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思考*

2021-12-05颜蕾

福建轻纺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体育教师

颜蕾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高校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2020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应贯穿高等院校教学始终,做到教育全程育人、多方位育人。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大思政”教育理念,体育课程也不例外,在课程教学中必须融入思政元素,因此,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能力要求

1.1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角色定位

“大思政”是由院校各部门协同,从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思政教育的育人模式。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必修课程,因此,体育教师也应在“大思政”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却似乎只是一个体育技能传授者,与思政教育关系不大,这样的做法忽略体育教育也应有的立德树人的功能。

首先,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必须认识到体育教学贯穿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做到立德树人,将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责任与使命融入日常体育教学中,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引领者,更是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塑造者;最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也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课余竞赛、课余锻炼之中[1]。

1.2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育人能力要求

不同于传统的思政教育,“大思政”要求在体育课程教授过程中始终有思政内涵融入,这需要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外体育锻炼都要有思政教育的内核,对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思政”格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全员、全程 、全方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作为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引领者,终生运动习惯养成的培养者,对其自身素养有一定的需求,主要体现现在专业技能、知识素养、政治品质三方面。在“大思政”视野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育人能力上要更加注重专业化、人性化。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工作普遍侧重于体育技能传授,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量时间用于教学、训练等方面,而对思想品德建设、规范学生行为等方面关注不足,这是多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也与体育教师自身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有关。“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育人工作要突破传统工作领域,主动将课堂主渠道与课外主阵地建设相结合,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增强育人活动的思想性。这更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能深层次分析学生厌学、心理困惑、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为学生成长成才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1.2.1 政治素养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育人能力的基础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政治素养包括其政治品德、政治思想知识储备。其中政治品德主要是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身作则,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基本要求外,还要做到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自律精神。

1.2.2 知识储备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

在大思政视野下,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知识储备不仅包含在体育专业知识,还应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等学科知识。实践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岗位职责包括课程教学、比赛组织开展、学生课余锻炼指导、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内容,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持续不断地学习,完善知识储备,并能够活学活用,把习得的知识通过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领学生。

1.2.3 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育人能力的核心

区别于其他专业教师,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领域本质就是“技能传授”,即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纠错等手段,实现体育育人的目标。在体育教师工作过实际中,除了日常教学,还有学生课余竞赛、群体活动的组织、课余训练等工作,教师应注重全时段对学生思想引领,在日常与学生接触中学生传导正确的价值观、合理的行为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心态等。这些都是思政育人内容,思想信念引领与技能传授具有高度统一,有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展,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1.2.4 育人注重突出实践性

“大思政”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需要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实践操作,内外兼及。所谓实践出真知,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应注重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思想领域的教授、传输中,让学生体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思政的魅力与真谛。

以思政为主题讲解先进体育人物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感受思政对个体行为作用与影响。在多媒体、现代技术、大数据的应用背景下,体育教师要用多种渠道,不同方式向学生教授思政育人的内容。在设计教育环节时,注重将育人内容渗透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通过实践平台将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既潜心问道又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真正形成育人合力。

2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业务能力提升路径

高职院校体育师资业务能力的提升应置于“大思政”视野中进行,为此,提升体育教师教学与思政融合应采取如下方式,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能力提升与协同能力提升。

2.1 注重顶层设计,为提升高职院校体育师资业务能力提供保障

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不仅明确了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内容,同时,对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也有明文规定。高职院校提升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应《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为依据,注重顶层设计,在管理中应促进高职院校体育师资与思政育人资源融合、共享,推广、表彰先进体育师资思政育人方式,探索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选拔、激励考核机制,激发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2.2 注重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于普通教师来讲,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思政融入日常体育教学,对教师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政治敏感度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培训提升体育教师将思政融入教学的途径。第一,可以通过本校教师分组学习研讨;第二,可以走出去,向“大思政”开展较好的高职院校学习;第三,邀请专家讲学。通过 采用多种渠道方式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夯实基础。

探索并构建适宜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思政培训模式,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政的能力。学校主管部门要鼓励体育教师集体备课,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与思政融合的教学比赛,通过多种渠道提升体育教师将思政融入课堂的能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体育师资应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建立科研团队,积极申报体育与思政融合的相关课题,积极引导体育师资队伍理论研讨与教学实际相结合[3]。

2.3 多学科协同,推动“大思政”在高职院校持续开展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政教育必须协同进行。为确保思政育人的全面、全程、全方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配合必不可少,任何环节的不足均会影响全局的教学成效。高职院校需要成立思政教育协同中心,体育教师之间存在协同配合,体育教师与辅导员、其他学科都要存在协同配合,这是横向配合协同;在纵向方面,体育教学融入思政,更要注重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融入,其次可在竞赛、群体活动等环节都可以融入思政。高职院校的体育部门应与学校思政教育协同中心密切配合,发挥集体优势,提高育人效率;学校思政教育协同中心也要创造机会,让体育教师与其他专业、辅导进行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建思政育人平台。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体育教师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基于"大思政"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工作研究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