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及实施路径研究

2021-12-06张晓辉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0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新时代

张晓辉

【摘要】劳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培养劳动技能与劳动观念的重要方式,是让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劳动教育不仅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实施路径,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当前是全球激烈竞争的时代,培养可以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显得刻不容缓,当前,许多学生有着优越的生活与社会条件,出现了不少娇男娇女。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而且没有奋发向上和吃苦耐劳的素养,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当前引导青少年勇于拼搏、自强自立、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是当务之急,而劳动教育则是实现这些目的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

第一,劳动教育的空间被挤占。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生存环境比较困难,和传统的主科教学不同,劳动教育课并不是应试教育的必考项,所以导致劳动教育课程被随意挪用和占用。在许多学校中,劳动教育没有单独的生存空间,是附属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而存在的,担任劳动教育课的教师往往也是兼职,他们没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导致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好。

第二,劳动教育被物化。许多小学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忙于劳动参与劳动活动是为了获得一个最终好的评价分数,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劳动活动,是为了评优争先,获得获得证书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只为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诸如此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很少有学生可以领会到劳动的真谛。因此,当前背景下,想让劳动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奢侈,也是难以达成的教育目标。

第三,学校误用了劳动教育的手段。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方式,但是当前背景下劳动教育成了为经济建设服务和道德驯化的工具。一些学校采用积分制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并且表扬。表现良好的学生直接的效果是调动学生的劳动热情,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学生产生任务的心态,这偏离了劳动教育最本质、最真实的目的。

二、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小学需要以劳动光榮的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积极的劳动教育氛围[1]。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载体与场所[2]。通过建设以劳动为荣的校园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且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平时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组织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小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并且陶冶其劳动情操,让他们感受积极向上,多姿多彩的劳动氛围。例如,组织劳模精神文化活动,这样可以为小学生传播劳动光荣的理念,开展劳模精神文化月,能为小学生提供激发智慧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其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美好与快乐。学校以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全过程、全成员、全方位的劳动育人气氛,可以促使小学劳动教育更好的发展。

(二)创设特色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与形式,但是单一的学科知识课程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劳动学习需求,难以培养其尊重劳动的意识和自我创造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多接触自然社会和生活才能培养其劳动品质。学校通过创设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劳动的真谛,从而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当前的小学劳动课程开设率比较低,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劳动课程应该扎根于本土情况,在本土的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劳动体验。如果可以以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为情境支撑,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劳动过程的理解,产生对现代科技劳动人民地方产业,发展民族文化自然资源的亲近感,获得积极的劳动情感体验。

(三)指导学生产生正确的劳动认识

在劳动教育中以劳动教育观为引领,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过程,所谓的劳动教育观,指的是学校对劳动的看法与认识,在劳动教育中起着引领的作用。正如陶行知说过的,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谋手脑相长,在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正确的劳动教育观需要涵盖三个方面。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活动的本源性价值。也就是劳动是创造人类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唯一途径和根本动力,劳动者和劳动是值得我们光荣和骄傲的。其次,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也就是人在成长中劳动发挥着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磨练顽强意志,造就高尚品格的作用。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实践的价值,也就是明白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相互促进的[3]。只有坚持劳动实践与教育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手脑并利用,并且亲身实践体会到劳动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和乐趣,形成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所以学校要让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深入学生信中激发他们对劳动教育的自我构建,进而形成踏实勤劳的劳动意识与态度培养,弘扬积极奉献和无私的劳动精神。

(四)有效使用自然资源

自然界是开启探索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源泉,小学生在自然界资源中劳动的越多,他们就能接触到更多新鲜的事物,可以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进而活跃创造力与想象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体现劳动的教育力量。只有结合大自然和劳动教育,才能让劳动教育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劳动教育的真正教育价值。例如,学校可以和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开发多元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增加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安排学生饲养小动物或者种植水果蔬菜,引导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体会劳动过程,并且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有助于他们劳动精神的形成。

在当前的小学劳动教育中,要明确如何设置劳动课程,如何组织劳动教育活动。为了实现劳动教育目的,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价值,从小学开始设置进阶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劳动课程,选择科学的方法来体现劳动教育的作用与效果。笔者着眼于小学劳动教学实际,从多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为一线教师的劳动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立君.小学劳动教育技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7):53-54.

[2]余世国.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151-152.

[3]陆李萍.依托信息平台进行小学班级线上线下劳动教育[J].小学生(中旬刊),2021(06):107.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新时代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