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语言传统与文学经典试析

2021-12-03张黎黎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白话文网络文学文学

张黎黎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合肥 230601)

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与传统文学经典相比,其内容更活泼生动、容易获取,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欢迎和喜爱,精神文化生活也因此得到丰富。但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文学对语言传统和文学经典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网络文学与经典文学的本质是共通的,并非相互独立,其存在意义都是为了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发展,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应辩证地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网络文学与文学经典的有机结合。

一、网络文学中经典文学的对比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无论何种语言都需要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促进汉语经典文学影响力的提升。古典文学书籍每年都会记录下新词,使语言表达不断扩大,从而实现古典文学的可持续发展。网络语言下,古典文学需要结合语言符号,对简写形式进行创新,由此形成新的文章。与经典文学相比,网络文化不受语言规则限制,更具灵活性。

(一)表达方式

传统经典文学词汇表达形式过于华丽,容易增加受众的阅读障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的渗透为文学经典赋予时代气息。如果古典文学可以在故事背景的塑造和人物的选择上注重现代的思维方式,结合当前读者的需求来填充故事和情节,通过不断丰富故事类型和写作风格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加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那么就可以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背景,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此外,网络文学中经典文学的传播载体也会发生改变,从纸质模式朝着网络化转变,通过网络开放、丰富的特点传扬古典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开设文学论坛等方式拓展阅读途径,从而打破时间与地域限制,随时随地、随心所欲阅读。

(二)传播方式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经典文学作品与网络文学的传播方式不尽相同。前者逐渐突破了以往传播路径的桎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快传模式。后者在多种娱乐的影响下,可以深化文学经典的影响力,壮大受众规模,促进古典文学的延伸和拓展,通过独特的写作方式拓展传播渠道,使文学经典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

(三)创作理念

通过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特征、故事情节,可以丰富对过去的认知。当代人与古代人的性格特点、价值观不尽相同,因此在人物性格与情节设定方面难免存在冲突,既要体现古典文学的价值,也要使当代人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当前读者更注重作品中的细节与潜在价值观,所以创作者可以激发读者的思维模式,以此改善快餐式阅读趋势。当代文学作品在写作技巧方面与传统小说相比,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一些作者所创作的作品数量众多且质量低下,审美价值缺失,很难体现经典文学价值,阻碍了经典文学的可持续发展[1]。

二、网络文学与语言传统、文学经典的辩证关系

在信息时代发展之下,网络文学对经典文学的冲击力随之增加,传统写作与网络写作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网络文学优势逐渐浮现出现。从本质上来看,它们都属于文学领域,只有相互补充才可实现共同发展。当前二者间的距离正在拉近,语言传统也开始发生变化,因此应正确看待三者的辩证关系。

(一)网络文学与白话文

在谈及网络文学中语言传统时,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滚蛋吧,跟我谈论文学的人》,其篇名“滚蛋吧……”的命名方式源于漫画《滚蛋吧!肿瘤君》,将诙谐的语言与艰难人生结合起来,形成“流着泪的笑”风格,受到广大的网友的一致追捧。此种话语方式在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初期十分普遍,而白话文发展初期时也具有同样特征,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吴志辉的“放屁放屁,岂有此理”。当时他的这种行文方式受到朱光潜、胡适等人的认可,被周作人在《新世纪》中称为“奇文”。在21世纪后,白话文学不断发展,从躯壳变渗透到内心,一些“月亮”“那个”等字眼跃然纸上,不再过度重视文字雕琢与音节对仗,而是营造出一种直白的语境,便于人们通俗的阅读。

在“白话文躯壳”方面,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一是当代白话文以通俗易懂的语句替代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等。以《水浒传》为例,便没有之乎者也字样;二是直接引用西洋词法,这不但使句子有了主、谓、宾,还带有定、状、补成分,改变古文的简练原则,增加句子的容量。由于白话句子长度的增加,其声调处理也有很大的变化。

在古代诗歌中,往往通过婉转、意象的方式表达情感。例如,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来描述女性,用“庭中手植树,已亭亭如盖矣”表达对故人的怀念。表达方式十分委婉含蓄,较为注重文字内涵的展示。古人写作时经常将内心所思用外在意象表现出来,如蒹葭、白露、庭中树等;而白话文写作则更提倡直击内心,将自己内心情感直白地表达出来,由此形成早期网络文学语言风格。比如,《歧路》中写道,“他的脑筋又混乱起来,夹着笔的手杵着右鬓,歪头思索了一会,仍然理不出头绪。一夜不曾入睡的脑筋如同荒寺中的石灯,再也无法闪出些许微光”。再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近几个月,我控制自己不去想她,毕竟人的生活还得继续。我希望自己不会一直想她,但这种希望就如同天空不是蓝色,树木不是绿色一样,基本不会发生”。网络文学虽然能够避开新文学革命,直接借鉴传统文学的写作手法,但是从语言传统角度来看,网络文学始终是非主流的存在,是以口语为创作基准的文学[2]。

(二)网络文学受到批判

时间飞逝,网络文学如同白话文兴起初期时一般开始改变。胡适痛心于时髦青年故意加入古文来装饰文章,此类现象在当代网络文学中也有迹可寻。例如,在《第一次亲密接触》中,除了贯穿全文的英文之外,还将口语写作引入其中。早在1990年,此种写作方式除网络文学外,根本不被传统出版社所认可,一直延续到李寻欢的文学作品中。该作者的语言较为直白、句式单纯,通常不会对感情外化处理,使网络写作文风得以延续,例如,他在《边缘游戏》中写道,“温柔是女人的附属品,而不是一种额外的回报。女人和温柔的关系就像手机和电池,在这里我可以问三个问题:一个是买手机一定要带电池,否则电池不能作为配件使用;二是电池需要经常充电才能持续工作;三是不同牌子手机电池一般无法通用,如锂电池和镍氢电池便无法混着用”。在早期的网络文学中,这种白话不仅为现代汉语增添了新动力,而且使读者在刻板的文学中获得新鲜感,但很容易进入审美疲劳的状态。因此,网络文学作家的模仿者较少。

1990年,安妮宝贝在网络文学中掀起一阵文艺青年之风,随后科班出身的辛夷坞、流潋紫等为我国网络文学界注入许多古典元素。再后来,《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等,在语言掌控方面也独具一格。

网络文学写作微调受语言政策实施的影响。20世纪中期,国家实施普通话推广相关指令,并从基础语言、书面语言与语言三个方面对普通话进行明确定义,由此形成汉语书面语音语法体系。1980年,在推广普通话运动中,新一代青年成为网络文学的中坚阅读群体。《第一次亲密接触》这种“爽文”成为现代化白话文创作的重要内容,看似是对普通话的集体反叛,但从本质上看,则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我国开展的最大一次文学语言活动,这种变异将更加有力地指导文学概念研究,也就是通过多样化口语对纯净普通话进行过滤[3]。

当前,新一代学生走入社会,成为网络写作的主要驱动力,无疑催生了怀旧主题、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应用。例如,唐七编著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荣登网络文学榜,但是诋毁的声音与荣誉并存。有网友指出小说部分情节涉嫌抄袭,但是也有一些读者认为作品极具意境之美,并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加入许多传统文化因素,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此外,网络文学作品带有共通之处,即借用古典物象,少用虚词,多用拗音,由此形成阅读突兀之感,打破网络文学创作初期的清澈如水、平淡无味的直白。

(三)叙事语言和经典产生

傅震年一直认为,白话的语言形式造就了白话,与平民文学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对此,值得注意的是,周作人的平民文学是指平民文学的背书。网络文学流行、平民流行,也被称为通俗文学,将代言体转变为自言体。换句话来讲,周作人提出的平民文学带有启蒙色彩,而网络文学中的“平民文学”更像是对此类文化的认同,具有沉迷、自甘堕落之感。网络文与白话文拥有相同源头,如若具备与白话文相同的内涵则说明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也就是去除网络特点,单纯从文学的角度对其史学意义进行考察。

在文学价值方面,文学经典具有既定价值,而网络文学则具有多元价值。在网络文学语境中,常常通过娱乐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当代读者的审美取向相符合,但这难免会使文学经典的社会功能被削弱。文学经典是能够经受住历史考验的优秀作品,其价值十分稳定且权威,能够为后人传达信息,发挥本体教化功能,这是其他类型作品难以替代的。同时,文化界始终以经典体系为楷模,文学史教学更使经典的既定价值得以增强。在阅读过程中,当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学经典的意义后,便会加入读者自己的思想与经历,甚至朝着读者期待的方向转变,从而多角度解读作品,因此一部作品常常会有多种解释,这也是文学经典的伟大所在。但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文学经典的幻想被打破,信息技术在广度与深度方面不断延伸,对世界信息进行采集与扩散,逐渐形成人机共存模式,开辟出从信源到信宿的广阔空间,使读者能够在网络背景下更加自由地获取信息。同时,网络题材的文学不断诞生,受到新一代青年人的认可与青睐,并且在艺术表现与价值方面更加丰富,逐渐变得成熟和多元,使其审美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网络文学以小说为中心,而小说以故事为原型塑造,但并非所有故事都可以变成小说。有时一些故事在写下来后并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说明该故事之所以能够变成小说,是有一个被讲述的过程,将故事包含在叙事之中,或者故事价值吸引到读者而并非故事本身需要通过叙事语言来引导读者。一般叙事小说包括两个层次的语言命题:第一个层次的命题是情景描写,即普通语言;二级命题是人物语言行为,除故事参与者之外,还有一些故事隐含叙述者、在场人员的叙述等。因此,上述两个作品在叙事语言方面,从某个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前者的语言风格更有利于提高该故事的价值,使其具备文学价值,而后者的风格只是众多网络文学中的“痞子文学标本”而已[4]。

在《伤逝》之中,“我”作为叙事人存在,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语言和人物的态度,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由此可见,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区别并不在于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而在于独具特色的表述风格。因精英文学与网络文学均带有商业化特点,为了更加适应读者群体,一些作者不会对语言进行创新,这限制了语言的发展,也导致了叙事语言的扁平化。例如,在《第一次亲密接触》中,叙事语言从“我”的角度进行叙述,也就是作品中的“痞子”,而在《如懿传》中,叙述者不是一个角色,是一个第三方。通过对现代化叙事风格的创新与探索,读者规模不断壮大,为文学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助力[5]。

三、结语

综上所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网络文学诞生并不断发展,对传统经典文学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在此背景下,作家应积极转变思想与写作方向,将写作重心从“写什么”转变为“怎么写”,更加重视故事的编撰与情节的构造方面,构建现代化文学评价体系,以免与经典作品之间产生异议。伴随网络文学的发展,作者与读者群体逐渐低龄化,将对青少年的语言和行文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通过语文教育者的悉心引导使其成为通古博今的写作能手。

猜你喜欢

白话文网络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黄侃:外国书是硌脚的皮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胡适巧推白话文
胡适妙解白话
我与文学三十年