业经历、教育背景等对公司的并购和治理行为做出独到见解。具体到我国实际情况, A股上市公司董事会平均一年近3万投票表决中,独立董事投出反对票、弃权票和提出异议总数不超百次。因此,我国独立董事监督作用极其有限,发挥咨询功能可能是目前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聘请独立董事的主要目的。(27)孙甲奎、肖星:《独立董事投行经历与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其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会计研究》2019年第10期。此种情况下,拥有同行业联结的独立董事更加具有行业专业性的知识和资源,能够提升企业价值或减少企业投资成本,因而提升企业的盈余质量。

2.在股权制衡度低的企业中,独立董事同业兼任的治理效应更显著。具体来说,管理层通过掌控公司的控制权,利用信息优势为自己创造收益,更有甚者借助操纵盈余实现个人利益,因而提升了外部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企业因股权高度集中导致的内部治理现状较被动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发挥治理作用的空间更强,治理效应更显著。

3.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中,同业兼任的治理效果更好。如前所述,独立董事同业联结是企业由外自内的治理渠道,同行业内的会计信息通过联结关系传递和共享,提升了独立董事对企业经营部分的监督和管理的能力。而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管理与监督的过程,对于内部控制较弱的企业来说,独立董事同业兼任则更能从外部弥补其内部监管的弱势,进而提升治理效果。

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独立董事同业兼任也是一个公司治理好的信号,可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监管部门而言,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机制为未来如何科学合理地提高市场上企业盈余操纵现象的治理、保护投资者利益、保障资本市场环境,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相对于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可以酌情选择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机制,合理保护自身权益,较少投资,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补充了董事联结的相关文献,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董事特征的独立董事联结发挥作用的不同。具体研究发现,同行业内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方面所发挥的传递作用较普通董事会联结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会有更强的监督效果。当然,本文也存在不够完善之处,比如仅考虑了独立董事同业联结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忽视了董事联结企业数量对于同业联结发挥作用强弱的影响,这将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同行业盈余董事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现状研究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收入增长基本依赖单一大客户顶固集创IPO恐怕比较勉强
基于大数据用户用电特征正态分布分析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与改进建议
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IPO对同行业股票价格的影响:兼论对IPO重启的启示*
拉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