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研究

2021-12-06赵立杰刘红娜郝晓果赵建敏王海锋韩婷李倩李丹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0期
关键词:课题规划院校

赵立杰 刘红娜 郝晓果 赵建敏 王海锋 韩婷 李倩 李丹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教育部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中职院校在总结“十三五”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适应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转变趋势,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把握发展机遇,突破中职教育发展的困境,实现职普比例相当的目标,探究职普融通的办学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学前教育是中职院校的一个重要专业,每年报考学生的数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在“十四五”期间追求“职普比例相当”目标的背景下,可以预见中职院校学前教育的规模和生源数量都会快速扩大。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广大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成为“十四五”时期中职院校需要考虑的重要問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从“十四五”时期的背景出发,探究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的方式,提高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开辟新的思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十四五”时期

指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间段为2021年至2025年,“十四五”是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目前,教育行业的“十四五”规划要求已经明确提出,相关工作也已开始逐步落实,而职业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在我国走进新时代后,“十四五”是第一个五年规划。本课题主要针对“十四五”规划中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进行研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加快中职教育改革,协调好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比重,达到基本相当的目标,继续深入探索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推动区域职教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化利用,促使职业院校走上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3.增强职业教育效果,制定详细明确的职业院校教育评价标准,推动职业学校走上高效内涵发展之路;

4.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能力,要求职业院校应当与本区域的发展情况相适应,通过组织社会培训活动、提供社会服务等方式,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社区的合作,彰显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作用。

本课题将从“十四五”规划关于中职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出发,确定中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探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二)学前教育专业

当前关于“学前教育”这一概念,并没有准确的界定,国内外学家对此的解释不尽相同,1992版的《教育大辞典》提出,“学前教育”指的是家长和教师运用各种物体、方法,有计划地对出生到6、7周岁儿童实施的教育;教育家黄仁颂将学前教育的范围定为0—6岁;教育领域的专家李生兰认为,学前教育的对象主要三类,即胎儿、婴儿和幼儿三类。通过对现有概念的总结分析,本课题将“学前教育”定义为: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时期内接受的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则是指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活动,培养具有保育、保教以及相关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包括教育教学人才、行政人员、幼儿教育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指的是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具有一般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美国教育学家乔伊斯认为“培养模式”是对课程内容、教材、作业等进行选用,并构成日常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式。当前关于“培养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解释的,但教育领域在认识上是比较一致的,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由教育理念、专业课程、教育目标、培养体系、培养方式和课程机制等要素组成,但人才培养模式会随着专业和层次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本课题在理解相关解释的基础上,将“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为:从中职院校专业教育的需求出发,明确培养理念、专业课程、培养规划、评价体系等要素,进而形成的符合中职院校特点的人才培养实践范式。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在日常教育科研工作中,研究人员发现当前关于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虽多,但由于研究时间、研究角度等方面的研究,绝大部分并未考虑到“十四五”时期对于中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就导致研究成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十四五”规划把职业教育列为重点发展的内容,对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作出了新的要求,本课题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十四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出发,探索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能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意义和价值:

(一)丰富中职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成果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围绕“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广泛搜索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梳理当前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发现提及“十四五”规划的研究成果很少。之前的许多优秀研究成果是基于当时的学校现状和教育背景研究而得的,“十四五”规划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也需要新的理论和思路作为指引。本课题组织了大量理论研习活动,学习了解“十四五”规划对于中职教育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新要求,探索符合“十四五”时期背景的教育教学理论,能够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新的理论,丰富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二)改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范式

培养模式的构建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要根据政策、行业、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在“十四五”时期背景下,中职院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过去的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满足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求。本课题立足“十四五”时期背景,结合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学生在对口工作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据“十四五”相关要求推动产教融合,丰富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评价,对接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将新的政策要求落实到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去,有利于构建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具备未来升学和就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推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发展。

(三)为“十四五”时期中职教育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十四五”规划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但如何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本课题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积极探索相关政策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施途径,反思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方法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也反映了“十四五”规划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形成的数据资料、研究经验、研究成果、人才培养模式等,对于“十四五”时期下中职教育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解读,深入了解“十四五”规划下中职教育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明确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2.通过广泛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总结培养理念、目标、课程内容及评价标准,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与不足,了解当下人才培养模式与“十四五”规划之间的差异。

3.构建符合“十四五”规划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合相关政策要求和教育现状,总结学前教育专业的改进策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提高。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十四五”规划对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出的新要求。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以“十四五”规划为思想指导,组织理论学习活动,梳理其中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容,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构建职普融通的办学新模式。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普通高中是以升学为主要方向的教育形式,而职业院校则更是以就业为主,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两种教育的观念泾渭分明,将其看作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职普融通”的理念,倡导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与中职、高职教育的交流互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推动职教集约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提高现有职教资源的利用率,为人才培养而服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的作用,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以此来解决职业教育资源不足、专业配置落后、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形成集约化发展的模式。

(3)加快产教融合的步伐。产教融合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形成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成果,但在职业教育实践中仍存在不深入、不全面的问题。“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与社区、企业对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效果。

2.在中职院校展开调查,研究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毕业生展开调查,整合统计调查数据,借此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具体来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为笼统,院校之间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雷同,没有形成自身的专业培养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宽泛导致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也比较模糊,难以培养专业特色人才。

(2)实践性课程较少,分散性强,理论知识体系较为完善,但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需要加强,缺乏明确的专业能力标准。

(3)课程实施方式单一,重视对理论内容的讲解,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体验,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3.研究“十四五”时期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基于“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和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探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

(1)树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专业特色。针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明确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社会能力、思维能力、专业能力等,并将其细化分布到相应的课程中去,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根据就业和升学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避免出现目标模糊化、笼统化的情况,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培养符合地方性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2)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扩大钢琴、舞蹈、音乐、游戏设计与组织、环境创设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比例,并且实践课程相隔的时间不宜过长,确保学生专业能力得到持续强化。

(3)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走访周围的幼儿园、早教机构,了解真实的学前教育环境,将其中的活动、场景、问题等引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化的情境当中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了解最新的学前教育发展动态,促进他们专业结构的更新发展。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十四五”规划中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研讨学习,分析新时期下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接着,在课题组所在学校展开调查活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学生、毕业生等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范式和教育效果,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案,通过方案在教育实践中的推行,评估其实际效果,并根据实践反馈情况不断完善方案,构建出相对系统健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以“十四五”“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为关键词条,广泛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开展理论研讨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吸取现有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认知水平,在充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总結课题研究的方向。

2.问卷调查法

围绕研究主题设计调查问卷,以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当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梳理其与“十四五”规划相关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探究改进发展的有效方法。

3.行动研究法

在制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评估改革方案起到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并对参与方案实施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意见,针对方案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通过多次实践和改进,完善课题研究成果,构建符合“十四五”规划要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研读学习“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深入解读其对于中职院校发展的新要求,找到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探索“十四五”相关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落实途径。

2.设计调查问卷并在课题组所在学校发放,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了解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3.选择学校,推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并通过观察、定期测验、教学反思等方式,评估改革方案的实施效果,还要对参与方案实施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调查,征询他们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体会与建议,根据反馈进一步优化改革方案,以此来完善课题研究成果,增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与实效性。

(三)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七、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十四五”规划是现阶段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但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在关于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十四五”規划的相关要求较少得到关注。在新时期下,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以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作为指导和参考,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本课题从“十四五”规划的角度出发,对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进行探究,在学术观点上具有创新性,在研究过程中对本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深入调查,从而构建出符合本校师生需求的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八、研究成果

(一)深入把握“十四五”时期下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趋势

研究人员针对“十四五”规划中关于职业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研读分析,将其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深入把握了“十四五”时期下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主要有构建职普融通办学新模式、推动职教集约化发展、实现深度产教融合等,提高了研究人员对于“十四五”规划的理解水平,对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制定了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课题组根据“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求,结合调查结果中体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制定了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评价标准等作出了优化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推动了“十四五”相关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落实。

(三)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理论研究成果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开展多次理论研讨活动,分析“十四五”规划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要求,探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包括教学案例集、教学改革方案、学术论文等,并根据问卷调查情况撰写了调查报告,对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了研究报告。

九、研究反思与今后的设想

(一)研究反思

本课题通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预期研究目标基本达成,构建了符合“十四五”规划要求和学校实情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调查范围比较有限,可能存在片面性

本课题在调查活动中,主要以本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调查范围,深入了解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探索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特色性。但由于调查范围局限在本校,导致获取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完全代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以至于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其他学校的适用性还有待验证。

2.未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基于中职生在认知学习和身心发展上的普遍规律形成的,没有深入调查和考量不同学生在专业学习态度、能力和方法上的区别,这就导致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符合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成长需求,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二)今后的研究设想

1.扩大调查研究范围,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扩大调查范围,对多所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分析,分析不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优势和普遍规律,在此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课题研究成果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价值。

2.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层次性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中的目标、方法、能力及问题等,分析学生在专业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完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细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构建出层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适应不同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尽可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获得应有的发展,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课题规划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