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绿汀钢琴作品的民族艺术特征分析

2021-12-05罗力思

艺术品鉴 2021年17期
关键词:贺绿汀旋律钢琴

罗力思

我国的音乐以旋律作为基础,并通过对中西方音乐文化互动的不断融合逐渐发成为完善的钢琴音乐体系。贺绿汀作为著名音乐家,全面地将我国历史中的音乐艺术特征与现代音乐技术互相结合,与此同时对于钢琴作品的创作,贺绿汀先生也结合了西方音乐的技巧,创新了具有民族艺术特征的钢琴声部结构,并将民族特色融入其中,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并且他的《牧童短笛》也获得了俄罗斯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之钢琴曲”中的一等奖。由此可以看出,贺绿汀先生在专业领域中的认真态度和音乐素养。

一、贺绿汀及其钢琴作品创作概述

贺绿汀(1903 年7 月—1999 年4 月27 日),现代非常著名的音乐家、中国音协副主席,出生于风景如画的乡村。在其年少的时候经常会和牧童对歌,因此民族音乐也算是滋润了他年少时期的心灵。贺绿汀先生师从黄自,其师傅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方面影响力度最大的奠基人。在师傅的指导之下,其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的进步更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此也开始了他半个世纪的音乐创作生涯。

贺绿汀先生在音乐界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音乐作品《牧童短笛》 《摇篮曲》等都在钢琴音乐领域具有开拓性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代表作《牧童短笛》,贺绿汀先生也表示民族的艺术特征和音乐文化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民族对于贺绿汀先生以及各大作曲家们而言,都是其作品灵感的来源,能够显现出人们生活中的特色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积极热情,从而将音乐表达得更加富有生命力。

同时他也将自己所在的民族风格和特色融入了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风创作中,更成为引领中国特色钢琴曲走向成熟之路的范例,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对我国钢琴创作的认知和对民族艺术的追求。

二、贺绿汀钢琴作品的民族艺术特征分析

贺绿汀在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方面的创作理念主要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旋律特点以及曲调线条作为参考的基础,另一方面又通过和声、复调、节奏等一系列的方式对其旋律进行了丰富的发展,根据横向旋律线条的流动贯穿还有多声部的综合性叠置,从而对其音乐进行了全方面的民族特色挖掘。

(一)旋律民族化分析

在任何类型的音乐中,其最为主要的灵魂都是旋律。这也是我国音乐创作的主体,因为我国具有自古以来的音乐文化特色,所以对于这方面需要不断创新才可以使得音乐发展得更加具有意义。旋律对于音乐来说能够表达出人们的情感,也能够体现出创作者的素材来源,更是传统音乐文化中发展的主要途径。

所有的音乐都是通过旋律来体现的,而且旋律通过不断发展以及优化的过程,也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性价值。贺绿汀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有着一种综合性和创造型的音调,他不局限于某一地区的创作,因为贺绿汀先生不断地学习和了解各个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所以它对于旋律并不是仅仅满足于音调的运用,而是希望可以对音乐进行创新。贺绿汀先生的作品有很多都是来自对于民间音乐的参考,然后再对其进行不断的雕琢,从而塑造其钢琴作品中的民族精神气质,而不是采取民歌片段进行体现。除此之外,音乐旋律的意义在于情感上的表达,也是决定音乐作品的灵魂要素。贺绿汀先生在对于钢琴作品的旋律创作方面,是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形式结构参考,再对其优化而运用。例如《牧童短笛》就是根据极其具有江南音乐民族艺术特征的结构所创作的,整体结构非常像民间乐曲“句句双”,就是指具有呼应、对答、重复特点的手法,由此使音乐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生动形象[1]。

(二)调式的民族化分析

钢琴艺术作品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西方大小调体系的基础上,所以如果想要让我国的钢琴作品具有民族艺术特征,就必须要融入民族特有的调试,从而削减西方大小调试的总体性能,强化中国色彩。所以贺绿汀先生就将我国的民族特色融入了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主要的调试形式为五声音阶调式,并为我国的钢琴作品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先生的代表作品,该作品就是使用了五声音阶的1、2、3、5、6 作为整体的骨架音,因该作品中的A 段是G 微调试,其中主音为G 调,并且前半部分,全都是宫、商、角、徵、羽的音所构成的。后半部分则是在原本的五声音阶调式原有基础上,又多融入了一个偏音。从而构成了极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六声调式,通过对后半部分的融合,也发现和前半段之间有了十分明显的对比,让音乐效果对比更加明显。该作品中的B 段是G 宫调试,只不过这不是B 段中唯一所使用的方式,因为《牧童短笛》的A 段复调部分才是主调。为了能够突出A 段的与众不同,贺绿汀先生也在该曲中运用了较多的调式变换,主要的运用方式就是从D 微调式,再到A 微调式,然后再到A 宫调式,最后G 宫调式作为结束点[2]。在该作品的M 部分中,虽然A 段重现,但是该部分中的调性也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先是G 微调上,然后在D 商调上,一直到最后逐渐的减少音量,使其结束在主调G 调上,并且在该部分还加入了很多细微音调,使该部分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

《摇篮曲》中,也是同样的采用了民族五声调式,同时也应用到了非对称性调试的手段,主要是借鉴了北方民族音乐艺术中的表示手法。该作品在A 和B 和M 这三段中都表现了不对称性手法的应用,所以能够欣赏出该作品的变化十分丰富,不过为了能够保证音乐整体的流畅性,所以最终会统一落在A 宫调式上。由此可见,贺绿汀先生也深刻地意识到了调式对整体音乐风格上的影响。

为了能够进一步地保障《摇篮曲》作品中的民族艺术特征,他还对欧洲大小调体系进行了彻底改变,并让中国五声调式在钢琴音乐领域中也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并获取了一定的效果。从调试方面来讲,贺绿汀先生也极其具有重要意义的贡献[3]。

(三)和声与复调的民族化分析

我国在传统的音乐方面都是单线性,但是钢琴是属于多声性的,其中多字主要指的就是和声部分,怎样才可以让我国的听众们能够顺利地接受,也成为贺绿汀先生在钢琴创作中融入民族艺术特征的关键。

上文中提到,贺绿汀师从黄自,并结合了诸多前辈对和声民族艺术特征的探索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在尊重和声本质艺术的基本前提之下,对其进行了全新的创作。主要体现为和声的色彩以及和声的织体方面,并以统一整体风格为标准,然后通过音乐中体现和声中的民族艺术。在《牧童短笛》中,贺绿汀先生也大量地使用到了四、五、八度等经常会使用的和声音程[4],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音乐的创新发展。同时,贺绿汀先生为了可以让钢琴作品中的民族艺术特征更加突出,他还在作品中应用到了西方音乐音程中少见的纯四度、小七度和大九度。作品中出现这种少见的和弦,也为五声调式为主旋律的作品实现了风格上的统一性。

除此之外,贺绿汀先生还考虑到了西方音乐色彩和我国的音乐风格之间的冲突问题,对该环节的融入进行了合理性的规避。像是西方音乐风格中的正三和弦,贺绿汀先生通过附加六度音的手,削弱了原本的西方色彩。

同时,对西方音乐风格中平常所规避的平行三度,贺绿汀先生又进行了改善,主要是通过加装饰音的手法改改变了原有的色彩[5]。

根据和声织体来看,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让民族艺术特色更加契合地融入其中。根据《摇篮曲》的第二段,可以发现大部分都是以弱拍作为起点。因为该作品的主体非常名曲,是围绕着母亲哄孩子睡觉为核心,所以通过该方式就可以感受到温馨和静谧。伴随着作品中的旋律进展,和声织体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同时多出了一些动感特征。该部分主要是为了符合北方民族文化中母亲哄孩子入睡的习俗。因为北方地区大部分哄孩子睡觉都是通过摇晃方式让孩子逐渐进入梦乡,所以在这部分营造的是一种安静、温柔、温馨的氛围。

因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和声的色彩,还是和声的织体结构,贺绿汀都是从民族特征作为出发点,充分显现出了民族艺术特征。该作品的后半部分,随着婴儿逐渐进入梦乡,和声织体也在明显减弱,同时对于钢琴演奏的力度也需要减弱,通过此曲可以看出贺绿汀先生对民族文化的充分研究。

在复调方面,著名的钢琴音乐教育家陈明志先生曾经提到,贺绿汀所创作出来的钢琴作品充分体现出了我国音乐旋律与西方对位法结合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复调是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钢琴也是源于西方的乐器,而贺绿汀则是将中国式音乐思维用在了中国特色钢琴作品的创作之中,实现了复调与民族艺术的结合,该方面与和声织体同理。

三、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民族艺术特征对钢琴作品、对中国特色的融入都十分重要。贺绿汀先生可以说是音乐界的重要核心人物,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价值,并且所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他半个世纪基本上都在对音乐进行创造和音乐教育。另外,西方的复调音乐其实早在流入我国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对该方面进行了研究,虽然的确取到了可观的成果,但是相对于贺绿汀先生创作的作品而言还是有所差距。主要的原因就是音乐中的民族艺术特征价值,可见将民族艺术特征融入创作中是多么重要。值得可敬的是,虽然贺绿汀先生引进了西方音乐技巧,但是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遗忘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特色,就像他平常经常说的那句话一样,“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的宝藏,我们要创作自己民族的社会主义音乐”。

猜你喜欢

贺绿汀旋律钢琴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豌豆贩卖机
歌剧《贺绿汀》剧照
纸钢琴
7月,盛夏的旋律
钢琴
贺绿汀民族音乐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