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021-12-06王利华

家畜生态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卫生学家畜任课教师

王 光,王利华

(青岛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青岛266109)

自从1979年《家畜环境卫生学》在中国高等农业院校重新开出后,已将这门课程定位为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随着人们对养殖生产过程中环境及环境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人们对养殖过程中动物福利的关注,《家畜环境卫生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许多高校如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塔里木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均对《家畜环境卫生学》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1-5]。改革的内容包括对《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也包括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课程设置的更新。但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使教学内容更符合畜牧发展的要求,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更贴近生产需要。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是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6]。这就意味着教改需要教师着眼于未来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努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强调科学性,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课程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7],且使《家畜环境卫生学》在畜牧生产中具有适用性及实用性[5]。

1 课程内涵定位

20世纪50年代,《家畜环境卫生学》被定义为“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的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据此以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的措施”。长期从事该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姚耑旦老先生针对当时现状指出,该门课程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应仔细推敲,并提出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的规律,以及保护和增进家畜健康,提高其生产力的卫生措施的科学”[8]。这门课程的概念及定位从那时起被沿用并发展起来。第3版《家畜环境卫生学》将这门课程定义为“研究环境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的措施的一门学科”。强调为家畜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以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家畜的最大生产潜力。在第4版《家畜环境卫生学》中强调这是一门以维护动物健康为宗旨,揭示家畜环境的基本规律,传授改善与保护家畜环境的应用技术,倡导动物福利与节约资源,并以提高畜牧生产的转化效率为最终目标的学科。

2 课程内容的发展

虽然课程内涵已明确,但具体的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体现生产需要。1981年,中国出版了第1版《家畜环境卫生学》全国统编教材,以气候因素和防寒、防暑为主线,并引入了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9]。1989年的再版,针对工厂化的能源浪费等问题,提出了畜牧业建设要因地制宜注重环境管理[10]。2005年第3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与行为和动物福利的内容[11]。2011年第4版《家畜环境卫生学》在维持第3版教材的基础上,增添了生物节律、环境适应生物学、乐音的应用、饲料安全、行为学等内容[12]。教材以动物福利、健康生产和环境保护为主要设计思路,体现了畜牧业持续、安全和健康发展的理念。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对《家畜环境卫生学》所应涵盖的内容、研究的对象有了不同的认识。

国外的大学也有类似《家畜环境卫生学》的课程设置,同样是一门比较传统的课程。但国外在课程设置上不强调“卫生学”的概念。加利福尼亚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动物科学和农业教育系设置了《家畜环境管理》课程,重点讲述动物行为、动物福利和家畜生产性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动物科学系设有《农场动物与环境》课程,讲述环境因素对家畜的影响,也包括畜舍基础工程的设计。从国外各大学的课程设置上不难看出,他们课程设置更细。包含在《家畜环境卫学》课程中的环境生理、家畜行为或动物福利的内容,在国外均可以找到相应的课程,如《环境生理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福利》。与国内的情况不同,国外不是很重视教材建设,任课教师一般没有教材,只有讲义,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来确定。对于最新研究动态或研究成果,教师会根据生产需要或生产实际调整教学内容或列出最新参考文献目录让学生自学。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和国外情况相似——畜牧业发展状况及教师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会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

3 课程内容优化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家畜环境卫生学》立足点不仅仅是为学生介绍环境因子的作用原理,而是将这些原理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即更要强调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的重点应是家畜的环境需要,环境控制与环境保护,提高学生对畜牧场环境控制、管理和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此外,还应充实畜牧场环境控制与环境保护技术等内容。任课教师应将国内、外前沿的知识及时增加到相应的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先进,更贴近生产实践,更具有实用性。

2015年的1月1日中国实施新环保法,“保护优先”是环保工作的第一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向环保工作“让步”。未来,中国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环境保护部分的课程内容上应适当增加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最新的研究进展、国家政策导向,甚至还应包括环境保护中环境承载力评价、养分管理等内容。

在畜禽养殖模式上,国内外的各种最新饲养模式可以增加到课程内容中,如欧盟和北美采用的妊娠母猪大群饲养、国内的发酵床(深垫料系统)养殖系统等。还可以介绍美国基于动物福利的猪肉生产质量保证体系。

随着动物福利在各国通过立法及人们对动物福利认知的加强,中国畜产品出口壁垒很重要的一方面源于动物福利,因此中国的动物福利方面立法将是迟早的事。有的高校已经将有关动物福利和动物行为学的内容独立出来,单独开设《动物行为学》课程。但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这门课,有关动物福利和动物行为学方面的理念只能通过《家畜环境卫生学》表达出来。虽然在《家畜环境卫生学》中动物福利不是作为授课重点,但要让学生正确了解什么是动物福利,如何判断动物福利的好坏。

4 教学方法改革

除教学内容优化外,还应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使学生对讲授的知识有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也能更吸引学生。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解决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而影响学习效果这一问题。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已推出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6年教育部审核通过了创新训练项目27 375项,创业训练项目3 956项,创业实践项目1 723项。任课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创新训练的大平台,针对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组成团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自行设计试验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室每年有两个创新团队利用周末业余时间进行不同的科研训练。事实证明,经历过科研训练的学生科研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从毕业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中可以发现,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中,80%的同学经过科研训练。

自2016年起,教育部动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两年主办一次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技能大赛的四项内容之一为“生态畜牧场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牧场规划设计在教学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牧场规划可以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内容,鼓励学生自行完成设计,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对接。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这部分可做为考核内容计入平时成绩。

无论课程进行什么样的改革,任课教师都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提升,才能把握住知识前沿、更好了解产业发展动态和生产需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困难, 摸索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卫生学家畜任课教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兽医辩证治疗家畜腹泻症
家畜疫病防控与诊断治疗实践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索
学前卫生学分层教学效果探究
《卫生学》的实践教学设计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