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段落教学,提升语用能力

2021-12-03王艳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0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小学语文

王艳婷

【摘要】段落是联系句子和文章的“纽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第二学段对段落教学进行了阶梯式的编排,为高年级学生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习作做铺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关注段落教学,引导中年级学生读懂段落的内容,掌握段落的语言特色和结构等特点,继而运用到习作当中,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关注段落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段落教学;语言运用

识字、学词、简单写话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到了中年级以后,学生需要从第一学段中的“写话”过渡到“习作”,使文章的结构清晰,表达流畅,那么教师应关注课文重点段落的教学,将段落与习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读懂段落内容、掌握够段特点、语言特色等,继而运用到习作当中,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段落教学的编排特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在第二学段编排了段落教学的目标,总体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具体到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段落教学。(表1)

从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编排上可以看出,段落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理解、概括内容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个维度,要让学生从段的表达上掌握基本方法扩展到篇章的学习上,进而运用到平常阅读及习作,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二、段落教学的策略

教师在段落教学中,选取课文的典型段落,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内容,积累语言,学习写法,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去解决实际的阅读、表达等语文问题的意识,从而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抓关键句,了解内容

学生走进文本是从内容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也是从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开始。对于中年段学生而言,初步了解文本内容并不困难,但如何从段落中提取信息,概括段落大意,则需要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典型段落,指导学生抓关键句,进行学法迁移。

三上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泡泡提示“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引导学生发现文段中的关键句,了解文段内容。通过学法迁移,三上19课《海滨小城》一文中,这样设计:

师:课文的5-6自然段,請你们多读几遍。(生自由读文)

师:会读书的孩子,能把复杂的课文读简单。想一想,课文这两段写了哪些内容?

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榕树 石凳 沥青大路 街道很干净

师:同学们很容易找到了文中的这些事物,还记得学习上一篇课文时,泡泡的提示,你找到了《海滨小城》这两段围绕哪句话写的吗?

生:“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

师:对了,刚才大家就是抓住这些关键句,了解了文段的主要内容。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教师关注《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中段落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抓住段落关键句的方法了解一段话的意思,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发现了课文构段的特点。单元学习中,教材通过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再次提示学生抓关键句能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到了三下则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理解段落的意思到习得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三下第四单元《花钟》一文,泡泡中提示“这两个自然段中,各有哪句话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呢?”让学生抓住关键句把握文段的大意。在后续的“交流平台”中也总结提示,在《花钟》一文的第2自然段第一句是个问句“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它不能直接概括说出段落的大意,但根据这句话的提示并作出回答,转换关键句的表达,就能概括出段落大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构段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段落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概括段落大意,把段落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二)搭建支架,梳理顺序

段落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有的文章则需要学生理清几个段落间的联系,从而掌握“课文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因此,教师在段落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搭建支架,减低学生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

如统编教材三下第10课《纸的发明》,课后习题给出一个图表,旨在让学生通过填写图表理清课文脉络。这需要学生先把握课文2-4自然段所述内容,但课文2-4自然段并没有确切的关键句帮助学生填写图表,所以在此段落教学中,教师参考课后习题的图表,引导学生先关注“造纸术发明以前”这一段落中叙述顺序的时间词语,给学生提供线性的图表,把段落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表格内容,抓住关键词继而学习如何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最后进行学法迁移,完成课后习题的图表,把握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表2)

单元间的语文要素虽指向不同,但是教师应该有整体的教学观,善于发现相类似的文章段落,借助图表这种“工具”,进一步提升学生提取文本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如统编版教材三下第14课《蜜蜂》,实验的过程可以搭建图表支架,让学生圈画关键动作,从而梳理实验过程,最后把图表的步骤用连贯的话概括段落大意。(表3)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创设支架,如鱼骨图、树状图等,在交流讨论中有效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三)品味语言,积累摘抄

新课标提出,第二学段学生应“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统编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已经提示学生积累优美词句,从三上“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三下“体会优美生动的词句”。到四年级,段落的教学除关注段落的结构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品读段落的语言表达,如四上第一单元《走月亮》第2自然段,课文用4个“照亮了”的写月亮升起来时的景色,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和特殊句式进行品读,朗诵,感受语言的优美,也通过这一段落的学习感受课文描中写月亮升起时的宁静与美好,形成画面感。第4自然段写“月下溪岸”,通过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体会作者丰富细腻的感触和心绪。在朗读、体会、想象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和体验力。四下教材中,《走月亮》的课后习题,抄写课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因此,在段落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鼓励学生摘抄优美词句,积累精彩句段,尝试借鉴运用到习作中,对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段落教学过程中,除了聚焦重点段落,关注构段方式,段落语言表达的特点外,还需结合课后习题以及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版块,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段落的构段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仿写,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地练习,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三下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其中第23课《海底世界》的4、5段就提供了很好的结构范例,课后习题也提示学生,段落既可以围绕一个意思举例写,也可以围绕一个意思多方面写。结合三下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的练习,引导学生模仿《海底世界》中的构段特点,创设情境进行片段仿写。而到了四年级,学生在段的表达上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还需要关注段落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如四上的第一单元《走月亮》的课后小练笔,提示学生仿照第6自然段,从不同角度,写一写自己在月光下的所见、所思,为后续的习作做铺垫,从而提高学生语用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那些语言、结构特点明显的段落,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段落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内容,把握结构,品味语言,学习写法,模仿应用,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中年段语文段落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477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金妍.中年级分层渐进式语段教学有效性思考[J].小学语文,2012(4):33-36.

(责任编辑:黄洁梅)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小学语文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老虎》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关注句子教学 重视语言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