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诗经》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表演特征
——以《关雎》为例

2021-12-05付沐慈

艺术品鉴 2021年17期
关键词:音律韵脚关雎

付沐慈

一、简述《诗经》中的音乐形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从时代范围来看,《诗经》具有从公元前11 世纪到公元前6 世纪500 多年的历史;从地域范围来看,《诗经》主要产生于黄河流域,也远及长江、汉水一带。《诗经》一共收编诗作311 篇,其中6 篇为“笙诗”,有“声”无“词”,经过研究可能是当时的器乐曲目,其余的305 篇均是乐歌。在《墨子·公孟篇》中曾记载:“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由此可见,《诗经》是可以朗诵、演奏、歌唱及舞蹈的。《诗经》中的乐歌根据音乐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但是《诗经》的曲调并没有保留下来,这也为现代作曲家的谱曲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一)《诗经》中的“风”

“风”称“十五国风”,共有诗160 篇,基本上属于地方曲调。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意思是周天子每隔五年到各地巡查一次,每到一处,都要令采诗官陈述民间的诗歌,周天子则通过这些诗歌了解不同地方的民俗风情。《诗经》中“风”的部分所描述的地域非常广阔,几乎都是地方民歌。虽然这些民歌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民间创作原貌,但在形式、音韵等方面都进行了统一的润色或改编,有了一定的创作手段和手法,例如《诗经》中的《豳风·东山》就开始采用了副歌的形式。其是《国风》中出色的抒情歌曲之一,讲述的是周公东征时代,远征的士兵在解甲回乡路上抒发自己思念家乡、妻子之情的歌曲,集中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经》中的《国风》反映的是周代五百多年来民间的社会生活,也反映了人民真实的思想、愿望和感情,有着广泛性和深刻性,是《诗经》中比较有价值的部分。

(二)《诗经》中的“雅”

“雅”可以分为“大雅”和“小雅”,共有诗105 篇,都是贵族文人所创作的乐章。《雅》是政治,所以又分出《小雅》和《大雅》。不论是《大雅》还是《小雅》,都是贵族创作来评论当时的,其内容丰富,描绘细腻,当然也包括一些宴飨之作和对统治者的歌功颂德之作。

(三)《诗经》中的“颂”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艺术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国风·周南·关雎》就选自《诗经》中的《风》。其是《诗经》中的首诗,虽然非常短小,但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非常经典。因此,许多作曲家将其谱成歌曲传唱,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作曲家赵季平的版本。笔者以这首作品为切入点,浅谈一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表演特征。

二、《诗经》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表演特征

(一)文学认知

《诗经》中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带有浓厚中国传统色彩的音乐作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情感的表达是比较含蓄内敛的,且所有诗歌几乎都是由文言文创作而成,语义隐晦难懂,所以需要演唱者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来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例如《国风·周南·关雎》,其作为《诗经》的首篇,讲述的是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得不到“淑女”时,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得到“淑女”时便非常高兴,奏乐舞之。这首诗采用了“兴”的手法,开头利用两只相爱的关雎鸟来兴起男女之情,同时“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用词则表明男子日夜思念着心爱的女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又可以看出男子为了追求心爱的女子,奏起琴瑟,敲起钟鼓来取悦她,更说明男子对女子的爱慕。所以,这是一首求爱诗,诗词大意为我们的演唱奠定了基本的感情风格。因此,面对任何一首新的古诗词作品,我们都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诗人都会在诗中采用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所以我们要了解在简单凝练的语句背后所包含的纵横捭阖的思想,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和补充,以正确表达歌曲的内涵。由此可见,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对诗词大意和背景的了解是极为重要的。

(二)演唱技术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对于现代创作的歌曲而言在表达上会更加含蓄内敛,因此在演唱的技术层面也有所区别。笔者从咬字、音色、音律三个方面进行一一分析。

在咬字方面,顾名思义,古诗词艺术歌曲一般都是选用中国的古诗词作为歌词来进行创作的。中国古诗词的特点是具有韵律和韵脚,韵律是指平声和仄声;韵脚是指句末押韵的字,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吟唱性。例如《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韵律是“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韵脚是“鸠”“洲”“逑”中的“OU”。因此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字的归韵,只有押韵才能突出诗句的韵律美。同样,对于其他的咬字也要注意,例如开头的“关”字,重音应该在“an”上,而不应该在“g”这个辅音上停留太久,会造成过于地“咬文嚼字”;在演唱“雎鸠”时,要保持“U”的口腔空间并逐渐向“OU”靠近,以此类推全曲。

因此,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咬字方面,要关注字的元音和音调。韵律和韵脚要突出。元音与元音之间要连贯,四声音调要演唱准确,这样才能保证咬字行腔与歌曲旋律的结合,以形成歌曲的古典韵味。

在演唱音色方面,演唱者需要对音色有一个很强的控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与现代艺术歌曲或咏叹调的音乐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其区别在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蕴含在诗词大意和演唱者声音的韵律之中,并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和情绪变化。以《诗经》中的《关雎》为例,这是一首“君子”对“淑女”的求爱诗,在古代,“君子”应该是风度翩翩的,因此在演唱时,音色应柔和而又明亮、热情,既让人眼前一亮,又不能“有失风度”。对于古诗词作品,演唱者首先要将自己置入画中,将诗与画相结合,让演唱的内容融入画中,声音如细水长流,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在演唱音律方面,古诗词之所以具有吟唱性,主要是因为诗句的韵律和韵脚,这样的特点与旋律相结合,使之形成了音律性。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律是其最具美感的特点,不同的古诗词歌曲有其独特的音律。以《诗经》中的《关雎》为例,根据诗句韵律和旋律特点,演唱节奏可以大致划分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样的划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关雎》的音律美,在需要连的地方要注意元音的连贯性,突出音乐的线条感;在“窈窕”“淑女”等地方要及时断句,形成快慢结合、悠扬婉转的音律。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对于现代艺术歌曲或咏叹调而言更具抑扬顿挫之感,在学习与演唱古诗词歌曲的过程中,要根据诗词的韵律、韵脚和旋律特点合理地划分快慢停顿,以展现古诗词的韵味和作品的内涵。

(三)舞台表演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在舞台表演方面要求更加朴素和复古,这是因为古诗词的创作年代十分久远,例如《诗经》就成文公元前6 世纪,当时的物质经济条件所形成的审美与现代相差甚远。根据出土的文物和考古材料的记载,我们能大致对当时的着装和音乐风格进行模仿。

首先在着装方面,可以穿着古人的长衫,以更贴近情境;在舞台表演方面,一般以端庄稳重为主,情绪的表达要含蓄内敛,不需要太夸张,当然也有部分古诗词作品需要气势磅礴之感,例如《大江东去》等。以《关雎》为例进行分析,这首作品是以“君子”为第一视角来演唱,在表演过程中,肢体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情绪投入且不宜夸张,一举一动既要表露出对“淑女”的爱慕,也要展现古代“君子”的意气风发和翩翩风度。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表演,要以声带情,对于抒情优雅、气势磅礴等各种情绪都要正确演绎,通过声音、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将观众拉入情境之中。

三、总结

《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以《诗经》为词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诗、乐、声的完美结合。诗歌的韵律与旋律的优美,将诗词内容用音乐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使其韵味更加入木三分,以音乐艺术的形式诠释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所能展现的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美感。

猜你喜欢

音律韵脚关雎
中日两国谚语音律的比较
《花间集·更漏子》韵脚国际音标及韵腹整理札记一则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韵脚怎么押?
贤贤易色
还诗歌教学的本义
中西方早期爱情诗审美风貌对比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炎词学思想研究述评
锤炼汉语发音的三种方法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