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断俯卧位通气对中重度ARDS 患者的影响

2021-12-06邵旭敏秦郡励邵旭宁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通气机体常规

邵旭敏,秦郡励,邵旭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种创伤性疾病导致肺部毛细血管损害[1]。早期表现为呼吸加深、气促。病情继续恶化,呼吸窘迫和紫绀会加重,患者会出现混合性酸中毒,心脏停搏和多器官衰竭,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上通过采用阻止肺部创伤进一步发展,增加通气量进行治疗。常规治疗通过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排痰、加强湿化等一系列护理,使患者呼吸道保持湿润和通畅,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使机体通气量增加,增加气体交换,缓解症状,排除痰液能减少炎症反应,从而阻止肺部组织进一步损伤。但是,仰卧位不利于分泌物排泄,且进气缓慢,因此,单独进行常规护理的效果并不理想。间断俯卧位通气能够减少心脏对肺部压迫,减少肺部毛细血管堵塞现象,从而增加心脏排血,改善机体氧合,同时,俯卧位使肺部充分扩张,使肺泡含气量增多,通气量增多,改善症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9 例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4 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30~40岁,平均(35.64±2.48)岁;病程1~3个月,平均(2.57±0.24)月;APACHEⅡ评分为(27.37±2.19)分;平均动脉压(118.37±7.59)mmHg;平均心率(104.15±8.67)次/min。观察组55例,男26例,女29例;年龄30~40岁,平均(35.49±2.67)岁;病程1~3个月,平均(2.49±0.34)月;APACHEⅡ评分为(26.87±2.67)分;平均动脉压(117.37±7.64)mmHg;平均心率(103.57±8.37)次/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实践指南[2]诊断标准;PaO2/FiO2≤100 mmHg;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肝肾心受损者;排除氧合指数大于200者;资料不齐全的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由专业护理人员通过拍背方式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做到无菌操作;加强呼吸机的管理,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清洗及消毒;告知患者家属病人情况、病情发展、护理注意事项,并解答患者家属疑问。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间断俯卧位通气。(1)翻身前:需检测患者各项指标,指标平稳后,再进行翻身。给予咪达唑仑50 mg 和生理盐水50 mL 静脉滴注,使患者镇定。(2)翻身时:做好翻身前人力和物力准备,停止鼻饲,夹闭胃管,1 人站在床头,保护患者头部,4人站在床两侧,将患者平移到床一侧,对患者进行翻身到俯卧位。翻身期间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肘部弯曲放至头两侧,头部、肩部、肘部垫气垫。(3)翻身后:监测患者静脉导管、人工气道及相关管道是否通畅,机体指标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耐受性及氧合指数,明确患者通气时间,时间在1 h,每1~1.5 h 进行一次仰卧位,3~4次/d。两组患者共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1)全身氧代谢指标:使用血气气体分析仪(型号:NH3-DH-183)测量干预前后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乳酸(Lac)水平。(2)肺功能与健康评分:肺超声检查肺通气,正常区域:不超过3条孤立的B线为0分,中度损伤:可见多条清晰的B 线为2 分,重度损伤:可见密集B 线为2 分,肺实质合并胸腔积液:可见支气管充气及肝样结构为3 分,通气时选择最差值作为检测结果,所有评分累计为肺通气总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对通气前后生理、年龄、慢性健康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3)肺血管功能:使用JQ-H推车式日照心脑血管功能检测仪(皖械注准20162210287)检测干预前后右心房压(PRA)、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嵌钝压(PAWP)、跨肺梯度(TPG=mPAP-PAWP)、肺血管阻力(PVRi)。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身氧代谢指标 观察组Lac、PaCO2水平较对照组低,PaO2/FiO2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全身氧代谢指标比较()

组别 n PaO2/FiO2(mmHg) PaCO2(mmHg) Lac(mmol/L)观察组 干预前 55 75.31±9.24 51.87±5.32 3.97±0.49干预后 55 241.02±19.45 41.56±5.56 1.25±0.47对照组 干预前 54 75.24±10.67 50.65±6.24 3.95±0.63干预后 54 222.35±21.45 46.23±4.32 1.81±0.45

2.2 肺血管功能 观察组PRA、PAWP、mPAP 较对照组高,PVRi、TPG 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肺血管功能比较()

组别nPRA(mmHg)mPAP(mmHg)PAWP(mmHg)TPG(mmHg) PVRi(dynes.s.cm-5.m-2)观察组 干预前 55 10.21±3.14 30.78±8.23 12.56±2.46 20.34±1.37 391.34±134.27干预后 55 15.02±1.45 38.56±4.56 18.65±2.37 14.67±2.57 311.45±82.64对照组 干预前 54 10.23±3.26 30.51±8.42 12.98±2.65 20.16±1.34 397.34±132.18干预后 54 14.35±2.45 32.23±3.32 16.32±1.45 16.24±1.54 367.12±135.27

2.3 肺功能与健康评分 观察组肺通气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与健康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肺通气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观察组 干预前 55 27.19±2.37 18.77±3.27干预后 55 17.02±2.45 11.67±2.22对照组 干预前 54 27.67±2.67 18.67±3.24干预后 54 20.35±2.45 14.57±3.18

3 讨论

ARDS是肺实质损伤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3]。因此,临床治疗以减轻肺损伤及肺水肿,改善通气/血流灌注,去除病因治疗呼吸衰竭为主。其中常规护理通过加强气道湿化,使患者吸入的气体保持湿润,减少干燥气体对支气管的刺激作用,从而降低支气管炎症反应,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缓解患者症状。但是,仰卧位不易排除分泌物。间断俯卧位通气[4]通过专业护理人员使患者形成俯卧位,可以改善仰卧位时痰液排除困难的现状,使患者气道保持通畅,有助于增加肺通气量,缓解肺泡萎陷,阻止肺组织损伤,同时,间断俯卧位通气能增加机体血液循环,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下肢血栓形成。

ARDS发生可导致肺弥漫性肺毛细血管膜损害,导致肺泡细胞破坏,使肺表面活性物质下降,引起肺不张和透明膜形成,使机体出现通气量/血液比例失衡,导致肺弥散功能障碍,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5]。因此,检测患者的氧合状态和血乳酸水平至关重要。其中PaO2/FiO2是反应氧合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数;PaCO2是物理溶解二氧化碳所产生压力,是反应酸解平衡中呼吸因素的重要指标;Lac存在于组织缺氧的状态,可引起乳酸中毒。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Lac、PaCO2水平较对照组低,PaO2/FiO2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常规治疗联合间断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机体换气功能,缓解患者症状。常规护理通过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缓解分泌物作用于气道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阻止支气管痉挛,增加支气管通气量,增加气体交换频率,促使血氧饱和度增加,改善机体症状。再加上间断俯卧位使患者的胸廓和纵膈位置改变,重力明显减轻,促使腹腔内压力梯度不明显,从而使气体在肺内分布更均匀,使机体肺泡数量增多,进而增加机体氧合情况,改善氧气/血液的比例,缓解患者并发症[6]。

肺功能是诊断并鉴别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其中肺通气评分是检测肺组织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是检测通气后患者康复程度的指标,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7-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肺通气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常规护理联合间断俯卧位通气能够阻止肺组织进一步损伤,改善肺功能。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RA、PAWP、mPAP 较对照组高,PVRi、TPG 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常规护理联合间断俯卧位通气能够缓解肺组织水肿情况,增加肺循环血量。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联合间断俯卧位通气治疗中重度ARDS,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氧合状况及肺血管功能。

猜你喜欢

通气机体常规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常规之外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邓俊峰作品选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破常规 获巧解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