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联合气压泵按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

2021-12-06刘莹莹张婷婷郭斐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下肢全血预见性

刘莹莹,张婷婷,郭斐

(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可分为原发性NS和继发性NS,其中以原发性NS最为常见,约占NS 的2/3[1]。如果不及时干预,一旦发生血栓累及肾静脉,将会导致肾梗死。预见性干预联合按摩下肢是早期常用的干预方式,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患者耐受能力[2];联合按摩双下肢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但双下肢按摩因受力不均,会影响治疗效果。气压泵可以为长期卧床患者提供更稳定的治疗,同时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设置针对性干预模式,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联合气压泵按摩用于原发性NS的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7 例原发性NS 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53 例,男 33 例,女 20 例;年龄30~60岁,平均(46.37±6.85)岁;病程3~5个月,平均(3.54±0.24)月;伴发病:高血压40例,高血脂23例,慢性胃炎 15 例。观察组 54 例,男 32 例,女 22 例;年龄31~62岁,平均(46.39±6.87)岁;病程3~6个月,平均(3.56±0.25)月;伴发病:高血压39 例,高血脂24例,慢性胃炎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NS诊断标准[3];具有完整的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语言沟通障碍者;接受过相关干预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疾病知识宣教、心理干预等常规护理以及生命体征检测,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预见性护理结合双下肢按摩。静脉血栓护理:鼓励患者积极运动,定期观察患者肢体、尿量等变化情况。感染护理:每天对病房地面、墙壁及患者衣物进行消毒,提醒患者定期更换衣服,定时翻身等,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动作练习以及呼吸训练,必要时采用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用药护理:给予患者定期血压监测,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变化,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一定营养补充或营养支持。饮食护理: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严格限制水的摄入。按摩双下肢:将棉垫放于患者足跟下,使下肢和床面成30°角,护理人员在按摩前做好手部消毒,在按摩部位涂抹润肤油,从足部远端开始,逐渐向上按摩,10 min/d,随后对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部位进行抓捏,抓捏5秒,放松5秒。反复重复以上动作,20 min/次,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气压泵治疗:选取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韩国大星DMS-600 型)进行治疗,设置参数压力为60 mmHg~80 mmHg,20 min/次,2次/d,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压力调节。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1)血栓发生率:干预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 个月随访,记录患者血栓发生情况。(2)凝血功能: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BP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bg)水平。(3)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上海聚慕医疗HT-100A型)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沉和红细胞比积。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53 例,发生血栓9例;观察组54 例,发生血栓2 例。两组比较血栓发生率比较,P<0.05。

2.2 两组凝血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BPC、Fbg、aPTT、PT水平比较,P>0.05;同组治疗前后BPC、Fbg、aPTT及PT水平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BPC、Fbg、aPTT及PT水平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变化比较()

组别 n BPC(×109) aPTT(s) PT(s) Fbg(g/L)观察组 治疗前 54 279.85±14.59 28.64±3.56 10.23±1.49 3.42±0.49治疗后 54 168.56±8.44 38.79±4.24 17.64±2.25 1.42±0.38对照组 治疗前 53 278.91±14.58 28.66±3.54 10.24±1.51 3.41±0.51治疗后 53 203.41±10.25 33.87±4.01 14.52±2.23 2.01±0.44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及血沉水平比较,P>0.05;同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及血沉水平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及血沉水平比较,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组别 n 血浆黏度(mPa·s) 全血黏度(mPa·s) 血沉(mm/h) 红细胞比积(%)观察组 治疗前 54 239.85±10.59 8.64±3.56 30.73±5.49 49.45±10.49治疗后 54 201.16±8.44 3.79±0.74 18.64±2.15 31.42±6.38对照组 治疗前 53 238.61±10.58 8.65±3.55 30.74±5.51 49.41±10.51治疗后 53 213.11±9.25 4.87±1.01 24.52±2.13 42.01±7.44

3 讨论

由于原发性NS患者血液容量减少,血浆中蛋白含量降低,尿蛋白增加,使得患者机体出现凝血功能及抗凝功能异常,同时患者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长期卧床,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发生率增加[4]。肾静脉血栓的出现会引发肾功能衰竭、肾梗死以及难治性高血压,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早期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见性护理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通过分析患者日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在早期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预防心理、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出现时患者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降低应激反应对患者的二次损伤[5]。联合按摩双下肢改善下肢静脉血回流,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通速率,进而抑制凝血因子的聚集和黏附,有效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6]。由于原发性NS 治疗时间长,需要长时间进行肢体干预,气压泵作为当前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设定压力值,在压力作用下,促进局部微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联合气压泵按摩可有效改善原发性NS 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降低患者的血栓发生率。

猜你喜欢

双下肢全血预见性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对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