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山地旅游标准体系研究

2021-12-05李良懿

商品与质量 2021年39期
关键词:山地贵州省标准化

李良懿

贵州省标准化院 贵州贵阳 550000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到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提出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1]。贵州出台《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确立山地旅游为贵州旅游业的基本定位,通过山地旅游标准化全面提高贵州省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山地旅游知名品牌。在此背景下,研究已有的经验,分析贵州省山地旅游标准化工作,对提出该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贵州省山地旅游标准化工作现状

1.1 政府职能部门重点规划

从2015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贵州成为了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会址,国家和贵州政府越来越重视在贵州加快加深发展山地旅游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布《贵州省山地旅游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文件,为贵州省山地旅游标准化提出工作思路和计划,力求通过三年努力,完成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也推动一批山地旅游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在旅游标准化促进优质旅游建设方面形成全国样板,打造一系列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山地旅游品牌,助推和引领贵州建设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2]。

1.2 建立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

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负责全省的旅游标准化工作,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省及相应地区旅游标准的归口管理,一个由“政府部门指导、专业组织运作、地方和企业参与”的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规范全省旅游标准的制定流程,提高标准质量水平,保障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以此工作机制,推进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事业单位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被动学标准到主动建标准,旅游标准化意识普遍增强。

1.3 积极参与旅游标准化建设

积极参与和推动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星级旅游饭店、A级旅游景区等标准已深入人心,多个地区、旅游企业先后获得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中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国家级称号[3]。同时,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批地方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乡村旅游、旅游购物场所、旅游交通、古镇旅游、工业旅游等多个领域,并于2019-2020年发布实施了28项山地旅游系列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贵州省山地旅游标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 贵州山地旅游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标准体系不完善

贵州省旅游标准主要依赖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旅游标准,专门针对山地旅游景点多而散导致缺乏联动、季节性较强导致资源闲置、粗放式开发导致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标准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旅游标准覆盖的领域有待拓宽,旅游标准的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旅游标准的特色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体系构架内容与国际化水平差距大。

2.2 标准实施效果不足

目前,旅游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超过百项,多数针对的是旅游企业,但很多旅游企业依然对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相关标准的贯彻和实施浮在表面,没有很好地与自己的经营结合起来,为了标准而标准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就贵州省目前的旅游标准,还存在山地特色不突出,或具备山地特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宣贯不到位、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是现有条件下不能实施的情况[4]。

2.3 旅游企业标准化专业人才匮乏

一是政府部门的山地旅游标准化人才缺乏,标准化工作的推动、宣传、实施受到一定影响;二是专家型山地旅游标准化人才缺乏,导致标准体系建设滞后,标准顶层设计工作落后;三是企业山地旅游标准化人才缺乏,绝大多数旅游从业者缺乏标准化实践经验,旅游企业不了解建立企业标准体的方法,不理解标准,导致山地旅游标准化推进难度加大。

3 贵州山地旅游标准体系构建

3.1 构建原则

贵州省山地旅游标准体系的建设应该围绕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要求,以科学合理、全面系统、融合创新、特色明显、开放协调、引领示范、规范务实、持续改进为原则进行构建。

3.2 构建思路

通过与国内外山地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对比研究,结合贵州在山地旅游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基于系统科学研究方式,以社会学、经济学、旅游学交叉学科研究思路,通过比较研究、文献研究、规范研究和实地调研相辅的方法,提出贵州省山地旅游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确定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构建贵州省山地旅游标准体系[5]。

3.3 标准体系构建分析

山地旅游标准体系可由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服务保障标准子体系和服务提供标准子体系三个子体系构成。子体系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每个分体系可再划分为若干个二级类目,总体框架图如图1:

图1 山地旅游标准体系框架图

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包括包括标准化导则、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测量标准,涵盖普遍适用和广泛指导的基础标准,为山地旅游标准化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服务保障标准子体系包括公共设施与服务标准、景区设施与服务标准、资源与环境标准、信息技术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旅游餐饮标准、旅游住宿标准、旅游交通标准,保障游客进行山地旅游时的衣、食、住、行、安全等基本需求。

在此标准子体系建设中充分考虑两个重点内容:一是由于网络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拓展,加上疫情等公共事件的影响,应当结合贵州大数据发展优势,加强山地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信息化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在景区开发、市场营销管理、旅客接待、门禁票务、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都实行标准数字化信息系统,减少人工成本;二是考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和节能减排要求,合理规划山地旅游资源,优化贵州山地旅游资源配置,在保护原有生态格局的前提下发展,兼顾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贵州山地旅游实现低碳化发展。

服务提供标准子体系包括商务旅游标准、休闲旅游标准、养生旅游标准、情感旅游标准、研学旅游标准、新奇旅游标准、旅游娱乐标准、旅游购物标准、运行管理标准、评价与改进标准,为游客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并对旅游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促进山地旅游标准化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发展[6]。在此标准子体系建设中充分考虑两个重点内容:一是应当注重打造知名品牌,打造山地特色旅游产业,以提升在整个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结合开发贵州省山地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聚焦特色旅游品牌建设;二是应当积极推动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到其中,发动对山地旅游产业具有积极投身性的居民融合参与,让居民在利用自身地盘旅游产业产品资源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保障旅游企业、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同时也可以以当地居民作为向导去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从而更好地促进山地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完善。

4 标准体系实施建议

4.1 强化山地旅游组织领导,保障标准化工作推进

贵州省各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不断贯彻落实贵州省政府的基础性山地旅游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组织领导,将山地旅游标准化建设纳入重要的工作进程计划中,全方位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部门配合,健全组织机构,通过增加编制、协调管理与考核相结合,构建和完善自上而下的全省旅游标准化行政管理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为山地旅游标准化工作提供保障。

4.2 制定和实施关键性标准,加强标准宣贯推广

应根据贵州省山地旅游特色,制定目前亟需且能推广的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可适当扩大标准覆盖领域,提高标准影响力,完善标准体系的功能结构,并通过以下三点夯实标准实施效果和质量:一是应当推动试点建设,普及旅游品牌,加强对于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考核程度与力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二是通过互联网、APP和发布会等场景来强化公众对于山地旅游标准化的认知,以达到全面普及的目的;三是通过建立专业宣贯团队,围绕贵州省山地旅游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建设思路与具体要求,系统的编写宣贯材料,并在相关组织机构的领导下开展专业培训活动,为行业内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方提供标准化服务,整体提升对标准体系的使用能力。

4.3 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标准化工作质量

应当充分抓住贵州省山地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的机遇,强化当地旅游业的人才培养,通过旅游管理业务,熟悉旅游标准化工作,同时提高山地旅游人才招聘门槛,招聘并培训既具备专业素质、又懂业务和管理,并且熟悉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旅游业人才,或者对山地旅游行业人才进行山地旅游业务以及相关标准化工作的专业性培训,让其熟知并能够及时运用与山地旅游标准化相关的策略,全面提升山地旅游标准化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山地旅游发展服务。

5 结语

贵州发展山地旅游,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文化、历史景观以及民俗文化相结合,为保证目前山地旅游在现有资源和政策条件下长远发展,山地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合理建设和稳步实施显得尤为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体系的有效落实和精准实施,结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全力推动、贵州旅游企业和开发商的有效互动和运营,切实支撑贵州省山地旅游的发展。

猜你喜欢

山地贵州省标准化
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
——从我国第一代地铁车DK1到山地城市地铁车As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标准化简述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