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市汉滨区香菇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1-12-06李云鸿徐信霞汪德义王海燕蒋晓琰郑清芳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菌棒安康市香菇

章 波,李云鸿,李 欢,赵 强, 彭 锐,王 玲,徐信霞, 张 艳, 汪德义, 王海燕,蒋晓琰, 郑清芳

(1.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 安康 725000;2.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 安康 725000;3.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 安康 725000;4.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5.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陕西 安康 725000)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依托本区独特的生态自然环境优势,开展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发展香菇绿色技术生产模式,全区香菇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香菇总产量位居全市第一。香菇产业已成为汉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脱贫的特色产业之一。

1 发展香菇产业的区位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越

安康市汉滨区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799.3 mm,60%集中在7~9月;无霜期263 d,年日照时数1 811.5 h,年≥10℃积温为4 000~4 400℃,历时220 d;年太阳总辐射量451.6 KJ·cm-2;相对湿度74%左右,空气清新,植被条件好,自然气候、生态环境适宜各类食用菌生长,而且野生和人工栽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为生产优质食用菌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1.2 原料资源丰富

栽培食用菌的原料丰富,据初步估算,汉滨区每年都有可利用的作物秸秆、桑枝、果树枝、森林间伐树枝等废渣。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废弃树枝、工业废渣,不但可获得优质食用菌原料,还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农业循环发展。

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食用菌物种多样性创造了生长条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方特色品种。汉滨食用菌除现有人工栽培品种外,野生资源也非常丰富,其中如桑黄、虫草菌、牛肝菌、羊肚菌、松乳菇、鸡油菌、珊瑚菌、灰树花、正红菇等种类均属于珍稀名贵食、药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我区高档特色食用菌的开发,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天然资源。

1.3 发展富硒食用菌产业得天独厚

汉滨区洪山等地区均位于大巴山东段南麓,地质构造与土壤、水质,含硒量明显较高,是一个富硒环境。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天然富硒资源,能够有效的把自然界有机硒富集到食用菌的子实体上,使有机硒与食用菌中的多糖、β-葡聚糖、活性蛋白质重组结合,更有效、更突出地在食品上表现出富硒保健功能。

2 汉滨区香菇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香菇种植规模逐年上升迅猛

食用菌是我区主要特色产业之一, 2018年前汉滨区香菇代料栽培规模常年为200万袋内,无龙头企业带动,多数为5万袋内的经营散户,发展规模较小。2018年初,为实现中长期产业全覆盖,在客观分析研判全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香菇小镇建设,针对香菇产业“短平快”特点,汉滨区农业农村局按照“突出园区引领、突出主体带动、突出品种效能、突出技术指导、突出订单收购、突出带贫益贫”的思路,以香菇小镇建设项目为抓手,在全区建设1 000万棒香菇生产。2018~2020年实施香菇小镇建设以来,香菇种植棒数迅猛发展。2018年汉滨区香菇代料栽培规模达到600万袋,年产鲜菇0.7万t,实现总产值4 200万元, 2019-2020年全区香菇代料栽培规模均达到1 000万袋,预计年产鲜菇1.1万t,预计实现总产值7 700万元。

2.2 龙头企业带动效果显著

2018年汉滨区成立安康市香菇小镇农业开发公司,注册资金3 000万元,投资建设红岩食用菌产业脱贫园区,通过园区“统一建棚、统一制袋、分户经营、订单回收、保底赚钱、每年轮回、稳定脱贫”的发展思路,创新探索出“借袋还菇”产业脱贫模式,实现贫困户“经营一个大棚、掌握一项技术、幸福一个家庭”,园区带动贫困户382户,成为全区农业园区一大亮点。安康市香菇小镇农业开发公司已成为全区香菇产业龙头企业,三产融合度高。截至2019年底,安康市香菇小镇农业开发公司已流转土地13.33 hm2,总投资3 000万元,已建成香菇全自动生产线4组,日加工菌棒能力5万棒,园区建成标准化食用菌培养棚100个,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大棚200个,建成技术培训室、厂房3 500 m2,冷藏保鲜库5 250 m3,配套烘干设备10台。

安康市香菇小镇农业开发公司生产的香菇、金针菇已分别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2019年该公司与全区19个镇办47个经营主体签定了生产合同,开展订单生产750万袋,为经营主体提供香菇菌棒,并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根据各经营主体提供资料来看,每个经营主体根据香菇产业发展规模,政府给多数经营主体配套了冷藏保鲜库和烘干设备,经营主体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帮扶协议,承诺帮带20~60户贫困户,并在“四支力量”监督下优先安排贫困户进园区务工。2020年47个香菇生产经营主体共计带动贫困户752户2 656人,带动贫困户增收418万元。

3 发展香菇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3.1 香菇生产成本分析

3.1.1 香菇菌棒生产成本 经走访今年生产香菇菌棒的5户经营主体和各香菇生产主体,安康市香菇小镇农业开发公司与全区19个镇47户经营主体签定订单生产合同,菌棒供应价均为每棒4.0元,运费根据路程远近折合每棒0.4元,故菌棒总成本为每棒4.4元。另有谭坝镇、关庙镇、堰坝镇等4户经营主体为自主开展菌棒生产,共计生产菌棒25万棒,主要为自产自用,菌棒生产成本平均为每棒3.0元,由于为自制自用,无运输成本。

3.1.2 香菇生产大棚建设成本 经走访47户经营主体,各经营主体香菇生产大棚钢架结构占45%,竹木结构占55%,一个标准化大棚可投放菌棒3 500~4 000棒,各经营主体大棚成本相差较小。钢架结构生产大棚总成本平均为每栋12 000元,竹木结构生产大棚总成本平均为每栋7 500元,按其不同材料使用年限分配到年度费用,钢架结构与竹木结构生产大棚建设设施生产成本平均分别为每棒0.55元·年-1、0.65元·年-1。

3.1.3 大棚管理用工成本 经走访调研47户经营主体,大棚香菇生产阶段主要用工为对菌棒注水2次、刺孔1次、人工采择4茬,由于各经营主体管理水平差异较大,用工量也差异较大。

5%每棚用工分布在28~35个工,费用2 700~3 500元,每棒用工生产成本为0.77~1.00;85%每棚用工分布在35~43个工,费用3 500~4 200元,每棒用工生产成本为1.00~1.20元;10%每棚用工分布在43~48个工,费用4 200~4 500元,每棒用工生产成本为1.20~1.28元。所有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加权平均约为每棒1.10元左右。

3.1.4 其它成本 2019年区农业农村局根据生产规模,统一购置冷藏、烘干设施,免费配送给香菇生产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户香菇采后贮藏、烘干等产后作业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由于为项目免费配送,这次未计入成本。另少数食用菌基地涉及道路建设方面资金,所在镇政府或农业局已在园区道路建设和涉农整合资金中支出,这次也未计入成本。

3.1.5 香菇综合成本分析 综上结果分析,1个内棚高2.5 m、宽5.5 m、长18 m的香菇标准化生产大棚,每棚投放香菇菌棒3 500~4 000棒,第一年总投资钢架结构需31 250元、竹木结构需26 750元,其中将设施投资按使用年限分解后,平均每个大棚每年共需成本钢架结构为21 175元、竹木结构需21 525元,平均每生产一个菌棒每年需成本钢架结构为6.05元、竹木结构需6.15元。

3.2 香菇产值及利润分析

3.2.1 香菇单棒出菇产量 经走访调研47户经营主体,今年香菇长势和去年相当,香菇单产预计同于去年。全年共可采3~4茬菇,一般前两茬出菇量最大,后两茬菇还可再采择鲜菇量相对较少,整个生产环节根据菌棒质量与管理水平差异,预计每个菌棒可生产鲜菇0.9~1.25 kg,其中一级50%~60%,二级菇占30%~40%,其它占10%;85%以上的一级菇一般做鲜菇直接出售,不进行烘干,烘干菇一般选用二级菇及以外的鲜菇,根据不同采择时期水份差异,烘1.0 kg干菇需鲜菇6~9 kg。

3.2.2 香菇单价 第一茬菇一级菇收购价为8.0~9.0 元·kg-1,二级菇6.0~7.0元·kg-1,其它4.0~6.0元·kg-1;第二茬菇一级菇收购价为9.0~11.0元·kg-1,二级菇8.0~9.0元·kg-1,其它4.0-6.0元·kg-1。前两茬鲜菇综合平均收购价各经营主体绝大多数在7.0~8.0元·kg-1,加权平均7.3元·kg-1,干菇综合平均收购价各经营主体多数在50.0~60.0元·kg-1斤,平均54.0元·kg-1。

3.2.3 香菇单棒产值 综合上述,每棒香菇按平均产菇1.0 kg计算,其中鲜菇占80%为0.8 kg,综合售价7.3元·kg-1,20%鲜菇烘干为干菇0.029 kg,综合售价54 元·kg-1,每棒香菇平均产值为7.40元。

3.2.4 香菇生产净利润分析 综上每棒香菇产值为7.40元,每生产一个菌棒每年需成本钢架结构为6.05元、竹木结构为6.15元,故每生产一棒香菇的净利润为钢架结构1.35元、竹木结构1.25元,平均每万棒香菇生产净利润13 500~12 500元。全区1 000万棒香菇预计产值可达7 400万元,可产生净利润1 300万元。

在经营主体生产中,每万棒菇生产净利润较好的有茨沟镇洪岩村刘志武,该户共计投放菌棒3.1万棒,预计产菇3.2万kg,该业主香菇全部销售给陈建国,平均售价8.0元·kg-1,产值25.6万元,净利润可达6.5万元,每万棒菇生产利润平均为2.1万元;谭坝镇马河村李佰安为自制菌棒,共计投放7万棒,预计产菇7.5万kg,该业主香菇为自主销售,平均售价7.5元,产值56.25万元,净利润可达21.25万元,平均每万棒菇生产利润可达3.03万元。

4 存在问题

在基础设施、种植技术、销售、仓储、加工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政策支持不够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大部分香菇种植经营主体未能享受到任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今年,我区出台了汉滨区《关于发展辣椒、香菇产业实施方案》(汉政办发【2019】18号)文件,对香菇种植进行补助,但迟迟兑现不了,经营主体和种植户反响很大。没有政策支持,产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4.2 菌棒售价偏高,致订单生产种植户菌棒成本偏高

2020年全区47个香菇生产经营主体均由安康市香菇小镇农业开发公司,订单出厂价为每棒4.0元,加上运费,菌棒成本为4.2~4.6元,平均4.4元;但另有4户经营主体采用自制自用菌棒,其菌棒成本仅为每棒3.0元,且无运输成本。订单生产菌棒售价偏高,无形中较自制自用菌棒的经营主体每万菌棒较多增加菌棒成本14 000元,降低了订单生产种植效益。

4.3 经营主体生产管理统筹安排不周,用工成本偏大

大棚香菇生产阶段主要用工为对菌棒注水2次、刺孔1次、人工采择4茬。经走访调研47户经营主体,大棚香菇生产阶段由于各经营主体管理水平差异较大,用工量也差异较大。每棒用工生产成本分布在0.80~1.34元,加权平均约为每棒1.15元;如用工成本最低的大河同心村为每棒0.8元,而沈坝镇方孝兵、方杰等,每棒用工成本为1.30~1.34元,无形中每万菌棒多增加用工成本5 000元以上,降低了种植效益。

4.4 技术操作不规范,预期收益达不到

调研中看到,一些经营主体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降低了香菇品质及产值。有些经营主体存在菌棒开袋时间未错峰,如茨沟镇李志军、邓向朋两经营户第一次开袋棒数过多,导致第一批菇片菇比例过大,大大降低了一等菇比例,降低了销售产值;有些经营主体第一次采菇时,商品意识不强,香菇采收后不能严格按照收购合同进行标准分级分捡,全部混放,品牌意识差,经济效益提升不了,如沈坝镇方孝兵、方杰等;有些经营主体存在大棚选址位置欠佳,较交通主干道略偏远且未修通产业路,增加了人工运输成本,如沈坝镇方孝兵、方杰等。

4.5 冷藏物流、烘烤设备等基础配备配套不齐全

2020年大部分香菇种植户由区农业局配套了冷藏物流、烘烤设备,在确保香菇质量提高效益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部分经营户没有配套设备,也有些经营户虽配备了冷藏物流、烘烤设备,但设备数量与产能不匹配。

4.6 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产销对接不顺畅

我区香菇产业刚刚形成,市场主体还不够充分。合作社自身组织能力还不强,协调、管理等服务还跟不上。农业农村部门在指导好种植同时,积极帮助寻找市场,采取外销、内销、直销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努力帮助解决规模种植后的香菇销售问题。

5 对策及建议

我区香菇产业从去年的兴起到今年的兴旺,从农户自种自用到走向产业化,始终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扶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十五届十次全委扩大会精神,扎实落实“两个高质量”要求,坚定香菇产业发展信心不动摇,力争把香菇产业打造成一个新支柱产业,特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5.1 强化项目政策扶持

区政府要制定香菇产业发展培育方案,给予香菇产业主导特色产业地位,出台财政补贴政策,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在菌棒购置、设施标准化大棚、冷藏、烘干、产业路建设等产业发展环节,给予政策扶持针对菌棒购置。菌棒购置上建议财政每棒给生产者补助贫困户补1.5元,一般户补1.0元;设施标准化大棚元建议每个标准化大棚补助5 000元;冷藏、烘干、产业路建设,根据产能,建议每7万菌棒,配套50~70 m3冷藏、2个烘烤炉,由财政统一配套。

5.2 支持龙头企业

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香菇加工的龙头企业,支持香菇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推广,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初加工、深加工效能。同时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改善香菇种植基地、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充分满足香菇种植户产业发展和生产需求。

5.3 多措并举降低香菇生产成本,提高香菇品质及产量

一是降低人工成本,统筹加强大棚管理,将菌棒大棚管理人工成本由原来的每棒0.8~1.28元,普遍降到0.8元以下,较原人工成本降低0.3元。

二是提高单棒总产量及一级菇比重。加强各经营主体技木培训,提高技术倒位率,使单产由原来的每棒0.9~1.25 kg普遍提高到1.1 kg以上,加强采择技术指导,提高一级菇采择比重,单棒增值0.7元以上。

三是加强菌棒生产竞争机制,降低菌棒订单单价,提高经营主体种植收益。根据区域增加菌棒生产基地和经营主体就近生产,降低菌棒运输成本,由每棒0.4元降为0.2元。加强菌棒生产经营主体技术指导,在保证菌棒质量和生产方合理利润的前题下,将菌棒订单销售价由 4.0元下调到3.6元左右较为合理,每棒生产经营户可节本0.4元。

四是将香菇产业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按照政府倡导、部门协作、镇办落实、技术指导的原则,将香菇产业发展纳入区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强化部门监督管理,夯实镇办属地管理责任。

通过以上措施,香菇经营主体每棒可节本增效1.6元以上,每棒净利润可由原来的1.3元增加到2.9元,每万棒香菇生产净润达到2.9万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种植户效益与生产积极性,加快香菇产业发展步伐。

猜你喜欢

菌棒安康市香菇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陕西省安康市蒿坪镇:“认养农业”让市民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
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竹木屑主基质配比菌棒对香菇出菇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华北平原地区香菇菌棒越夏关键技术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强村富民的引路人——记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唐淌村党支部书记张晏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