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静脉穿刺辅助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2021-12-03程婷婷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输液辅助静脉

程婷婷 刘 丹 张 从

外周静脉穿刺作为一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护理技术,是医疗救治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水平直接影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1-2]。成功的静脉输液能够迅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安全问题,防止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而快速准确地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实施静脉治疗是缓解病情和挽救生命的第一步。通常外周静脉穿刺是基于肉眼观察和触摸来寻找合适的静脉。因患者个体差异,输液照明环境不足、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以及静脉弹性和可见度的差异,均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静脉穿刺成功后,由于患者末梢循环不良,没有回血或回血缓慢,护士会认为穿刺失败再次进行穿刺,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加重护士的心理压力[3]。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外周静脉穿刺辅助技术应运而生,且飞速发展,辅助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的产品层出不穷并得到广泛应用。

1 概述

外周静脉穿刺辅助技术是利用某项基本原理或者通过某种仪器设备辅助医护人员进行静脉穿刺的一种关键技术。主要是运用声能与光能或光能与电能之间转换和图像处理,分辨静脉血管与周围组织,将外周静脉呈现为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血管图像[4]。

2 分类

2.1 超声分子成像技术

在美国两所医院的急诊医学部,针对一组需要外周静脉输液的肥胖患者调查中,39例行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21例行普通方法静脉穿刺,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穿刺时间少,患者满意度高[5]。Avelar等[6]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在儿科患者中,188例使用超声、194例使用普通方法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证实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且临床护士需要学习超声相关技术,周期较长,临床推广应用较有难度。

2.2 透射式显示技术

静脉血含氧量低,脱氧血红蛋白较多,动脉血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多。透射式显示技术是根据人体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波长为850 nm红外光的吸收系数的差异,使血管与周围皮肤呈现不同的显示效果[7]。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成本较低。缺点是不适用于肤色较深或静脉不明显的肥胖患者。

2.3 显示器显示技术

通过近红外成像技术采集血管图像,护理人员利用显示在液晶屏上的图像完成静脉穿刺。该技术的特点是图像效果清晰,成本适中。不足之处是对于深型的静脉显影效果低于浅、中型的静脉[8],且静脉穿刺时护士需要同时观察患者皮肤和屏幕。李谦等[2]利用红外线静脉显影仪对老年肿瘤患者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认为可帮助护士根据静脉解剖位置顺血管走向触摸,从而找到清晰可见的血管。

2.4 投影显示技术

采集到的静脉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技术,经过热镜同比例投影到相对应的血管,静脉穿刺时护士只需要观察患者皮肤即可。方丽等[9]使用血管成像导航仪,将红外静脉图像转化为绿光投影在皮肤上,以此识别表浅、肉眼不可见以及超声检测不到的静脉。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投影后的静脉血管图像投影位置与静脉原始位置可能存在偏移,投影效果模糊,给静脉穿刺点的定位增加难度。另外,由于投影设备成本高,因此临床推广难度较大。

3 应用效果

3.1 静脉穿刺辅助技术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增强救治效果

研究显示,运用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能够清晰显示慢性肝病、肥胖、儿童、老年患者的静脉血管走形、进针深浅程度以及静脉回血情况,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5%以上[10-13]。胡玉洁等[4]、张薇等[14]在野外战伤救治、基层部队战士中使用便携式静脉穿刺辅助设备,抓住抢救时机,实现了在宝贵的救援时间内成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增加救治效果,提高了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在辅助技术的引导下,护理人员可以精准判断血管的位置、深浅度和充盈度,无论在室内、室外和夜间黑暗环境中进行静脉穿刺,都不受外界光线的影响,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7,15-16]。

3.2 静脉穿刺辅助技术可缩短建立单个静脉通路的时间,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对于心搏骤停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关键步骤是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液体和药物及时输入患者体内[17]。静脉穿刺辅助技术可有效缩短建立单个静脉通路的时间,护理人员不局限于依靠临床经验,还可以在清晰、准确的图像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美国Evena公司开发的世界上第一款可穿戴的静脉成像辅助工具-Eyes-On血管成像眼镜可以动态显示静脉充盈情况,适用于外周静脉充盈不足或需要急救的患者。颜双凤等[18]利用Eyes-On血管成像眼镜,对101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独立完成外周静脉穿刺,快速准确地建立静脉通路,有效地提高了紧急救援效率。

3.3 静脉穿刺辅助技术可减少穿刺不当引发的不良反应,确保输液安全

静脉穿刺辅助技术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避免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以及些因血管选择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静脉穿刺辅助技术解决了操作环境差、静脉血管塌陷、护理人员难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等难题,综合运用红外成像技术、超声分子成像技术、投影显像技术以及LED光学技术等,使在特殊条件下也能清晰显示静脉血管走向,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患者输液过程安全有效,满足输液安全管理工作需求[7,19-21]。

3.4 静脉穿刺辅助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发生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对于儿童患者静脉输液难度较大,除了要求护理人员有熟练的操作水平以及良好的心态,还要求患儿及家长积极的配合。大多数患儿对静脉穿刺存在恐惧、焦虑心理,在静脉输液中常哭闹、不配合[22]。通过静脉穿刺辅助技术可有效降低患儿疼痛发生率,可能是因静脉穿刺辅助可视化技术能够清晰呈现患儿的动态静脉图像,从而引起患儿的好奇心,转移其注意力,有利于实现快、准、稳的静脉穿刺,进而减轻操作过程中引起的疼痛不适感,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操作,患儿依从性得到提高。梁羽等[23]报道,血管成像仪辅助外周静脉穿刺技术可以减轻皮肤痛觉神经纤维损伤,从而降低患者疼痛发生率。

3.5 静脉穿刺辅助技术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度量指标。提高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已成为医改的主要目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监管的重要指标之一[24]。2016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规定[25],当难以穿刺静脉或静脉穿刺失败后,运用血管可视化技术来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改善患者满意度。国外一项研究表明,200例患者接受在光辅助技术下穿刺静脉,进而完成静脉切除术,患者和外科医生满意度高[26]。侯利娜等[27]对43例中重度脱水患儿使用血管成像仪,实现快速、准确的外周静脉穿刺,安抚患儿及家属不安情绪,有效地提高患儿满意度,避免医护人员和患儿家长之间的纠纷,体现了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提升患儿就医感受,展现良好的社会效益[28]。

4 小结

本研究主要对静脉穿刺辅助技术的分类及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静脉穿刺辅助技术在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减少穿刺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未来将进行单一应用静脉穿刺辅助技术和联合应用的对比研究,通过多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效果,以便更加客观全面地对静脉穿刺辅助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输液辅助静脉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倒开水辅助装置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